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家庄村位于莱城东南19公里处。东与南朱家庄相邻,北面隔岭与黄家洼村接壤,西接玥庄村,村南是国家重工业基地莱钢厂区。北有韩莱公路贯穿东西,是一个地理位置优越、历史悠久、资源丰富的新型农村。2002年全村总人口818人,267户,耕地面积343.6亩。
据村碑记载:明朝初年,齐姓由陕西迁此建村,原名齐阳村。明正德年间冯姓迁此,后人丁兴旺成为大户,以冯姓为村名,改称冯家庄。现村中有李、冯、任三姓,李姓居多。区、镇、乡等行政单位变革频繁,但冯家庄村始终为里辛镇所辖。
1973年,为了解决地少人多的矛盾,全村人民齐动手,移河造田,整修土地。共动用民工2.2万余人次,挖掘了一条长1200米,宽30米的“新河”;垒堰造地,新建“良田”120余亩。至今,这片土地仍为全村的主要口粮田。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村人纷纷广开财路,以求尽快发家致富。他们有的养鸡,有的养猪,还有的酿酒。
树庄西南面是近200亩的菜园小区。全村约有一半的人口在此劳作着。他们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田园生活。该村自然条件特别适合种菜,一是土质肥沃,二是水源丰富,再加上该村有悠久的种菜史。所种蔬菜年年丰收。原来的旧村,有几百间破草房乱七八糟不规则地排列着,街不成街,巷不成巷,整个村子破烂不堪。由于地势低凹,雨季一到,臭水坑遍布全村,道路泥泞,房屋阴暗潮湿,而且汛期一到整个村庄就要受到洪水的严重威胁。每逢大雨,父老乡亲都提心吊胆,怕大水冲来而四处避难。因此搬迁村庄,改善群众的居住条件,已是当务之急。村委一班人,在1983年利用3年时间,将旧村搬迁到地势较高的北岭,腾出旧村址近百余亩好地,进一步发展蔬菜生产。搬迁完后,又经过规划、平整、挖沟、修路,终于整成了今天阡陌纵横、土地平整的蔬菜基地。如今这里已是排排塑料大棚,一年四季均产各种蔬菜。仅依靠种菜一项,全村人均收入在2000元以上。
冯家庄村有丰富的矿产资源。这里的铁矿石,含铁量很高。1984年春天,村里就进行了全面开采。经过一番艰苦创业,当年开采矿石纯收入达10多万元。第二年又投资10万元,新上两部选矿机,铁矿年产量达到了2万吨,产值1000多万元,利税140多万元,成了里的第一个骨干企业。以前鹁鸽崖的山上不起眼的白石头,人们用来盖房垒墙打地基用,近几年随着建筑装饰业的发展,又被人们派上了大用场。现在由村民李荣强等人建起了一个大型石料加工厂,所产石粉远销各地,经济收入可观。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头脑越来越灵活,致富的胆子也越来越大。于1997年成立了拥有固定资产上千万元的“振兴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包括建筑、石料厂、链条厂、废旧金属收购站、膜板租赁站、生铁冶炼厂、预制厂、空心砖厂、面砖厂等10多个村办企业。另外还建起了与莱钢等单位联营的钢渣处理厂、型轧钢厂、乙炔气厂、废钢加工厂和正在兴建中的京华焊管厂。众多企业的上马,给冯家庄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收入,仅投产的冶炼厂等,当年就创产值1000万元,利税100多万元。
冯家庄人重视教育,村两委一次投资30多万元,建起了产一座高标准的教学楼,校内教学设施齐全,使冯家庄的孩子们有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冯家庄村两委,注重集体福利事业的建设,2001年投资10多万元,打了机井,安上了输水管道,使全村人都用上了自来水。另外,从1992年起,65岁以上的老人,实行退休养老制,由村里发放养老金。对烈军属也给予一定补助。如今的冯家庄人,老有所养,壮有所用,幼有所教,人们真正过上了比城里人还舒心的日子。近年来,冯家庄多次被市、区评为“文明村”、“红旗文明单位”,这些荣誉冯家庄人是当之无愧的。
*数据来源于莱芜市人民政府网站
