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淘宝村[12]
2021年淘宝村[12]
重镇推荐
世界地名
A级名录
中国游
环球旅行
全国特产
名人大全
推荐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西藏
内蒙古
新疆
广西
宁夏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河北
山西
陕西
江苏
浙江
福建
安徽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全部
推荐
长三角十大古镇
陕西文化旅游名镇
广东四小虎
中国最富20座中小城市
成都市重镇
新疆重镇
宁夏重镇
青海省重镇
甘肃省重镇
陕西省重镇
西藏重镇
云南省重镇
推荐
亚洲
日本
韩国
泰国
马来西亚
越南
印度
伊郎
马尔代夫
欧洲
德国
法国
西班牙
意大利
英国
瑞典
比利时
美洲
加拿大
大洋洲
澳大利亚
全部
推荐
AAAAA级景区名录
AAAAA级景区名录
AAA级景区名录
AA级景区名录
A级名录景区名录
推荐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河南
湖北
湖南
全部
推荐
新加坡
泰国
韩国
日本
美国
马来西亚
马尔代夫
柬埔寨
瑞典
比利时
荷兰
意大利
法国
德国
埃及
乌克兰
新西兰
澳大利亚
全部
推荐
中畈红枣
中畈米粉
中畈蔗糖
西川芋头
尧岗傩戏
石邮傩舞
南坪米粉
沙塘米酒
风味全鸭席
荷包糌
大余香芋扣肉
糯米薯莨酒
大余伊府面
席苞饭
全部
推荐
陈广华
王甦
盛浩如
丁有华
朱秀早
张如龙
卢月恒
徐光华
曹碧荔
陈香波
陈步云
戴绍鼎
陈克昌
涂美中
廖学愚
李恩
李鹤年
李强
全部
近日,南京大学空间规划研究中心、阿里研究院联合发布2021年淘宝村、淘宝镇名单。
[移动版]
【CTRL+D 收藏备用】
441、桥头村
桥头村是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安海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122,为镇乡结合区。区划代码为350582101212。
442、后蔡村
后蔡村是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安海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350582101225。
443、前埔村
前埔村系晋江市安海镇的革命老区基点村,为安海镇与内坑镇交界处,位于安海镇政府驻地北3公里,加塘溪西侧,安海至内坑公路边,属下配套单位有:老年人协会、计生协会、治安大队。【地名含义】因以前村庄前面皆为赤土埔,故后改为前埔村。【历史沿革与人文】前埔村位于安海镇西北部,先民有个规定:凡新婚者,每逢正月十五日要到许氏宗祠点灯,以后子孙兴盛,灯数增多,宗祠容纳不下,改在宗祠前面的埔地上赛灯比美。因每盏灯都串
444、庵前村
庵前村位于福建省泉州晋江安海镇中部,据说村的北面有座庵堂,曰“龙兴堂”。宋时,李氏在庵的前面兴建民居,村遂取名为“庵前”。后尤氏等姓相继入居,村名仍沿袭“庵前”之称。【历史沿革】 明、清属八都。民国33年(1944年)属安海镇前塘保。建国后,1956年属内坑区黎山乡;1961年为庵前大队;1984年属安海乡;1985年属安海镇庵前村委会。【行政隶属与交通位置】 庵前村委会位于安海镇政府驻地东北2
445、下官路村
下官路村位于福建省泉州晋江市磁灶镇政府驻地北2公里。北临324国道,336县道经该村与324国道相连接,九十九溪(梅溪)从该村中间贯穿而过,交通四通八达十分便利,是福建陶瓷建材产品的集散地。区域面积2.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50多亩,下设13个村民小组。全村人口4550人,1035户,旅居海外侨亲有5000多人,外来人口2000多人,党总支部现有党员80名,设梅里、桥南、桥北三个支部。 下官路
446、井边村
