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庄村位于黄庄南3公里处。北靠丈八丘村,东与南金水河接壤,南为黄(庄)新(华)公路。1544口人,1309亩耕地,500亩山滩。
据村民传说,官庄由左姓包姓在此建村。建村时间无考。相传建村时村东岭多生红野草,曾名红岭子官庄。后因火灾,加之村前一岭似一条石龙,遂更名为石龙口官庄,现称之为官庄。由刘、张、初、王、邱、李、伊、杨、宋9姓组成,以刘姓人口居多。村民主营农业,主产小麦、玉米、地瓜、花生、桃、苹果,谷类作物种植较少,工副业以建筑、养殖业为主。
据清《蒙阴县志》记载:官庄明朝时期属瞻岱乡,历山社辖;民国时期更名为历山乡;1941年划归新蒙县张黄区;1943年秋划归莱东(博莱)县;1944年5月复归蒙阴;1945年属蒙阴七区;1945年7月划归新建的沂源县;1991年划归莱芜市,
1993年莱芜市钢城区成立,属莱芜市钢城区黄庄镇辖至今。
官庄村属沂蒙革命老区,人民富有不畏-、敢于抗争的英雄气概,朴实勤劳、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民国年间,匪患四起,官庄人成立“红旗会”,站岗、放哨,抗击土匪骚扰、抢劫,保卫家园。1938年,中国0在黄庄一带建立根据地,成立了党的组织。安瑞珍1938年入党,于同年在官庄发展刘汉清、刘汉帮、刘汉林、刘汉明、赵炳山、张子杨等人加入了中国0,并秘密开展工作。1939年官庄村成立了官庄党支部,成为当时的革命堡垒村。1940年10月,黄庄区(蒙阴县七区)。民主政府在官庄村成立,坚定了黄庄民众抗战必胜的信心和决心,推动了黄庄抗日救国运动的开展。
黄庄区(七区)抗日民主政府在官庄成立后,村民积极投身于抗日救国运动。村中刘超、张秀茂、张秀树、刘汉清、刘汉明、刘汉臣等40余人参加抗日武装,12人为国捐躯,英勇牺牲。张秀树在抗日战争中光荣负伤,弹片在大腿部50余载,直到病逝,火化时从骨灰中找出,至今仍存。村中党员中有刘汉清、刘志节、刘汉登等先后参加抗日军政大学山东分校学习。刘汉清毕业回家探亲时,被-杀害,壮烈牺牲。1941年至1942年春任蒙阴县-局长的刘汉明,对敌斗争英勇顽强,1947年6月在家养病时,被-顽军董钦让、寨子还乡团曹子谦部捕去,杀害于蒙阴大沙河。1944年八路军纺织厂第三分厂驻官庄,1945年一场火灾使军民财产损失惨重。灾后军民团结,重建家园。
新中国建立前官庄村共有800px多口人,耕地面积为750亩,山岭地近千亩。由于水资源匮乏,粮食产量低,人民生活困难。建国后通过土改,实行土地推平政策,按人口分地;当时,虽人人都有地种,然而人们的生活仍然是半年糠菜半年粮。
官庄村于1953年成立变工组,1954年成立互助组;1955年成立初级社两个,名日东胜社、西胜社,1956年两社合一,取名光明社,由张子松任党支部书记兼社长,此时全村人全部入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后,开始治山治水。同年,在村东修小型水库一座,灌溉面积为80余亩,官庄从此有了水浇地。“农业学大寨”时期,针对河水泛滥、山洪冲毁农田及村庄的实际情况。官庄村领导提出了大河一条线、小河靠边站的治河口号。1969年至1975年期间,让河改道,叫水让路,砌堰垒堤,改河道3000余米,扩大耕地面积200余亩,并在村东修一大石拱桥,三孔长22米,在当时为黄庄第一大石拱桥。1977年为了扩大灌溉面积,在冷泉沟修小型水库一座,设计总库容量为350万立方米,修建灌渠1200米,扩大灌溉面积200亩。后张子松又带领全村人进行了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提出了四山花椒南洞桑、腊山老沟苹果香的造林口号,改山造田栽植经济林果。