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钢城区艾山街道张庄社区

旅景地名网  [ 字体: ] [ 手机版 ]
地名:张庄社区隶属:艾山街道
区划代码:371203001005代码前6位:371203
长途区号:0634 邮政编码:271100
车牌号码:鲁S行政级别:社区
张庄社区相关网站:
  张庄村位于钢城东北3公里、艾山街道办事处东3公里处。张庄村位于莱芜市政府驻地东南23公里处,距钢城区政府驻地东北3公里。以前,北与陶家岭村毗邻。东与西冶接壤,西同周家坡村、逯家庄村交界,南靠西冶、吕家庄。现在,北靠莱钢炼铁厂、焦化厂、医院,东邻莱钢生活区,西接莱钢烧结厂,南边是莱钢动力部和西冶宿舍区。是莱芜市和钢城区的“双文明”强村。全村有398户,1125口人。
  张庄,明朝末年,张姓由山西省迁此建村,以姓名村张家庄,因重名,1982年经县政府批准,改称张庄。张庄居委会由张家庄和苗家寨两个自然村合并而成,全村有12姓,李、吕、苗姓人口最多、李姓是崇祯年间从颜庄镇郭家台迁来,吕姓从张家洼办事处吕芹村迁来的。原苗家寨的族人苗子龙、苗于福是于300年前从沂水县迁来的。到建国时,苗家只有8户,50多口人。
  张庄,明清时期属莱芜县黄山保;民国时期属颜庄区;1941年5月至1945年属新甫县清泥区;1946年属莱芜县逯家乡;1951年至1957年属清泥乡;1958年属颜庄人民公社;1984年属城子坡镇;1992年属钢城区城子坡镇;1995年属城子坡街道办事处,张庄村改为居委会;2000年12月,城子坡办事处改名为艾山办事处,遂属艾山街道办事处。