【地名含义】我村有5个自然村,其中井边自然村,位于5个自然村的中心点,固命名为井边村委会。【历史沿革】井边村历来隶属于泉州府,晋江县,明、清改乡及里为四十三都钱坡属第一都。1944年,属梅溪乡前坡保,1949年共和国成立建政时,成立“苏前乡人民政府”隶属于晋江第六区(磁灶),1956年属池店区磁灶镇,1961年属磁灶公社井边大队,1984年改磁灶镇井边村委会。【行政隶属与地理位置】井边村位于晋江市
447、洋尾村
洋尾村,位于磁灶镇西北部,系古地名。因古时有外国人(俗称洋人),来此经商,居于村尾,故称之为“洋尾”。元时属晋江县二都,仅有“洋尾”一个自然村,人口4455人。为谢氏单一姓所居。其裔分衍香港、澳门、台湾、菲律宾等辖洋尾自然村,村委会设洋尾。截止2009年,总人口4455人,694户。耕地 2150亩,农产:水稻、甘薯、花生、大豆等。有小学1所。
448、官田村
【地名含义】为史国老看墓,官方购置田地给墓人耕种而得名为官田。【历史沿革】明、清属三都。民国33年(1944年)属新民乡太昌保。建国后,1956年属内坑区锦和乡;1961年属磁灶公社官田大队;1984年属磁灶镇官田村委会。【行政隶属与交通位置】官田村系晋江市磁灶镇一个革命老区行政村,位于磁灶镇政府驻地南3公里,与内坑镇刺黄村交界,青阳至内坑公路经此。 【历史人文】全村俱姓陈,隶属大宅十三乡。在临解
449、张林村
【地名含义】-位于泉南十五公里处,周遭小山环绕,丘陵起伏,他势雄胜,村里张姓为大族,鳞次栉此的楼琮丛中嵯立着张氏家庙,堂号“儒林”,是故“儒林张氏”传名久远,为晋邑望族。【历史沿革】明、清属三都。民国33年(1944年)属碧山乡云岫保。建国后,1956年属内坑区-乡;1961年属磁灶公社-大队;1984年改磁灶镇-村委会。【村落与人口】 -村位于磁灶镇东部,古时该村有文风,人才辈出,亦俗称“儒林”
450、梧埭村
梧埭村是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陈埭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111,为主城区。区划代码为350582103202。
451、宫口村
宫口村主民原由青阳西边宅迁至陈江(陈埭)桂林,初时居“莱内”,后因子孙繁衍又居义美供前定居,故取名“宫口”。【历史沿革】明、清属二十七都。民国32年(1943年)属三民乡留宫标。建国后,1956年属池店区陈埭乡;1959年属罗山公社;1961年划属陈公社宫口大队;1984年改陈埭镇宫口村委会。【行政隶属与交通位置】位于陈埭镇政府驻地东南2.5公里,北连桂林村、东南邻近梧埭村。向西公路连接陈埭至青阳
452、桂林村
桂林村委会 ,简称桂林村,设立于明朝时期,人口3458人,面积1178100平方米。下辖后田前、后祠、对三房三个自然村,主要产业有运动鞋生产,水稻生产,海产品养殖。桂林村位于闽东沿海,西邻泉州晋江机场,东临泉州湾,北距陈埭镇政府3公里,南距石狮市区7公里。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温凉适度,蕴藏着丰富海产。交通十分便利,四通八达,纵横交错,连接泉州石狮的主干道七一路贯穿全村。桂林古代称“桂林里”,坐落在
453、坊脚村
坊脚村坐落于陈埭镇的中南部,东南面分别与江头村、桂林村相邻,西邻青阳镇阳光社区,西南面与晋江机场相接,北邻鹏青路,整个行政村被七一路分割为两大块。该行政村由坊脚、沟西两个自然村组成,全村人口3481人,共895户。外来人口15000多人。近几年来,在村干部的带头组织下,先后集资新建了坊脚小学、坊脚幼儿园,并铺设了多条村级道路,大大改善了村级整体的生活、生产环境。目前,该村正在进行村级自来水改革。2
454、江头村
晋江市陈埭镇江头回族村,以处溪之所在命名,意为江头之头,是陈埭回族社区的主要行政村之一,周围与其余六个回族村相邻,区域面积为5.6平方公里。东临海滩,南接西霞美,公路连接陈埭至青阳公路,下辖江头、渡头两个自然村。江头村分为涵头、东眉、尾厝、乌坑、渡头五个片区,下设2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为5619人,1319户。江头村委会由五名支委和五名村委组成了村两委会,村两委成员分管村里的各项事务。并设有监督委
455、溪边村
溪边村地处泉州湾南溿海边,又位于陈埭乌边港北边,其上游九十九溪溪水汇合于乌边港从村边流入大海。我村处于优越的地理位置,拥有耕地面积200余亩,浅海滩涂5000多亩。根据记载,自明万历五年(1577)王氏始祖厚朴公举家由南安深坑第一位肇局溪边,而丁氏祖先于清顺治四年(1647)由岸兜分居溪边,至今已有300多年,其生生不息,繁衍壮大至今我村人口已达3000多人。
