一空桥村位于高里镇中部镇驻地东侧,全村耕地面积278.66公顷,765户,2207口人。
宋末刘姓在此立村,取村名为大刘家庄。村前200米处有一座古石桥,名“一空桥”,金代明昌三年(1192年)建。后石桥知明度越来越高,村名渐渐改为一空桥。
一空桥横跨在大于河故道上。今桥宽4.7米,高5米,孔跨5米,利楔型带卯榫石块嵌砌而成,结构坚固。因桥为拱形,只有1孔,故名一空桥。桥面上留有清晰驴蹄印和车辙印,传是八仙之一张果老骑驴和柴王爷推车从桥上经过所致。桥面北侧,镶有高浮雕龙头,南侧镶有浅雕龙尾,象征河流如巨龙直奔北海。一空桥现为潍坊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猪鬃加工业为一空桥村传统产业,有近300年的历史。抗日战争爆发前达兴盛时期,后由于日军蹂躏,国民党腐败统治,制鬃洋行濒临倒闭。1948年,政府组织恢复传统制鬃业。一空桥村鬃厂建立。1958年5月,由双杨、高里、一空桥等13处制鬃社合并成立“潍县制鬃厂”,开始了半机械化生产。1978年以来,传统制鬃业注入了新的活力,村内个体制鬃厂蓬勃发展。妻子在家加工猪鬃,丈夫则游乡收购猪毛。
行内人称游乡收购猪毛为“打散杆”,“打散杆”者常常涉足很远。据传有一村民“打散杆”深入四川大小凉山境内,因费用不济,几天不得出,后心生一计,到处打听买猪毛者,顺藤摸瓜,果然在小旅店里找到了“寒亭老乡”,遂结伴而归,家人大喜。原来寒亭人“打散杆”,全国独此一家。
一空桥山药名闻遐迩。山药自古有药用价值,中医称山药补而不滞,生则补脾肺肾之阴,炒之补脾胃之气,为平和之补剂。一空桥山药始种于隋唐时期,已有千年的栽植历史,是地方名优特产品。一空桥村独特的自然环境和土壤条件,加上多年的人工选择和传统的栽植技术,使本地产山药呈长圆柱形,细长毛少,肉质纯白细嫩,无论炒食还是做汤,开锅即烂,入口即化,是老少皆宜的美味佳肴。如今,“一空桥”山药已远销到北京、上海、广州、青岛等大中城市。
一空桥村附近有西官亭村等旅游景点。
宋末刘姓在此立村,取村名为大刘家庄。村前200米处有一座古石桥,名“一空桥”,金代明昌三年(1192年)建。后石桥知明度越来越高,村名渐渐改为一空桥。
一空桥横跨在大于河故道上。今桥宽4.7米,高5米,孔跨5米,利楔型带卯榫石块嵌砌而成,结构坚固。因桥为拱形,只有1孔,故名一空桥。桥面上留有清晰驴蹄印和车辙印,传是八仙之一张果老骑驴和柴王爷推车从桥上经过所致。桥面北侧,镶有高浮雕龙头,南侧镶有浅雕龙尾,象征河流如巨龙直奔北海。一空桥现为潍坊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猪鬃加工业为一空桥村传统产业,有近300年的历史。抗日战争爆发前达兴盛时期,后由于日军蹂躏,国民党腐败统治,制鬃洋行濒临倒闭。1948年,政府组织恢复传统制鬃业。一空桥村鬃厂建立。1958年5月,由双杨、高里、一空桥等13处制鬃社合并成立“潍县制鬃厂”,开始了半机械化生产。1978年以来,传统制鬃业注入了新的活力,村内个体制鬃厂蓬勃发展。妻子在家加工猪鬃,丈夫则游乡收购猪毛。
行内人称游乡收购猪毛为“打散杆”,“打散杆”者常常涉足很远。据传有一村民“打散杆”深入四川大小凉山境内,因费用不济,几天不得出,后心生一计,到处打听买猪毛者,顺藤摸瓜,果然在小旅店里找到了“寒亭老乡”,遂结伴而归,家人大喜。原来寒亭人“打散杆”,全国独此一家。
一空桥山药名闻遐迩。山药自古有药用价值,中医称山药补而不滞,生则补脾肺肾之阴,炒之补脾胃之气,为平和之补剂。一空桥山药始种于隋唐时期,已有千年的栽植历史,是地方名优特产品。一空桥村独特的自然环境和土壤条件,加上多年的人工选择和传统的栽植技术,使本地产山药呈长圆柱形,细长毛少,肉质纯白细嫩,无论炒食还是做汤,开锅即烂,入口即化,是老少皆宜的美味佳肴。如今,“一空桥”山药已远销到北京、上海、广州、青岛等大中城市。
一空桥村附近有西官亭村等旅游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