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容村委会位于婺源县东南部的石耳山北麓(石耳山最高峰海拔1260米),辖区总面积20000亩,户籍总户数395户,总人口1450人,村委会下辖4个自然村:晓鳙村、禾石州、坞口村、岭脚村。其中:行政村晓容村295户、1070人;禾石州村21户、73人,距行政村晓容2.5公里,未开通进村公路,村庄坐落石耳山山腰,主产山茶油和高山茶叶;坞口村22户、92人,距晓容村2公里,未开通进村公路;岭脚村57户、215人,距晓容4公里,已通村公路。全村委会共有耕地面积1234亩,其中水田1174亩,林地面积13344亩,村民主要收入以种植水稻、山茶油、高山茶叶和外出务工为主,其中山茶油为我村主导产业。2015年人均纯收入6800元。
行政村晓鳙村离县城紫阳镇48公里,山村由曹姓始建于唐代末年,传说晓鳙曹姓始祖始住“大鳙源”的栗木坑村,“大鳙源”因传说很早以前有一大鳙鱼搁浅在此化成平源山川而命名,曹姓始祖于天刚破晓时看到“大鳙源”西南边山坞有霞光一道升起,认为是福地,可居住发展,在三个儿子分家时便将大儿子分居到“大鳙源” 西南边山坞里,名为“晓鳙村”,子孙繁衍生息,距今已有着千余年历史。是清太子太保、户部尚书曹文埴和大学士、军机大臣曹振镛的祖籍地;曾任国民党迁台湾后的中央委员曹璞山的出生地。全村现有住户295余户,人口1070人,按居住情况分为4个村民小组:上村组、村中组、汪坑组、下村组。村民住房多数是传统的徽派建筑,基本上是三层楼的砖木结构,第三层为半层,其余用树木搭起晒台,俗称“谷晾”。
村落处在峡谷中,外形为“船形”,小河沿村中直下,另有“汪坑溪”与村中小溪到双溪口汇集一起出水口,因海拔有370米,早晚雾霭缭绕山村。村周青山环抱,古木苍郁;村中清溪潺潺,石桥高架;古屋依山构筑,错落跌宕;尤其是金秋时节,晓鳙的屋顶“晒秋”,更为一绝。正是这些,每年吸引了北京、上海、深圳等地众多的专家和书画、摄影者前来采风,他们宣称:这里是获取创造灵感的源泉地。
优美的自然环境和基础设施的改善,引来了客商青睐:随着婺源县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投资的“篁岭”项目建设的完善,我村“前山坑底片”已纳入景区的农业观光园。本村村民能就近就业,增加了村民收入。
晓鳙村附近有江湾、篁岭村、汪口、大畈砚村、婺源古坑、汪口俞氏宗祠等旅游景点,有婺源茗眉绿茶、江湾雪梨、婺源荷包红鲤、婺源绿茶、大鄣山茶等特产。
行政村晓鳙村离县城紫阳镇48公里,山村由曹姓始建于唐代末年,传说晓鳙曹姓始祖始住“大鳙源”的栗木坑村,“大鳙源”因传说很早以前有一大鳙鱼搁浅在此化成平源山川而命名,曹姓始祖于天刚破晓时看到“大鳙源”西南边山坞有霞光一道升起,认为是福地,可居住发展,在三个儿子分家时便将大儿子分居到“大鳙源” 西南边山坞里,名为“晓鳙村”,子孙繁衍生息,距今已有着千余年历史。是清太子太保、户部尚书曹文埴和大学士、军机大臣曹振镛的祖籍地;曾任国民党迁台湾后的中央委员曹璞山的出生地。全村现有住户295余户,人口1070人,按居住情况分为4个村民小组:上村组、村中组、汪坑组、下村组。村民住房多数是传统的徽派建筑,基本上是三层楼的砖木结构,第三层为半层,其余用树木搭起晒台,俗称“谷晾”。
村落处在峡谷中,外形为“船形”,小河沿村中直下,另有“汪坑溪”与村中小溪到双溪口汇集一起出水口,因海拔有370米,早晚雾霭缭绕山村。村周青山环抱,古木苍郁;村中清溪潺潺,石桥高架;古屋依山构筑,错落跌宕;尤其是金秋时节,晓鳙的屋顶“晒秋”,更为一绝。正是这些,每年吸引了北京、上海、深圳等地众多的专家和书画、摄影者前来采风,他们宣称:这里是获取创造灵感的源泉地。
优美的自然环境和基础设施的改善,引来了客商青睐:随着婺源县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投资的“篁岭”项目建设的完善,我村“前山坑底片”已纳入景区的农业观光园。本村村民能就近就业,增加了村民收入。
晓鳙村附近有江湾、篁岭村、汪口、大畈砚村、婺源古坑、汪口俞氏宗祠等旅游景点,有婺源茗眉绿茶、江湾雪梨、婺源荷包红鲤、婺源绿茶、大鄣山茶等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