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巴彦浩特额鲁特街道

旅景地名网  [ 字体: ] [ 手机版 ]
地名:巴彦浩特额鲁特街道隶属:阿拉善左旗
区划代码:152921402代码前6位:152921
长途区号:0483 邮政编码:750000
车牌号码:蒙M 行政级别:街道
辖区面积:5433.8平方公里
代码城乡分类简介
达尔汗社区~001镇中心区
达尔汗社区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21,为镇中心区。…[详细]
贺兰山社区~002镇中心区
贺兰山社区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21,为镇中心区。…[详细]
紫苑华亭社区~003镇中心区
紫苑华亭社区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21,为镇中心区。…[详细]
苏布日格社区~004镇中心区
苏布日格社区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21,为镇中心区。…[详细]
达音社区~005镇中心区
达音社区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21,为镇中心区。…[详细]
安达社区~006镇中心区
安达社区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21,为镇中心区。…[详细]

一、地理位置和行政区建制

巴彦浩特,蒙语意为“富饶的城”,素有“塞外小北京”之称,原名定远营,建旗距今已有三百余年的历史。是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巴彦浩特镇三级人民政府所在地,位于阿拉善左旗的东南部,贺兰山西麓,东与宗别立镇相连,南与巴润别立镇、嘉尔嘎勒赛汉镇相连,西与查干布拉格毗邻,北与吉兰太镇和巴彦诺日公苏木接壤,总面积5433.8平方公里,镇区建成面积约为24平方公里,有蒙、汉、回、满等14个民族7.9万人,人口城镇化水平达85%。现辖4个街道办事处,16个社区居委会、19个嘎查、5个村、驻镇单位556个,是一个典型的农牧结合、城乡一体的建制城镇。

二、自然环境

巴彦浩特镇属典型的中温带干旱地区,冬寒而长、夏热而短,年平均气温8.5℃,日温差12~15℃,年平均日照时数2800~3200小时,日照强度1.64千卡/CM3,无霜期在145天左右,年降水量少,仅为蒸发量的1/11。一年降水多集中于5-9月。天气经常晴朗无云。大气透明度好,光照时间长、百分率高,光能资源丰富。属风较多地区,多主西北风,风能资源较为丰富。

三、自然资源

巴彦浩特镇幅员辽阔、地大物博、矿种繁多,矿产资源较为丰富。现已探明周边的矿藏有48种284处,盐、煤、石灰石、石膏、萤石等资源为优势资源;土地资源方面现有耕地21000多亩,可用来发展设施农业和舍饲养殖业;另外,皮革、绒毛等畜产品品质高、产量大,是发展农畜产品加工业的理想场所。

四、区位条件

巴彦浩特镇距离银川、乌海等地较近,在呼包银经济圈的辐射范围内,有利于开展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实现优势互补和经济互动。交通便利,四通八达,银巴公路、乌巴公路、巴额公路、巴达公路是镇区的主要出口,是阿拉善盟“南连北开”的交通枢纽城镇,同时也是阿左旗农畜产品交易的集散地。

五、旅游资源

巴彦浩特镇历史悠久,民族文化丰富多彩,风土人情绚丽多彩。境内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交相辉映,寺庙古刹遍布其间,赋予了浓郁的民族特色和草原风情,共同构成独特丰富的旅游资源。六世达赖喇嘛其灵塔——南寺(现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与北寺、月亮湖、天鹅湖等生态沙漠旅游景点及镇区内新世纪广场、阿拉善王府、生态公园、王陵公园、奇石一条街、赛马场等人文宗教旅游景点形成了精品旅游环线,茂密的原始森林、浩瀚的沙漠秘境、晶莹的奇石玉器吸引众多的区内外人士观光旅游,成为我镇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近几年来推出的“农(牧)家游”以其自成一体的风景和独特的饮食文化深受游客的好评。

六、城镇建设

巴彦浩特镇城市规划分为新、旧两区,中间地带为生态园景观区,城镇化进程加快,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日臻完善,镇区内楼群林立,绿草如茵,风格独特,蓝天、碧水交相辉映,绿地、街道整洁优雅,现代化气息日渐浓郁。现已形成“三纵四横”的交通网络,共有主干道23条,总面积60万平方米;人均拥有道路面积9.52平方米;镇区园林绿化总面积647.7万平方米,城区绿化覆盖率达35%,绿地率达33%,人均公共绿地57平方米;截止目前有路灯1839盏,主干道路亮灯率达99%;电话普及率为40线/百人;每百人拥有电脑台数为10台/百人。以健康花园、梅桂花苑、土尔扈特小区为代表性的新型住宅小区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以新世纪广场、多功能体育场、生态公园及东关村改造、巴彦浩特污水处理厂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使城镇面貌焕然一新。

七、经济社会发展

近年来,巴彦浩特镇始终将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立足实际,不断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牧业产业化进程,确立了“振兴旅游、繁荣三产、构建循环、工业强镇、打造绿色、兴农富牧”的经济发展战略,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2006年全镇农作物播种面积21443亩,粮经草比例为63:21:16,六月末牲畜总头数45671头(只)。2005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3.81亿元,其中第一产业1555万元;第二产业10729万元;第三产业25625万元,财政收入累计实现7626.73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8343元和3453元。预计2006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95亿元,财政收入完成1亿。经过多年发展,形成了以温棚蔬菜种植、饲草料种植、农区养殖、奶牛养殖、特种养殖为主的高效日光温室种植和舍饲养殖业两大农牧业主导产业,现有高效日光温室1015座,年产各类蔬菜250万公斤,养殖奶牛600余头、羔羊近万只,建成标准化奶站1座,乳制品加工厂2个,农牧业增加值达到2000万元以上;进一步发挥工业专业区的聚集效益和载体作用,依托资源优势,以优势资源转化加工为主,形成了以建材、农畜产品加工、制酒饮品、旅游产品开发为主的工业产业体系,现有各类工业企业476家,主要产品有白酒、保健饮料、绒毛制品、钢磨球、冷拔丝、网围栏、滑石粉等,工业总产值达到25000万元;以及以商贸、餐饮住宿、房地产开发、交通运输、旅游、家政服务等为主的服务业,从事三产服务业的个体工商户4173户,三产增加值17000余万元。确立了一、二、三产业相互协调、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