456、岸兜村
晋江市陈埭镇岸兜回族村,位于泉州湾东平原南畔,是陈埭回族社区的主要行政村之一。周围与其余六个回族村相邻。辖区范围分后角、新厝前、后街三个角落。全村总户数为1116户,常住人口4750多人,其中丁姓回族人口占95%,外来人口有2.5万多人。岸兜因滨海,且海岸在寻东凹入一湾,闽南语“兜”状,即“口袋”状,故称。水体得名。历史沿革,据史料记载及专家学者考证,丁氏祖先在宋元时期沿着海上丝绸之路进入我国经商
457、鹏头村
鹏头村位于福建省泉州晋江市陈埭镇人民政府驻地东0.5公里处,乌边港南侧,邻近四境村。辖鹏头自然村,村委会设鹏头。全村现有634户,常住人口2589人(以丁氏为主,兼一两户郑、陈二姓),分为12个村民小组,港澳侨胞约300多人,外来人口约16000人,耕地面积1062亩,浅海滩涂1000多亩,湖外综合小区和鹏青工业南路的住宅区就在鹏青公路两侧,交通方便,盛产水稻、蛏苗。 族谱记载传自元朝咸燕京路宣抚
458、花厅口村
花厅口村地处福建省泉州晋江陈埭民族村的交通中心,也是陈埭镇政治文化经济中心,南通往晋江市中心,东经七一路通往石狮市,西经七一路通往泉州市区。辖区分为四大片区:湖尾、沟尾、三排、四排,十二个生产队。沿村主要路段:杏圳北路、杏圳南路、五一路、钱仓宫路、阳光东路、七一路。截止2008年, 总户数751户,面积0.6平方公里,户籍人口有3117人,其中回族占80%,汉族占20%,语言均为闽南话。村内有道教
459、湖中村
晋江市陈埭镇湖中村位于陈埭镇政府的西面,距镇政府仅一里之遥。西面毗邻市政府所在地,属城乡结合部。全村由三个自然村组成:湖中、地顶、苏埭。全村总户数426户,常住人口1790人,分五个村民小组。原有的耕地已转为他用。村民也由以往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活转而进入工商、贸易、运输等经济领域。原有的鸡鸣犬吠的农村田舍也被矗立的高大厂房和鳞比节次的商店所代替。目前我村工业企业65家,商店77家。外来人
460、苏厝村
苏厝村是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陈埭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111,为主城区。区划代码为350582103215。
461、涵口村
涵口村位于福建省泉州市陈埭镇,涵口旧称涵透。据传陈姓住民开基祖先从青阳山迁出时,梦示应于涵洞口而居,涵透因有个涵洞可通溪水直至大海,故即此而居。初名为涵透,透,通透之意,后衍称涵口。【历史沿革与人文】 村落与居民:区域面积1.6平方公里,辖5个自然村,有桥南、桥北、涵透、后林、下埭。全村人口3270人,户数850户,外来人口10000人。【纪念地、遗址】【陈紫峰纪念馆】 陈紫峰
462、横坂村
横坂旧名茅坂,因旧时“茅草”横长满了小山坡,亦称“横坂” 明、清属二十九都。民国33年(1944年)属青阳乡涵岱保。建国后,1956年属池店区洋埭乡;1959年苏厝公社。1961年划属陈埭公社横坂大队;1984年改陈埭镇横坂村委会。 晋江市陈埭镇横坂村位于陈埭镇政府驻地北2公里,西界池店镇钱头村,北邻近洋埭村,南接涵口村,东靠霞村。全村共477户,常住人口1868人。全村有林、许、吴、陈四姓,以林
463、涵埭村
涵埭村地处福建省泉州晋江市陈埭镇晋东平原,泉州渗入海口,东临泉州湾、西与横坂接壤、南与霞村相接、北与洋埭村交界。周边有陈埭镇至泉州市区主要公路以及陈泉公路,晋江大桥市区连接线。交通便捷,地理位置优越。 地名含义:涵埭因涵江水流入海埭为名。曾与洋埭合称洋埭,并有洋埭林、洋埭李之称。历史沿革:明、清属二十九都。1956年属池店区洋埭乡;1958年,涵埭与洋埭、下村、庵上、海尾、仙石6村组建一个大队,名
464、庵上村
庵上村位于福建省泉州晋江市陈埭镇政府驻地东北3公里处。金鸡水渠东侧,邻近洋埭村,东山至陈埭公路经此。庵上旧名“烟浦”,原取名“烟浦埭”,陈洪进围垦筑埭,有烟浦埭,并有上下浦之分,其大者为上烟浦,上烟浦逐渐衍读为庵上。 明、清属二十九都。民国33年(1944年)属青阳乡仙后保;建国后,1956年属池店区洋埭乡;1959属苏厝公社;1961年属陈埭公社庵上大队;1984年属陈埭镇庵上村委会。辖庵上,庵