  张庄地势较平坦,黑沙河从村前流过。张庄在历史上比较穷。在当时流传着一句俗语,说“有女去讨荒,死不嫁张家庄。”清朝时期,张庄不但穷,还很不安宁,匪寇三天两头抢掠,为防打劫,早在清同治年间就由吕信、李福元、李元奎挑头,组织村民修起了土围子,后因雨淋坍塌。至民国时期,匪寇更凶,为防蹂躏之苦,由李化武、吕可元赞助,李逢科、吕可传、李逢喜、吕可善领头组织,于民国十六年十二月重修土围子。围墙厚3米,高5米,留有垛口,全长800米,围子在四个角上修有炮楼,配有机子炮、生铁牛等武器,在东、西、南、北四面各开一个门。东门外的黑沙河上边修有“乐善桥”,桥腿立在用大石块雕刻成的4个大青蛙上。现在,修乐善桥的石碑还在,对于围子,当年称“安屏寨”,有关情况有当年的《修安屏寨碑记》为证。为防备日寇利用,抗日战争时期,围墙已被拆除,但东门上的一块大石头至今还在原地。
  1938年当地有了党组织以后,吕可彬是该村的第一个0员,他是1938年入党的。1939年建立该村第一个党支部,他是第一任村支书。1946年进行土改,16户中农献出了95亩土地。35户贫农分到了94.66亩土地及房产。当时村有132户,574口人,1760亩土地。1952年村里成立互助组,最先加入的有李德实等12户。1954年刘向禄等2l户率先在全村成立了初级社,社长是刘向禄、李华笃,会计是李德实。1956年,张庄与苗家寨、周家坡成立三义高级社。社长是高庆祥,村支书是周俊星、刘向禄。1958年,颜庄人民公社成立.1961年张庄和苗家寨两个自然村合成一个大队。村里依靠集体的力量,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打l2眼机井,修了1座水库,挖了1个方塘,使该村的水浇地由1949年的70亩扩大到1976年的140亩。同时,加大对农业投入,注重科学种田,使粮食亩产量由1946年的113斤增加到1981年的1689斤,人均收入也从1949年的30元增加到1985年的890元。
  1970年,莱芜钢铁总厂建厂大会战开始,焦化厂、烧结厂、炼铁厂、动力部都建在该村的地盘上。征用土地903亩,到1972年,全村只剩下127亩耕地,968口人,人均只有0.13亩地。莱钢的兴建,使张庄由乡村变成了厂区,使村民离开了土地,由务农种地转向务工经商,每年都有500多劳动力整天到厂里去干零工。这虽比种地来钱快,也比种地强一些,但想致富却比较困难。1977年,该村利用紧靠莱钢的便利条件,自己办起了服务于莱钢的4个小厂子,当年获利10多万元,从此使该村看到了新的希望。自1980年起又先后办起了工矿机械厂、洗煤厂、磁选厂、设备零运维修公司、五交化公司、钢模板厂、堆焊厂、货物倒运场、电镀厂等村办企业21家。2002年又新建干渣处理厂,当年增加集体收入28万元。固定资产达到1.2亿元,实现工业产值1亿元,年创利税1500万元,集体年总收入1.7亿元,吸收1000多人到张庄村,1991年改为居委会。居委会不仅注重发展第二产业,为了吸纳更多的人就业,特别是妇女就业,还非常重视发展第三产业,张庄于1982年立了集市。1999年投资300万元,进一步改建了市场,安排个体私营户130家,设果品零售、餐饮、服务、维修摊位120个,使全村所有有劳动能力的人都有活干,家家有收入。
  张庄从1991年开始,先后投资2000万元盖起了10座居民宿舍楼,建起了安全文明生活区,使全村居民住上了三室一厅、使用面积80平方米的楼房。随后又对生活区实施了全面硬化、绿化、美化。安装了路灯,硬化路面1万平方米,种植草坪3500平方米,栽种绿化、美化树木花草2600棵(株)。生活区内配有传达室、诊所、粮油、百货、维修、服装加工、理发、洗浴、舞厅、饭店等服务网点,并组建了由10人组成的环境卫生服务队。
  1995年投资250万元,建起了老年公寓l座,现已接收全村65岁以上的老人56名,对于有子女的老人每月只收取45元的赡养费。其余开支全由集体负担。老人的月生活费达到150元。1999年起,每月还给65岁以上的老人发30元的零花钱,使老人老有所养。
  现在,全村有电话300部,手机100多部,电视平均每户1 .5部,家家看上了闭路电视。千百年来“楼上楼下,电灯电市场商业楼话”的美好理想已变成了现实。全村不仅住上了楼房,还拥有轿车27部,汽车48部,是钢城区有名的“亿元村”。1992年被山东省政府评为村镇建设明星村,省级文明单位。
  张庄人自古崇尚教化,重视教育。早在清朝雍正年间,在村中建起了关帝庙。庙由六块石头雕凿而成,专门请章丘的工匠完成。庙虽小,其构造之巧妙可称一绝,周围五六十里都有人来观赏、取样,然而照样修起来还是比不上该庙。庙雕刻的对联也很有教育意义,上联是:将相才能王者肚,下联为:英雄气节圣人心。1928年6月,村里就有私塾,教书先生是李丰弟。1935年,周围4个村和该村建起了联办小学。有两个班,教师是王嘉峰和吴占振,开设的课程有国语、算术、自然三门。1938年联办小学撤销后,该村自己建起小学,也有两个班,教师是郑孝树,开设国语、算术两门课,课本是油印的。其中有一篇课文是:“0与-,两党合作,中国就兴旺;两党0,中国就灭亡”。战争年代,学校时办时停。建国初期,村里利用8间民房建起了小学。为改变办学条件,于1964年、1971年和1985年三次进行改建,学校越来越大,越建越漂亮。1991年进行新村规划,开始集资盖民居楼。同时,接着集体筹资180万元,于1994年又新盖起了高标准的小学校。教学楼三层,音美教室、微机教室、实验室、科技活动室,一应俱全。建校标准之高,在全区是数得着的。并为住校教师配备了两室一厅的成套宿舍,给每位教师每月发30元的生活补助。每学期发给250元至400元的奖教金。1998年还投资l2万元,买了大客车,专门接送出村上学的初、高中学生,居委会对教育的重视,激起了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积极性,小学的教学成绩连续13年全办事处第一。1999年投资40万元,进一步扩建了幼儿园,使幼儿园达到了高标准。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有31名学生考上了大学专科和本科,其中第一位考上大学的是李传庆。
  张庄出人才,清末就出过秀才——李化堂。在革命战争年代,有吕士刚、李忠实、李兴功等3名烈士为人民流血牺牲,立下了丰功伟绩。在和平建设年代,吕继光在山东武警总队服役时因公牺牲,荣立二等功。在建国前后,出了6名县团级以上的干部。李平是北京军区装甲部队师政委,吕宜安是空军飞行大队长,吕宜功是上海师范大学后勤处长,鲍盛祥是青岛警备区政委,李宜实是浙江公安厅处长,李壁笃是浙江省箫山县县长。新中国成立后有3人获地厅级以上荣誉,前任党支部书记书苗宗河,1994年7月被山东省委评为山东省优秀0员,I995年4月被省授予劳动模范,同年8月,被省军区评为民兵基层建没先进个人。现任党支部书记李锋实,1994年3月和1996年8月两次被莱芜市政府授予优秀企业家称号。1995年3月.被团省委、省乡镇企业局、省企业家协会评为全省第四届优秀经理,1997年6月加入全国企业家协会,1995年被团市委评为市十佳杰出青年。小学校长苗桂芝,1993年被市政府评为市级优秀教师,1995年9月被省人事厅评为省级优秀教师。
  *数据来源于莱芜市人民政府网站

  张庄社区附近有汶源风光区钢城大汶河国家湿地公园棋山省级森林公园山东巧夺天工红木博物馆华山国家森林公园等旅游景点,有莱芜鸡腿葱莱芜黑山羊莱芜大蒜莱芜花椒炒木樨肉等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