为了壮大集体经济,20世纪70年代,官庄村办起了染坊、油坊、铁匠和木匠作坊,并建起砖厂,成立了村建筑队。改革开放后,官庄人的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单一的粮食种植向经济型发展,建起塑料温室大棚种上了蔬菜。2001年,又建起养鸡大棚80余座,初具规模的养殖被黄庄镇确定为新世纪青年农民工程示范基地。在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中,依据石灰岩储量大、质量好、易开采、交通方便的优势,建起了三处采石厂。昔日的青石板,今日变成了金。官庄村建筑业70年代在黄庄便颇有名气,现在全村80%的青壮年多从事建筑业,年收入可观,官庄人的生活水平随之发生了很大变化。1992年钻深井一眼,每小时上水70立方米;修水渠200多米,扩大灌溉面积100余亩。
2002年春村人在东岭开发山地586亩;新修村东通往腊山的公路10多公里,方便了村民的运输;并大搞水利建设,新建3万立方的塘坝一座,修筑灌渠700多米,建70多立方的水池两个,扩大了灌溉面积。2002年夏,0员刘汉成为了村民吃上自来水,主动捐资2000元,充分体现了一位0员的奉献精神。
生活富裕起来的官庄人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低矮的茅草屋不见了,建起了宽敞明亮的大瓦房,有的自己建起二层小楼;家家买上了电视机,绝大多数中青年上下班骑上了摩托车。有不少家庭买上了洗衣机、电冰箱;电话在全村普及,成为电话村。
官庄村变了,官庄人变了。勤劳、智慧的官庄人将把自己的村庄建设得更加美好。
*数据来源于莱芜市人民政府网站
官庄村附近有汶源风光区、钢城大汶河国家湿地公园、棋山省级森林公园、山东巧夺天工红木博物馆、华山国家森林公园等旅游景点,有莱芜鸡腿葱、莱芜黑山羊、莱芜大蒜、莱芜花椒、炒木樨肉等特产。
据村民传说,官庄由左姓包姓在此建村。建村时间无考。相传建村时村东岭多生红野草,曾名红岭子官庄。后因火灾,加之村前一岭似一条石龙,遂更名为石龙口官庄,现称之为官庄。由刘、张、初、王、邱、李、伊、杨、宋9姓组成,以刘姓人口居多。村民主营农业,主产小麦、玉米、地瓜、花生、桃、苹果,谷类作物种植较少,工副业以建筑、养殖业为主。
据清《蒙阴县志》记载:官庄明朝时期属瞻岱乡,历山社辖;民国时期更名为历山乡;1941年划归新蒙县张黄区;1943年秋划归莱东(博莱)县;1944年5月复归蒙阴;1945年属蒙阴七区;1945年7月划归新建的沂源县;1991年划归莱芜市,
1993年莱芜市钢城区成立,属莱芜市钢城区黄庄镇辖至今。
官庄村属沂蒙革命老区,人民富有不畏-、敢于抗争的英雄气概,朴实勤劳、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民国年间,匪患四起,官庄人成立“红旗会”,站岗、放哨,抗击土匪骚扰、抢劫,保卫家园。1938年,中国0在黄庄一带建立根据地,成立了党的组织。安瑞珍1938年入党,于同年在官庄发展刘汉清、刘汉帮、刘汉林、刘汉明、赵炳山、张子杨等人加入了中国0,并秘密开展工作。1939年官庄村成立了官庄党支部,成为当时的革命堡垒村。1940年10月,黄庄区(蒙阴县七区)。民主政府在官庄村成立,坚定了黄庄民众抗战必胜的信心和决心,推动了黄庄抗日救国运动的开展。
黄庄区(七区)抗日民主政府在官庄成立后,村民积极投身于抗日救国运动。村中刘超、张秀茂、张秀树、刘汉清、刘汉明、刘汉臣等40余人参加抗日武装,12人为国捐躯,英勇牺牲。张秀树在抗日战争中光荣负伤,弹片在大腿部50余载,直到病逝,火化时从骨灰中找出,至今仍存。村中党员中有刘汉清、刘志节、刘汉登等先后参加抗日军政大学山东分校学习。刘汉清毕业回家探亲时,被-杀害,壮烈牺牲。1941年至1942年春任蒙阴县-局长的刘汉明,对敌斗争英勇顽强,1947年6月在家养病时,被-顽军董钦让、寨子还乡团曹子谦部捕去,杀害于蒙阴大沙河。1944年八路军纺织厂第三分厂驻官庄,1945年一场火灾使军民财产损失惨重。灾后军民团结,重建家园。