465、海尾村
海尾村位于福建省泉州晋江市陈埭镇海晋东平原东北方,隔江与泉州市丰泽区东海片区相望。海尾村与邻村仙石村都是晋江市东北边沿村落。面积1.3平方公里,截止2008年,全村总户数504户,常住人口2164人。全村分为10个姓氏分别为:留、郑、林、谢、李、陈、纪、许、吴、施,其中林姓为大姓。耕地面积900多亩,到2008年12月31日止已被政府征用耕地653.45亩,占72.12%,主要种植水稻,以饲养业为
466、仙石村
仙石村位于泉州湾南岸,晋东平原东北角,陈埭镇最北端,背靠晋江大桥,与泉州市行政中心仅一桥之隔。村域面积2.8平方公里,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盛产水稻、海蛏等,自古素有“渔米之村”的美誉。【行政隶属】仙石村隶属于陈埭镇,辖1个自然村。【村落与村民】村域面积2.8平方公里,辖1个自然村。全村人口约3100人,615户,8个生产队,外来人口约1500人。【基础设施、企事业单位】全村家家
467、高坑村
高坑村概况【地名含义】古南宋永宁卫高氏家族携眷籍捷足先登开埠,因此得名古高登乡。1958年沿海发生建国初最大水灾泛滥,水灾冲洗千亩良田成为坑坑洼洼,一片狼藉,当时工作组住点上报时,以高坑村命名。别名,高登里。【历史沿革】南宋宁宗三年(公元1194年)为澳后埠。南宋宁宗十一年(1202年)永宁卫高氏家族开埠澳后改成高登乡。元、明、清、民国、共和国,1958年沿用高登乡756年之久。1958年改为高坑
468、许西坑村
许西坑村位于东石镇东北部,面对金门岛,地处位于戴云山脉之绵延,岱山之支系,村中有条南北走向常年不息潺潺直流活泉,名曰浒水,因村以此水为名曰:“浒水”、“浒里”,地势系一低凹大盆地,状如一把弓,浒水像一枝箭,向前直射,宏伟壮观,景色优美,正是岱山之川浒水涓涓,蜿蜒支脉,漂渺无边。村民对文化教育一向重视,文化方面如梨园、木偶、南音等,在清朝时许西坑村极盛。梨园戏《陈三五娘之睇灯》一段戏清末就已失传,唯
469、龙下村
龙下村系晋江市东石镇一个行政村,位于晋江市东南沿海,东与平坑村相隔,西与肖下村连接,南与永湖村相望,北与金瓯村相毗邻,距政府驻东石镇约2公里,处于安海与东石公路中部(安东公路)东侧,交通十分便利。[地名含义]因村中有座闻名遐迩的古迹龙江禅寺,后改为龙下村。[历史沿革]明、清属十都,民国33年(1944年)属东石乡龙杭保,建国后1956年属东石区古塔乡,1958年属东石公社火箭大队,1961年属东石
470、塔头孙村
塔头孙村旧属泉郡晋邑十一都石塔乡塔头村,今是福建省泉州晋江市东石镇的行政村,地处海峡西岸泉州围头湾畔,东邻英林镇,距金井镇围头半岛十多公里;西接东石港,距沈海高速公路南安市水头镇入口十多公里;北依永和镇,至泉州晋江机场30多公里,南与金门岛仅一水之隔,泉州沿海大通道、东金公路、晋江快速公路连接线经村而过,水陆航空,交通便利。塔头孙村辖区面积约2.8平方公里,截止2008年,全村常驻人口3000多人
471、池店村
池店村是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池店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111,为主城区。区划代码为350582107201。
472、浯潭村
浯潭村是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池店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111,为主城区。区划代码为350582107202。
473、新店村
新店村是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池店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111,为主城区。区划代码为350582107203。
474、钱头村
钱头村是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池店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111,为主城区。区划代码为350582107204。
