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
尉署社区 | ~001 | 主城区 | 尉署社区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11,为主城区。…[详细] |
南龙社区 | ~002 | 主城区 | 南龙社区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11,为主城区。…[详细] |
康乐社区 | ~004 | 主城区 | 康乐社区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11,为主城区。…[详细] |
北园社区 | ~005 | 主城区 | 北园社区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11,为主城区。…[详细] |
罗南社区 | ~006 | 主城区 | 罗南社区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11,为主城区。…[详细] |
桥口社区 | ~007 | 主城区 | 桥口社区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11,为主城区。…[详细] |
丰华社区 | ~009 | 主城区 | 丰华社区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11,为主城区。…[详细] |
顺城社区 | ~014 | 主城区 | 顺城社区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11,为主城区。…[详细]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
小锅市社区 | ~016 | 主城区 | 小锅市社区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11,为主城区。…[详细] |
状元府社区 | ~017 | 主城区 | 状元府社区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11,为主城区。…[详细] |
青龙桥社区 | ~018 | 主城区 | 青龙桥社区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11,为主城区。…[详细] |
城隍庙社区 | ~020 | 主城区 | 城隍庙社区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11,为主城区。…[详细] |
胜利社区 | ~021 | 主城区 | 胜利社区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11,为主城区。…[详细] |
马庄社区 | ~022 | 主城区 | 马庄社区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11,为主城区。…[详细] |
南关社区 | ~023 | 主城区 | 南关社区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11,为主城区。…[详细] |
柴市社区 | ~024 | 主城区 | 柴市社区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11,为主城区。…[详细] |
南市社区 | ~025 | 主城区 | 南市社区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11,为主城区。…[详细] |
马市社区 | ~026 | 主城区 | 马市社区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11,为主城区。…[详细] |
南营社区 | ~027 | 主城区 | 南营社区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11,为主城区。…[详细] |
张庄社区 | ~028 | 主城区 | 张庄社区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11,为主城区。…[详细] |
荣庄社区 | ~029 | 主城区 | 荣庄社区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11,为主城区。…[详细] |
北营社区 | ~030 | 主城区 | 北营社区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11,为主城区。…[详细] |
新湖街道位于德州市市区中心。辖20个社区居委会,总面积10.3平方公里,总人口11万,辖区内驻有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210个,是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机关所在地。
-
地理位置
新湖街道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发达,信息畅通,素有“九达天衢、神京门户”之称。它北依京津塘、南靠省会济南,西临石家庄,东接胜利油田和沿海开发区,是环渤海经济圈重要的开放开发地带。京沪、德石两大铁路干线在此交汇,104、105国道,京福高速公路纵贯南北,是华北、华东地区重要交通枢纽。
新湖街道所处地域水量充沛、电力充足,装机容量240万千瓦的华能德州电厂,可为工农业生产提供可靠的电力资源。拥有先进的邮电通讯网络,用户可直拔国内各大城市和世界170余个国家和地区;移动通信已实现无缝覆盖,光缆通讯、卫星通讯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物产丰富、交易活跃,是鲁西北、冀东南最大的物资集散地和人流物流集聚地。
-
历史
新湖街道旧有董子读书台,位于小西门(即广川门)外,相传系西汉名儒董仲舒读书的地方。因董仲舒著有《春秋繁露》,所以又称繁露台。董子读书台在古运河东岸一所院落之内。门南向,院内东西厢房各三楹,院中古柏、老槐树数株,沈荫蔽日。北面有高台一座,台周围砌以青砖台阶十余级。拾级而上即达屏门。台上四周砌有半截花墙,并有殿堂三楹。台下两旁,各有小楼一座。殿堂卷棚或前厦,前面花棂格扇门,雕刻细致,古朴典雅,店内木龛一座,龛中立石碑一通,碑上刻有“董子读书台”五个大字。
董仲舒(前179~前104),西汉广川(今河北景县)人,著名思想家、政治家、今文经学家。汉景帝时任博士,讲授《公羊春秋》。汉武帝元光元年(前134年),董仲舒在著名的《举贤良对策》中,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汉武帝所采纳。先任江都易王刘非的国相;元朔四年(前125年),任胶西王刘端的国相。后辞职居家著述,仍受武帝尊重,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使儒家学说逐渐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董子读书台历史悠久,但始建何年不详。德州地方志书最早出现的董子记载是元代蒙古族葛罗禄贤的五言诗《咏陵州》。从诗的内容来看,董仲舒曾在德州居住过的传说在元代就有了。明正统六年(1441年),知州韦景元因修葺学宫(文庙),得石碣一方,大字深刻“董子读书台”五个字,原地修建了读书台,并把这块石碣安放在台上。成化九年(1473年),知州王从鼎在董子祠前后增修厢房12楹,又重新“筑台树故碣”,并“作亭覆之”。到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董子台和董子祠因年久失修,已破旧不堪。知州马明瑞把董子台迁至西门外运河东岸的堤坝上,在附近又重修了董子祠。1930年代后期,德州沦陷日军之手后,台上建筑被敌伪破坏,成为一片瓦砾。今已不复存在。
德州城墙遗址位于德城区新湖街道,年代为明、清德州市。2015年6月23日,德州城墙遗址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东省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