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黑石行政村隶属右北平镇,位于该镇东南部,距镇政府所在地马架子5、5㎞。全村南北长约5㎞、东西宽约5㎞、总面积约25平方公里。西与平泉县北五十家子镇相邻,北与本镇甸子村相连,东与必斯营子乡交界,南与本镇大黑石村接壤。1958年建大队,因驻地在小黑石沟的沟岸上,故名。1965年驻地迁到朱家营子,大队名称沿用。
村内共有18个村民小组,730户、2500口人,管辖朱家营子、幸福沟(元朝中期建村,因坐落在沟内,蒙古人在此居住,人们称为鞑子沟,1986年更名为幸福沟)、灰菜沟、团瓢、娘娘庙、塘坊沟、丛家北沟、姜家营子、团瓢西沟、三家、上窝铺、下窝铺、杨家沟门等自然营子。该村历史上一直为甸子所管辖。
村域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林木茂密、野草丛生,属于高寒山区。无霜期120天左右,耕地面积5935亩、森林面积18140亩。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土地零碎,基本没有灌溉条件,农作物产量较低,畜牧业较发达。矿产资源有萤石矿,位于下梁东。 山上生产木材、蘑菇、树籽、药材等;还有一些走兽飞禽。
矿产资源:玛瑙石、黑曜岩
山戎石椁墓
1985年在上窝铺台地上发掘一座春秋时期山戎(东胡)贵族石椁墓,出土了400余件随葬器物,有青铜礼器、石制铜制工具、铜制车马具、铜兵器、铜制装饰品、金器、铜生活用器、石器、骨器等。是研究东胡历史的珍贵文物。
山戎、东胡古墓群
1985年到1998年,对72座东胡古墓群进行考古挖掘,在遗址中发现房屋、墓葬、灰坑以及金器、青铜器、石器、陶器、骨角器、蚌器等文物。这些文物的出土,说明西周晚期到战国晚期的五、六百年间,这个地区居住着一个强大的部族——东胡(山戎),他们在这一带建立了一个强大方国(国都在黑城)。他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为定居农业、牧业、渔猎业并存,有发达的手工业和青铜冶炼业。在战国晚期和秦代,与燕国和匈奴发生战争,战败退出这一地区。
抗日战争时期对革命有贡献的人员
王义录(生于1917)1942——1944年,张立文等七、八名中共干部常在他家食宿,他经常为他们站岗、放哨、送信,其妻也常给他们做鞋,宪兵队知道后,烧掉他家16间房子,并遭到多次毒打。
王国均(生于1925)1943——1944年间,八路军游击队地下工作人员周作君等7人常在他家吃住,他经常带路、站岗、放哨,他的母亲给做鞋多次。为此,敌伪烧了他家5间房子和一些房木料。
刘凤平(生于1915)1942——1943年,游击队常在他家吃住;1942年9月25日护送17名游击队员到大黑石大庙;10月,又送1名侦查员到必斯营子。刘长合(生于1924)1942——1943年,游击队张科长等4人长在他家吃住,他的母亲中共2双军鞋,他的父亲代买过28双军鞋。为此,敌伪扒了他家3间房子。
兰国祥(生于1915)1942——1944年,八路军周作君等6人常住他家,,他为游击队带路,他的母亲为部队做过军鞋。为此,他的父亲被日伪军刺死,烧了他家3间房子。
老革命军人
姜国贞 赵奎云 王国均 王国珍 吴发田 吴凤荣 王殿刚 牛玉田 王文荣 王文昌 马起牛玉生 王义堂
新中国建立后,人们生活有了改善,尤其落实生产责任制、改革开放以后,村容村貌村民生活有了巨大的变化。近年来,由于党和政府加大了对山老区的扶持力度,对村民的危房进行了改造;解决了村民的人畜饮水困难;硬化了村间道路;改造了电网;新建了村委会办公室、校舍、卫生室、文化活动室;困难村民享受了最低生活保障;参加了医疗保险。人们安居乐业、幸福美满。据2014年底统计,人均收入4172元。
小黑石村附近有七金山十大文化景观、宁城龙潭峡、藏龙谷、天义水上公园、辽中京博物馆等旅游景点,有草原湖奶酒、黑里河山野菜、打虎石全鱼宴、宁城县蕨菜、宁城县山杏等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