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拉吐村】ZHALATUCUN
蒙语。位于吉拉吐乡政府驻地西南5公里。由所辖西扎拉吐得名。1940年(伪康德7年)辖于吉拉吐努图克(区)西北屯行政屯;1945年光复后归吉拉吐区(八区)管辖为扎拉吐村;1956年划归朝鲜民族乡管辖为扎拉吐管理区;1958年归吉拉吐公社管辖,仍为扎拉吐管理区;1962年改为扎拉吐大队;1983年改村建制,为扎拉吐村。耕地面积563公顷,主要种植水稻作物。有580户,人口2125人。其中蒙古族101人,满族3人,其余为汉族。辖3个自然屯,6个村民小组。隶属于吉拉吐乡。
【老七家子】LAOQIJIAZI
为扎拉吐村驻地。建于清朝光绪元年(1875年)。由汉族住户赵金山、赵海山、白金山、闫姓和蒙族住户白那萨、赵-七家由辽宁省赤峰县山都塔搬迁至此,为长久定居在郭尔罗斯,由汉族改为蒙族(除闫姓外),并归随那拉街庙,做那拉街庙的奴隶,庙上指派这七家到此拓荒立屯,故得名道日格尔。“道日格尔”系蒙语,汉译为七家子。后汉人迁入,俗称为七家子。以后此屯东南又建一屯,也取名为七家子,因本屯先建,故改称为老七家子。有199户,人口697人。其中蒙古族52人,满族1人,其余为汉族。共有2个村民小组。辖于扎拉吐。
【西扎拉吐】XIZHALATU
蒙汉语组合。位于吉拉吐乡政府驻地西南5公里。始建于清朝嘉庆初期。由旗王府派府内奴隶蒙族谭姓一家到此开荒立屯。在屯址东侧附近有一小土丘,上面长满芳馨的野草,故得名扎拉吐。“扎拉吐”系蒙语,汉译为香草。1981年地名普查中,因该屯与大队重名又不居一地,为加以区别,由于位于大队之西,冠首“西”字,故改称为“西扎拉吐”。有191户,人口765人。其中蒙古族42人,满族2人,其余为汉族。共有1个村民小组。辖于扎拉吐村。
【闫家围子】YANJIAWEIZI
位于吉拉吐乡政府驻地南4公里。建于1938年(伪康德5年)。由汉族住户闫殿祥从老七家子迁入此地立屯,为防土匪,在屯四周筑起土围墙,故得名为闫家围子。有190户,人口663人。其中蒙古族7人,其余为汉族。共有2个村民小组。辖于扎拉吐村。
扎拉吐村附近有红石砬子遗址、查干湖自然保护区、长山明珠园、龙坑水利风景区、王爷府等旅游景点,有查干湖胖头鱼、前郭尔罗斯大米、蒙古族四胡音乐、莲花莲籽米等特产。
蒙语。位于吉拉吐乡政府驻地西南5公里。由所辖西扎拉吐得名。1940年(伪康德7年)辖于吉拉吐努图克(区)西北屯行政屯;1945年光复后归吉拉吐区(八区)管辖为扎拉吐村;1956年划归朝鲜民族乡管辖为扎拉吐管理区;1958年归吉拉吐公社管辖,仍为扎拉吐管理区;1962年改为扎拉吐大队;1983年改村建制,为扎拉吐村。耕地面积563公顷,主要种植水稻作物。有580户,人口2125人。其中蒙古族101人,满族3人,其余为汉族。辖3个自然屯,6个村民小组。隶属于吉拉吐乡。
【老七家子】LAOQIJIAZI
为扎拉吐村驻地。建于清朝光绪元年(1875年)。由汉族住户赵金山、赵海山、白金山、闫姓和蒙族住户白那萨、赵-七家由辽宁省赤峰县山都塔搬迁至此,为长久定居在郭尔罗斯,由汉族改为蒙族(除闫姓外),并归随那拉街庙,做那拉街庙的奴隶,庙上指派这七家到此拓荒立屯,故得名道日格尔。“道日格尔”系蒙语,汉译为七家子。后汉人迁入,俗称为七家子。以后此屯东南又建一屯,也取名为七家子,因本屯先建,故改称为老七家子。有199户,人口697人。其中蒙古族52人,满族1人,其余为汉族。共有2个村民小组。辖于扎拉吐。
【西扎拉吐】XIZHALATU
蒙汉语组合。位于吉拉吐乡政府驻地西南5公里。始建于清朝嘉庆初期。由旗王府派府内奴隶蒙族谭姓一家到此开荒立屯。在屯址东侧附近有一小土丘,上面长满芳馨的野草,故得名扎拉吐。“扎拉吐”系蒙语,汉译为香草。1981年地名普查中,因该屯与大队重名又不居一地,为加以区别,由于位于大队之西,冠首“西”字,故改称为“西扎拉吐”。有191户,人口765人。其中蒙古族42人,满族2人,其余为汉族。共有1个村民小组。辖于扎拉吐村。
【闫家围子】YANJIAWEIZI
位于吉拉吐乡政府驻地南4公里。建于1938年(伪康德5年)。由汉族住户闫殿祥从老七家子迁入此地立屯,为防土匪,在屯四周筑起土围墙,故得名为闫家围子。有190户,人口663人。其中蒙古族7人,其余为汉族。共有2个村民小组。辖于扎拉吐村。
扎拉吐村附近有红石砬子遗址、查干湖自然保护区、长山明珠园、龙坑水利风景区、王爷府等旅游景点,有查干湖胖头鱼、前郭尔罗斯大米、蒙古族四胡音乐、莲花莲籽米等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