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
黄花墩社区 | ~001 | 镇中心区 | 黄花墩社区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21,为镇中心区。 |
百泉湾社区 | ~002 | 村庄 | 百泉湾社区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 |
官运社区 | ~003 | 镇乡结合区 | 官运社区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22,为镇乡结合区。 |
芳湖社区 | ~004 | 村庄 | 芳湖社区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 |
丁家湖社区 | ~005 | 村庄 | 丁家湖社区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 |
龙王咀社区 | ~006 | 村庄 | 龙王咀社区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 |
三分场生活区 | ~502 | 村庄 | 三分场生活区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 |
六分场生活区 | ~505 | 村庄 | 六分场生活区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 |
农科所生活区 | ~506 | 镇中心区 | 农科所生活区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21,为镇中心区。 |
林场生活区 | ~507 | 村庄 | 林场生活区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 |
特种水产场生活区 | ~509 | 村庄 | 特种水产场生活区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 |
芙蓉农场创建于一九五三年,体制上经历过-农场——生产兵团——农垦企业三次变迁,隶属上经历了省管——地(市)管——县管之变,现为县办县管中型农垦企业。全场总面积27.6平方公里,经营面积2.2万亩,总人口1.3万人,总场下辖6个农业分场(15个农业管理站、52个村民小组),32家民营企业和三所小学、一所中学、一所卫生院。
近几年来,在县委、县政府“主攻一带、决战三区”战略决策指引下,芙蓉农场立足稳定,着力加快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经济和社会发展态势良好。
工业通过招商引资,形成了以棉纺加工、油脂化工、建筑建材为主的工业体系,涌现出两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芳湖牌大米、德润牌食用油荣获国家绿标产品证书。
农业通过园区带动,投入近二千万元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基本形成了“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林成网、旱能灌、涝能排”的现代化农业示范区,机械化水平达到67%以上,年产优质棉640万斤,优质稻6800万斤,水产品240万斤,大棚蔬菜200万斤。芦花牌彭泽鲫荣获国家绿标产品证书,2009年农场被国家农业部授予“健康水产养殖示范场”荣誉称号。
旅游观光业蓬勃发展,周边30公里范围内有国家名胜风景区庐山、龙宫洞、石钟山、小孤山等环绕场周围;场内有万亩油菜花,每年三四月份供游人欣赏;芳湖美景、古县城遗址、地热温泉等可以为游客带来悦目惊心。随着农场旅游项目的开发,农场将成为游客的好去处。
芙蓉农场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区位优势明显,离九江市仅60公里,距彭泽县城6公里,交通便利,铜九铁路穿场而过,澎湖高速进出口4公里,省道牛湖公路临场穿过,沿江动车铁路已规划建设。
社会事业不断进步。通过危房改造,争取上级补助资金2500万元,群众集资一亿元,集中新建农垦保障房1300余套,极大地改善了农垦职工居住条件,同时改变了农垦集镇落后面貌。通过企业改制,2900余名职工得到妥善安置,企业全身心投入经济发展之中。通过为民办实事,每年完成了四个省级新农村建设点任务,新村村容村貌得到有效改观,群众生活生产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实现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乡低保、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四个“全覆盖”;农场新建文化活动室、文化广场、农家书屋21处,极大地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职工群众幸福指数明显上升。
近几年来,在县委、县政府“主攻一带、决战三区”战略决策指引下,芙蓉农场立足稳定,着力加快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经济和社会发展态势良好。
工业通过招商引资,形成了以棉纺加工、油脂化工、建筑建材为主的工业体系,涌现出两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芳湖牌大米、德润牌食用油荣获国家绿标产品证书。
农业通过园区带动,投入近二千万元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基本形成了“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林成网、旱能灌、涝能排”的现代化农业示范区,机械化水平达到67%以上,年产优质棉640万斤,优质稻6800万斤,水产品240万斤,大棚蔬菜200万斤。芦花牌彭泽鲫荣获国家绿标产品证书,2009年农场被国家农业部授予“健康水产养殖示范场”荣誉称号。
旅游观光业蓬勃发展,周边30公里范围内有国家名胜风景区庐山、龙宫洞、石钟山、小孤山等环绕场周围;场内有万亩油菜花,每年三四月份供游人欣赏;芳湖美景、古县城遗址、地热温泉等可以为游客带来悦目惊心。随着农场旅游项目的开发,农场将成为游客的好去处。
芙蓉农场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区位优势明显,离九江市仅60公里,距彭泽县城6公里,交通便利,铜九铁路穿场而过,澎湖高速进出口4公里,省道牛湖公路临场穿过,沿江动车铁路已规划建设。
社会事业不断进步。通过危房改造,争取上级补助资金2500万元,群众集资一亿元,集中新建农垦保障房1300余套,极大地改善了农垦职工居住条件,同时改变了农垦集镇落后面貌。通过企业改制,2900余名职工得到妥善安置,企业全身心投入经济发展之中。通过为民办实事,每年完成了四个省级新农村建设点任务,新村村容村貌得到有效改观,群众生活生产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实现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乡低保、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四个“全覆盖”;农场新建文化活动室、文化广场、农家书屋21处,极大地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职工群众幸福指数明显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