475、洋茂村
洋茂村是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池店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111,为主城区。区划代码为350582107205。
476、赤塘村
赤塘村是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池店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111,为主城区。区划代码为350582107206。
477、霞福村
霞福村位于福建省泉州晋江市池店镇政府驻地东北2.7公里。东至东山公路北侧,西南与古福村接壤,村委会设霞福。简易公路接陈埭至东山公路。北临晋江,东埭刺桐大桥,西与镇政府驻地接壤,刺桐公路324复线横穿村庄东西,形成一个村庄两个村落。
478、溜石村
溜石村位于福建省泉州市刺桐大桥南桥头收费站两侧,池店镇政府驻地东北3.5公里,与泉州市中心城区隔江相望。晋江河流南岸,东南与陈埭镇柯岭村交界,简易公路接省道324复线。有资料显示,该村人口1152人,共301户,耕地567亩,分设二个村民小组,村委会设在黄后村。农作物有产水稻、甘蔗。村里有针织厂、制鞋厂、注塑厂;有溜滨学校。溜石村古称溜江村,为避免与金井溜江村混淆,于民国九年(1920年)前后,村
479、溪头村
溪头村位于福建省泉州晋江市池店镇东面晋江下游临海处,理应称“溪尾”,但因该村自古是晋江沿岸村庄及石狮、安海、厦门、漳州等地进出泉州城的主要码头,故这个古渡头村一直被称为“溪头村”。-历史沿革明、清属三十都,民国33年(1944年)属梅溪乡溜滨保;建国后,1956年属池店区池店乡;1959年属苏厝公社溜石大队;1961年改属池店公社溪头大队;1984年属池店镇溪头村委会。-行政隶属与交通位置溪头村位
480、东山村
东山位于晋江出海口,是晋江之船坞,坞东有座小山,故名曰东山,西边则是狮山,由于千百年来晋江水的冲刷,淤泥沉积水坞终成晋江北部一片冲击平川(有清朝史碑可鉴),由先人屯垦,面积约有2平方公里之多。东山位于池店镇政府之腹地。依山傍水、土地肥沃,市道317线,国道324复线纵横交错、金鸣水渠婉穿过农田,灌溉着全村720多亩农田和近200亩山坡地,哺育着2200多口人。随着经济的发展,村委会在市道317线西
[上一页]
[第一页]
…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
[最后一页]
[下一页]
最新排行
2020年上半年全国31省GDP排行榜
2020年全国各省高考人数排名
2020年中国各省常住人口数量排名
2020年中国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
2020中国十大美好生活城市
2020中国秋季休闲百佳县市
2020中国夏季休闲百佳县市
2020中国百佳富氧县市榜单
2020中国县域智慧城市百强榜
2020年网红城市百强榜单
2020年度五线城市排名
2020年度四线城市排名
2020年度三线城市排名
2020年度二线城市排名
2020年度新一线城市排名
2019年中国各地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总资产排行
2019年度十佳数字阅读城市
2020年一季度31省份居民收入榜
2019中国城市GDP(经济总量)百强排名
2019年31省份城镇化率排名
热门景点推荐
西湖三忠肃
岭南建筑三瑰宝
旅游名胜之天齐庙篇
兴宁十大古民居
中国十大古城
旅游名胜之儿童公园篇
旅游名胜之奎星阁篇
旅游名胜之佛光寺篇
旅游名胜之崖墓篇
旅游名胜之寿宁寺篇
旅游名胜之太平寺篇
旅游名胜之冶铁遗址篇
旅游名胜之观音洞篇
旅游名胜之永济桥篇
旅游名胜之寿圣寺篇
王屋山三宫
旅游名胜之长春观篇
旅游名胜之玄帝庙篇
旅游名胜之大王庙篇
旅游名胜之龙潭寺篇
旅游名胜之山陕会馆篇
宜宾三塔
资江下游南洞庭七大古塔
旅游名胜之李氏宗祠篇
常德城区四大古井
旅游名胜之仙人桥篇
旅游名胜之节孝坊篇
旅游名胜之农民协会旧址篇
旅游名胜之凌云塔篇
旅游名胜之学宫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