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
上滩头社区 | ~001 | 主城区 | 上滩头社区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11,为主城区。 |
劳动路社区 | ~003 | 主城区 | 劳动路社区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11,为主城区。 |
文通巷社区 | ~004 | 主城区 | 文通巷社区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11,为主城区。 |
丰溪路社区 | ~005 | 主城区 | 丰溪路社区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11,为主城区。 |
豆芽巷社区 | ~007 | 主城区 | 豆芽巷社区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11,为主城区。 |
水南社区 | ~008 | 主城区 | 水南社区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11,为主城区。 |
下滩头社区 | ~012 | 主城区 | 下滩头社区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11,为主城区。 |
书院路社区 | ~013 | 主城区 | 书院路社区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11,为主城区。 |
金山社区 | ~014 | 主城区 | 金山社区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11,为主城区。 |
滩头社区 | ~017 | 城乡结合区 | 滩头社区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12,为城乡结合区。 |
刘家坞社区 | ~018 | 城乡结合区 | 刘家坞社区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12,为城乡结合区。 |
东瓦窑村 | ~200 | 城乡结合区 | 东瓦窑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12,为城乡结合区。 |
江西省上饶市信州区水南街道,位于上饶市信州区信江河以南,地辖信州区城区信江河以南城区与城郊,东与灵溪镇、朝阳乡接壤,南与朝阳相邻,西以丰溪河为界与茅家岭乡相望,北以信江河与东市街道相隔。面积:8.3k㎡ 人口:40117人 邮编:334000 代码:361030001
水南街道办事处驻水南街。
水南街道位于上饶市信州区信江河以南,地辖信州区城区信江河以南城区与城郊,东与灵溪镇、朝阳乡接壤,南与朝阳相邻,西以丰溪河为界与茅家岭乡相望,北以信江河与东市街道相隔。街道辖区总面积8.75平方公里,下辖上滩头社区、下滩头社区、丰溪路社区、水南社区、劳动路社区、文通巷社区、书院路社区、豆芽巷社区等8个社区居委会,3个村委会,总人口4.36万人。
辖区内自然环境优越,人文气息浓厚,地理环境山水形貌兼备,城区或处山水怀抱,或依山滨水而迤逦,背倚黄金山、云碧峰国家森林公园,信江与丰溪河在此交汇,适宜人居。水南街道集中了上饶历代最富文化气息的众多历史文化遗迹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闻名的有明代杨时乔府第、信江书院、黄道烈士墓、上饶专区革命烈士纪念碑等;现代则相对集中了市级的科教文卫机构。近年来市区两级加快了水南街以人文特色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为方向的城市建设与改造,水南街道侧重于发展成为文化型的街区正呈现出新的面貌。
水南街道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区的总体目标指导社区建设工作,确定了“依托山水环境兼备,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独特的地域特点,加强以完善社区基础设施和为发展城市经济创造条件为目标的重点项目建设,提高街道投入各项建设的能力,把水南发展成为以旅游、休闲、购物为特色,宜居创业的城区商贸副中心。”的工作思路。改进工作,创造凝聚人心,谋事干事的工作环境,极大地调动了全体干部的积极性,街道上下“谋发展、干实事”的氛围浓厚。街道致力于不断拓宽社区工作新领域的大胆尝试与创新,社区建设工作取得了较大成绩。目前,街道正瞄准“立足文化积淀深厚和环境优越的两大优势,积极发展街道城市经济,创造宜居创业的新街区”的目标,以全新的姿态,积极的措施,推动社区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
社区发展目标明确:近年来,水南街道确定和采取了一系列的社区建设目标和措施,社区建设工作切合水南街道的实际,定位高,目标实,有步骤地推进社区建设。立足发展城市经济,不断激发街道和社区的经济活力。社区工作做到了以人为本,发挥社区基层自治组织管理社会事务的基础作用,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体系,增强社区建设与社会生活的结合度。有效地支持和配合了中心城区建设,不断改善人居环境,优化城市经济的发展环境,以促进水南街道社会经济的发展。
社区党建扬优成势:街道努力构建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社区党员为主体,驻社区单位党组织和社区全体党员共同参与的社区党建新格局,充分整合社区党建工作资源,促进和谐文明社区建设。在社区成立了社区互助服务站,建立党建工作项目制。并根据社区党员的年龄、结构层次,采取分类管理办法,对社区党员实行“底线”管理;对流动党员实行“累计积分制”管理;对离退休管理实行“台帐”管理,对在职党员实行“双向”管理。通过建立党员责任区,推行楼座党员公示制、设岗定责等,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并培育一大批社区文艺团体,发展社区文化事业积极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倡导新的社会风尚。
工作亮点:社区建设稳步实施:水南街道在社区建设工作当中遵循着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改进的方法,有效落实各项社区建设任务,搞好社区亮点建设并吸取外省先进地区社区建设的先进理念,认真研究和规划全街道社区建设.