新中国建立前官庄村共有800px多口人,耕地面积为750亩,山岭地近千亩。由于水资源匮乏,粮食产量低,人民生活困难。建国后通过土改,实行土地推平政策,按人口分地;当时,虽人人都有地种,然而人们的生活仍然是半年糠菜半年粮。
官庄村于1953年成立变工组,1954年成立互助组;1955年成立初级社两个,名日东胜社、西胜社,1956年两社合一,取名光明社,由张子松任党支部书记兼社长,此时全村人全部入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后,开始治山治水。同年,在村东修小型水库一座,灌溉面积为80余亩,官庄从此有了水浇地。“农业学大寨”时期,针对河水泛滥、山洪冲毁农田及村庄的实际情况。官庄村领导提出了大河一条线、小河靠边站的治河口号。1969年至1975年期间,让河改道,叫水让路,砌堰垒堤,改河道3000余米,扩大耕地面积200余亩,并在村东修一大石拱桥,三孔长22米,在当时为黄庄第一大石拱桥。1977年为了扩大灌溉面积,在冷泉沟修小型水库一座,设计总库容量为350万立方米,修建灌渠1200米,扩大灌溉面积200亩。后张子松又带领全村人进行了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提出了四山花椒南洞桑、腊山老沟苹果香的造林口号,改山造田栽植经济林果。为了壮大集体经济,20世纪70年代,官庄村办起了染坊、油坊、铁匠和木匠作坊,并建起砖厂,成立了村建筑队。改革开放后,官庄人的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单一的粮食种植向经济型发展,建起塑料温室大棚种上了蔬菜。2001年,又建起养鸡大棚80余座,初具规模的养殖被黄庄镇确定为新世纪青年农民工程示范基地。在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中,依据石灰岩储量大、质量好、易开采、交通方便的优势,建起了三处采石厂。昔日的青石板,今日变成了金。官庄村建筑业70年代在黄庄便颇有名气,现在全村80%的青壮年多从事建筑业,年收入可观,官庄人的生活水平随之发生了很大变化。1992年钻深井一眼,每小时上水70立方米;修水渠200多米,扩大灌溉面积100余亩。
2002年春村人在东岭开发山地586亩;新修村东通往腊山的公路10多公里,方便了村民的运输;并大搞水利建设,新建3万立方的塘坝一座,修筑灌渠700多米,建70多立方的水池两个,扩大了灌溉面积。2002年夏,0员刘汉成为了村民吃上自来水,主动捐资2000元,充分体现了一位0员的奉献精神。
生活富裕起来的官庄人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低矮的茅草屋不见了,建起了宽敞明亮的大瓦房,有的自己建起二层小楼;家家买上了电视机,绝大多数中青年上下班骑上了摩托车。有不少家庭买上了洗衣机、电冰箱;电话在全村普及,成为电话村。
官庄村变了,官庄人变了。勤劳、智慧的官庄人将把自己的村庄建设得更加美好。
*数据来源于莱芜市人民政府网站
官庄村附近有汶源风光区、钢城大汶河国家湿地公园、棋山省级森林公园、山东巧夺天工红木博物馆、华山国家森林公园等旅游景点,有莱芜鸡腿葱、莱芜黑山羊、莱芜大蒜、莱芜花椒、炒木樨肉等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