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钢城区辛庄街道东辛庄村

旅景地名网  [ 字体: ] [ 手机版 ]
地名:东辛庄村隶属:辛庄街道
区划代码:371203005222代码前6位:371203
长途区号:0634 邮政编码:271100
车牌号码:鲁S行政级别:村

东辛庄村位于莱城正东16公里处。南以锦龙山为界,同大官庄、簸箩村相邻,东与培峪村一地相隔,东南方与钢城区北田庄村接壤,西北与辛庄村相距2里,北与纸坊村隔河相望。现共有163户,618口人,耕地572亩。

东辛庄村原名小辛庄,明朝中叶由贺姓从邹家埠迁居此地生息,后有赵姓由牟子城(赵家泉村)迁居此地,与贺姓共同开发这片土地,共建此村。因此村与辛庄村仅一河之隔,两村相距不过二里之遥,故取名日小辛庄,1982年经莱芜县人民政府批准,改称东辛庄,主要姓氏有:贺、赵、王、段、张、刘、郭姓。

据明朝《嘉靖莱芜县志》载:明朝天顺年间,辛庄归莱城东乡,属鹏山保、芦城保、铁车保所辖之。东辛庄隶属铁车保,清沿之;民国元年至三十年,东辛庄区属莱芜第五区;民国三十五年,东辛庄区属第八区;1958年撤区划乡,将辛庄划为两个乡,辛庄乡、铁车乡,东辛庄属辛庄乡;同年10月成立人民公社,1984年改为办事处,直到现在的辛庄镇,东辛庄都属辛庄管辖。

东辛庄人富有革命精神,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在革命战争年代,他们怀有“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坚定信念,积极投入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去,送子参军,送夫当兵,保家卫国;组织民兵站岗放哨;抬担架,送军粮,做军鞋,支前运动红红火火。1946年由村长刘玉孔带领,先后出支前民工300人次,担架30多副,送粮车辆85辆,挑夫150人次,为部队运送粮食1200余斤,柴草5000斤,做军鞋200多双。有力地支援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有许多年轻的有志之士为了中国的解放事业流血牺牲,献出了自己宝贵生命。革命烈士贺庆玉16岁参军,参加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在南下的一次战斗中英勇牺牲。赵西庆、贺庆真、贺茂林等同志,革命战争年代立过功;建国后,又积极投入地方建设,回家务农,充分发挥余热,为建设自己的家乡作出了贡献。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东辛庄村的精神文明建设日渐深入。各种学习班、文化设施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大大丰富了东辛庄人的生活。许多民间艺人也相继涌现。“土画家”赵春明,现年53岁,从小酷爱作画,前两年自费去浙江拜师学艺,回来逢年过节为人写联作画,深受欢迎。在他的带动下,一些青年也爱上了艺术,东辛庄村的业余文化氛围越来越浓,成了远近闻名的文化村。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莱芜建市以来,东辛庄村的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取得了双丰收。由过去人均收入不过200元猛增到如今的2700多元。土地的承包,产业结构的调整,改变了单种粮食的生产模式,给东辛庄人带来了实惠。昔日的王子山、锦龙山被招标承包给14家农户。几年来,他们以山为家,治山治水,植树造林。如今山上四季常绿,花果飘香。每年产花椒4000多斤,山楂20000多斤,核桃5000多斤,总收入超过10万元。东辛庄人靠辛勤的汗水,靠党的富民政策,日子越过越好。经济收入的不断增加,使东辛庄加快了村庄建设的步伐,投资20余万元修建汶河桥一座,整修村庄公路1000余米,扩大浇地面积200余亩。为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今的东辛庄人真正过上了电灯电话、楼上楼下的生活。相信东辛庄人的明天更加美好。

东辛庄村自古以来具有重视文化教育的优良传统。东辛庄人具有崇尚文化科学的好习惯。多少年来东辛庄村一直把教育事业摆在重要的位置来抓,东辛庄人尊师重教蔚然成风,致使人才辈出,如建国初期的赵子笃、赵来一,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赵春生、赵增生、王育生等同志都已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建市10年来,又有一大批学子走出校门,奔赴祖国各行各业,为国家建设贡献着他们的智慧和力量。

如今的东辛庄村“蓝天绿水映青山,独特风姿谱新篇”。东辛庄人充分发挥地理环境、资源条件等优势,加快经济建设的步伐,决心在这片古老、文明的土地上,画出更美好的图画,创出更辉煌的业绩,谱写出更壮丽的诗篇。

*数据来源于莱芜市人民政府网站

东辛庄村附近有棋山省级森林公园汶源风光区钢城大汶河国家湿地公园山东巧夺天工红木博物馆华山国家森林公园等旅游景点,有莱芜鸡腿葱莱芜黑山羊莱芜大蒜莱芜花椒炒木樨肉等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