社区服务日趋完善:水南街道充分立足本职,突出社区工作重心,把工作重点和社区服务下沉到社区,不断丰富社区建设要素,增加服务范围,促进社区服务贴近群众,构建新型社区服务体系,目前,街道在各社区共设有便民利民服务站(点)共46个。针对水南城区人口相对集中的特点,街道建成了总面积约500平方米的水南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安装了大型电子显示屏,触摸屏,电脑,空调等,服务中心的各项服务功能全面实行了微机管理,提高为民服务效率。
社区管理规范有序:街道加强社区服务管理,延伸社区服务平台功能,充分发挥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居委会服务站、街道流动人口之家等社区网络作用,建立社区服务系统和子系统。由街道、社区、商户按照指导与协助,服务与监督的原则,使社会化服务与社区居民的现实需求相适应,建立引导、指导监督和淘汰机制,形成社区牵线搭桥—商户服务—居民方便的服务模式。
水南街道办事处驻水南街。
水南街道位于上饶市信州区信江河以南,地辖信州区城区信江河以南城区与城郊,东与灵溪镇、朝阳乡接壤,南与朝阳相邻,西以丰溪河为界与茅家岭乡相望,北以信江河与东市街道相隔。街道辖区总面积8.75平方公里,下辖上滩头社区、下滩头社区、丰溪路社区、水南社区、劳动路社区、文通巷社区、书院路社区、豆芽巷社区等8个社区居委会,3个村委会,总人口4.36万人。
辖区内自然环境优越,人文气息浓厚,地理环境山水形貌兼备,城区或处山水怀抱,或依山滨水而迤逦,背倚黄金山、云碧峰国家森林公园,信江与丰溪河在此交汇,适宜人居。水南街道集中了上饶历代最富文化气息的众多历史文化遗迹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闻名的有明代杨时乔府第、信江书院、黄道烈士墓、上饶专区革命烈士纪念碑等;现代则相对集中了市级的科教文卫机构。近年来市区两级加快了水南街以人文特色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为方向的城市建设与改造,水南街道侧重于发展成为文化型的街区正呈现出新的面貌。
水南街道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区的总体目标指导社区建设工作,确定了“依托山水环境兼备,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独特的地域特点,加强以完善社区基础设施和为发展城市经济创造条件为目标的重点项目建设,提高街道投入各项建设的能力,把水南发展成为以旅游、休闲、购物为特色,宜居创业的城区商贸副中心。”的工作思路。改进工作,创造凝聚人心,谋事干事的工作环境,极大地调动了全体干部的积极性,街道上下“谋发展、干实事”的氛围浓厚。街道致力于不断拓宽社区工作新领域的大胆尝试与创新,社区建设工作取得了较大成绩。目前,街道正瞄准“立足文化积淀深厚和环境优越的两大优势,积极发展街道城市经济,创造宜居创业的新街区”的目标,以全新的姿态,积极的措施,推动社区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
社区发展目标明确:近年来,水南街道确定和采取了一系列的社区建设目标和措施,社区建设工作切合水南街道的实际,定位高,目标实,有步骤地推进社区建设。立足发展城市经济,不断激发街道和社区的经济活力。社区工作做到了以人为本,发挥社区基层自治组织管理社会事务的基础作用,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体系,增强社区建设与社会生活的结合度。有效地支持和配合了中心城区建设,不断改善人居环境,优化城市经济的发展环境,以促进水南街道社会经济的发展。
社区党建扬优成势:街道努力构建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社区党员为主体,驻社区单位党组织和社区全体党员共同参与的社区党建新格局,充分整合社区党建工作资源,促进和谐文明社区建设。在社区成立了社区互助服务站,建立党建工作项目制。并根据社区党员的年龄、结构层次,采取分类管理办法,对社区党员实行“底线”管理;对流动党员实行“累计积分制”管理;对离退休管理实行“台帐”管理,对在职党员实行“双向”管理。通过建立党员责任区,推行楼座党员公示制、设岗定责等,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并培育一大批社区文艺团体,发展社区文化事业积极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倡导新的社会风尚。
工作亮点:社区建设稳步实施:水南街道在社区建设工作当中遵循着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改进的方法,有效落实各项社区建设任务,搞好社区亮点建设并吸取外省先进地区社区建设的先进理念,认真研究和规划全街道社区建设.
社区服务日趋完善:水南街道充分立足本职,突出社区工作重心,把工作重点和社区服务下沉到社区,不断丰富社区建设要素,增加服务范围,促进社区服务贴近群众,构建新型社区服务体系,目前,街道在各社区共设有便民利民服务站(点)共46个。针对水南城区人口相对集中的特点,街道建成了总面积约500平方米的水南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安装了大型电子显示屏,触摸屏,电脑,空调等,服务中心的各项服务功能全面实行了微机管理,提高为民服务效率。
社区管理规范有序:街道加强社区服务管理,延伸社区服务平台功能,充分发挥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居委会服务站、街道流动人口之家等社区网络作用,建立社区服务系统和子系统。由街道、社区、商户按照指导与协助,服务与监督的原则,使社会化服务与社区居民的现实需求相适应,建立引导、指导监督和淘汰机制,形成社区牵线搭桥—商户服务—居民方便的服务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