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商都县大黑沙土镇

旅景地名网  [ 字体: ] [ 手机版 ]
地名:大黑沙土镇隶属:商都县
区划代码:150923103代码前6位:150923
长途区号:0474 邮政编码:012000
车牌号码:蒙J行政级别:镇
人口数量:约3.4万人人口密度:83人/km2
辖区面积:408平方公里
代码城乡分类简介
大营子村~201镇中心区
大营子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21,为镇中心区。…[详细]
朝阳河村~202村庄
朝阳河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新民村~203村庄
新民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大黑沙土村~204村庄
大黑沙土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小黑沙土村~205村庄
小黑沙土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察卜淖村~206村庄
察卜淖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八音村~207村庄
八音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西十大股村~208村庄
西十大股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代码城乡分类简介
磨石山村~209村庄
磨石山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东风村~210村庄
东风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东升村~211村庄
东升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红卫村~212村庄
红卫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二喇嘛村~213村庄
二喇嘛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八角淖村~214村庄
八角淖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南大勿邓村~215村庄
南大勿邓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杨柳湾村~216村庄
杨柳湾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潭家营村~217村庄
潭家营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芷芨滩村~218村庄
芷芨滩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古庙滩村~219村庄
古庙滩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东十大股村~220村庄
东十大股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四台坊村~221村庄
四台坊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头号村~222村庄
头号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十一号村~223村庄
十一号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十二号村~224村庄
十二号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毛忽庆村~225村庄
毛忽庆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西水泉村~226村庄
西水泉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大青沟房村~227村庄
大青沟房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郝报沟村~228村庄
郝报沟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哈北嘎村~229村庄
哈北嘎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大黑沙土镇位于商都县东南部,现有29个村委会,56个村民小组,辖地面积40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5.3万亩,共9612户,3.4万人。近年来,大黑沙土镇党委、政府立足本地实际,按照“科技兴镇、土豆立镇、蔬菜富镇、畜牧业强镇”的发展思路,以结构调整为主线,抓好种植业,做大养殖业,做强特色业,突破加工业,推进农牧业产业化进程,使镇域经济得到明显发展,全镇经济实力逐年增加。2005年,粮食总产达8000万斤,大小牲畜头数达到7.3万(头)只,农民人均纯收入2700元。

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按照调优结构提高效益的原则,主攻反季节蔬菜、马铃薯、甜菜,大抓订单农业。现在,蔬菜的种植、销售已初具规模,种植面积达2.2万亩,远销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等地;马铃薯种植面积4万亩;甜菜面积8000亩。去年谭家营的“大白菜”创下亩收入2500元的最高记录,全镇涌现出蔬菜种植专业村18个村委会29个自然村。

二、水利建设发展速度快,用水管水措施好。几年来,镇党委、政府通过积极争取,为2个村委会的村民上自来水,解决了300多户18000头(只)牲畜的饮水困难。完成新打并配套机电井86眼,建成地埋管道浇灌工程2处,新增水地面积5067亩,全镇已有44个村民小组告别了无水地历史,全镇水地面积达2.2万亩,种地人口人均水地面积1亩。

三、畜牧业向数,质并举转变。全镇在稳步发展畜牧业总头数的同时,狠抓牲畜改良,建设绵羊人工授精点10个,购置饲草粉碎机90台。至此,全镇已建成肉羊养殖专业村10个,养殖专业户1300户,使全镇肉羊饲养量达到5万只。在建设畜牧业的同时,加强畜禽防疫工作,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认真做好牲畜各种疫病的防治工作,防疫密度达到了“镇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畜”。现在,农民来自畜牧业收入比重占到40%。

四、积极实施“两大工程”,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按照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积极组织广大群众实施退耕还林(草)和风沙源治理两大工程。去年,全镇完成封山育林3000亩,围封自然草场4500亩,飞播造林200亩,营造农田防护林1000亩。同时对历年退还工程面积进行了补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