冯家庄村附近有汶源风光区、钢城大汶河国家湿地公园、棋山省级森林公园、山东巧夺天工红木博物馆、华山国家森林公园等旅游景点,有莱芜鸡腿葱、莱芜黑山羊、莱芜大蒜、莱芜花椒、炒木樨肉等特产。
据村碑记载:明朝初年,齐姓由陕西迁此建村,原名齐阳村。明正德年间冯姓迁此,后人丁兴旺成为大户,以冯姓为村名,改称冯家庄。现村中有李、冯、任三姓,李姓居多。区、镇、乡等行政单位变革频繁,但冯家庄村始终为里辛镇所辖。
1973年,为了解决地少人多的矛盾,全村人民齐动手,移河造田,整修土地。共动用民工2.2万余人次,挖掘了一条长1200米,宽30米的“新河”;垒堰造地,新建“良田”120余亩。至今,这片土地仍为全村的主要口粮田。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村人纷纷广开财路,以求尽快发家致富。他们有的养鸡,有的养猪,还有的酿酒。
树庄西南面是近200亩的菜园小区。全村约有一半的人口在此劳作着。他们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田园生活。该村自然条件特别适合种菜,一是土质肥沃,二是水源丰富,再加上该村有悠久的种菜史。所种蔬菜年年丰收。原来的旧村,有几百间破草房乱七八糟不规则地排列着,街不成街,巷不成巷,整个村子破烂不堪。由于地势低凹,雨季一到,臭水坑遍布全村,道路泥泞,房屋阴暗潮湿,而且汛期一到整个村庄就要受到洪水的严重威胁。每逢大雨,父老乡亲都提心吊胆,怕大水冲来而四处避难。因此搬迁村庄,改善群众的居住条件,已是当务之急。村委一班人,在1983年利用3年时间,将旧村搬迁到地势较高的北岭,腾出旧村址近百余亩好地,进一步发展蔬菜生产。搬迁完后,又经过规划、平整、挖沟、修路,终于整成了今天阡陌纵横、土地平整的蔬菜基地。如今这里已是排排塑料大棚,一年四季均产各种蔬菜。仅依靠种菜一项,全村人均收入在2000元以上。
冯家庄村有丰富的矿产资源。这里的铁矿石,含铁量很高。1984年春天,村里就进行了全面开采。经过一番艰苦创业,当年开采矿石纯收入达10多万元。第二年又投资10万元,新上两部选矿机,铁矿年产量达到了2万吨,产值1000多万元,利税140多万元,成了里的第一个骨干企业。以前鹁鸽崖的山上不起眼的白石头,人们用来盖房垒墙打地基用,近几年随着建筑装饰业的发展,又被人们派上了大用场。现在由村民李荣强等人建起了一个大型石料加工厂,所产石粉远销各地,经济收入可观。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头脑越来越灵活,致富的胆子也越来越大。于1997年成立了拥有固定资产上千万元的“振兴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包括建筑、石料厂、链条厂、废旧金属收购站、膜板租赁站、生铁冶炼厂、预制厂、空心砖厂、面砖厂等10多个村办企业。另外还建起了与莱钢等单位联营的钢渣处理厂、型轧钢厂、乙炔气厂、废钢加工厂和正在兴建中的京华焊管厂。众多企业的上马,给冯家庄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收入,仅投产的冶炼厂等,当年就创产值1000万元,利税100多万元。
冯家庄人重视教育,村两委一次投资30多万元,建起了产一座高标准的教学楼,校内教学设施齐全,使冯家庄的孩子们有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冯家庄村两委,注重集体福利事业的建设,2001年投资10多万元,打了机井,安上了输水管道,使全村人都用上了自来水。另外,从1992年起,65岁以上的老人,实行退休养老制,由村里发放养老金。对烈军属也给予一定补助。如今的冯家庄人,老有所养,壮有所用,幼有所教,人们真正过上了比城里人还舒心的日子。近年来,冯家庄多次被市、区评为“文明村”、“红旗文明单位”,这些荣誉冯家庄人是当之无愧的。
*数据来源于莱芜市人民政府网站
冯家庄村附近有汶源风光区、钢城大汶河国家湿地公园、棋山省级森林公园、山东巧夺天工红木博物馆、华山国家森林公园等旅游景点,有莱芜鸡腿葱、莱芜黑山羊、莱芜大蒜、莱芜花椒、炒木樨肉等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