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
虎桥社区 | ~001 | 村庄 | 虎桥社区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 |
黄田村 | ~200 | 乡中心区 | 黄田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10,为乡中心区。 |
三塘村 | ~201 | 村庄 | 三塘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 |
寨里村 | ~202 | 村庄 | 寨里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 |
草丘村 | ~203 | 村庄 | 草丘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 |
小河村 | ~204 | 村庄 | 小河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 |
长塘村 | ~205 | 村庄 | 长塘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 |
埜塘村 | ~206 | 村庄 | 埜塘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 |
寨坑村 | ~207 | 村庄 | 寨坑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 |
〔综述〕 横寨乡位于南康市西南部,位于康赤公路中段,距市区5千米。全乡总面积31.2平方千米,辖8个行政村,129个村民小组,4312户,总人口16563人,2005年实现财政收入1600万元,人均财政收入列全市第一。
横寨乡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耕地总面积560.67公顷,人均耕地0.033公顷。境内的横寨水库,是南康市最大的小(一)型水库,最大库容540万立方米,干渠总长23.5千米,灌溉面积800公顷。为加快发展,大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交通、水利、电力、通讯等设施得到较大完善,全乡8个村已有7个村通上水泥公路,村级水泥公路总长达25千米。
2005年,横寨乡被省政府评为“全省农村经济发展百强乡镇”,被农业厅评为“全省畜牧产业百强乡镇”,横寨乡党委被评为赣州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和南康市先进乡镇党委;在年度工作考评中,横寨乡获得财税工作一等奖和新农村建设“农民知识化工程”、“创建好班子”两项先进,以及全民创业、公路建设、机关效能监察先进单位等荣誉。
〔农村经济发展〕 引入工业思维来谋划生猪产业的发展,创新农业发展的思路,规划建设了6平方千米的市级农业示范园——横寨生猪生态养殖示范园区,园区内拥有较大规模的“猪—沼—果”生态农庄120多个,猪舍总面积7.5万平方米,果业面积达200多公顷,年出栏生猪6万多头,成为全省最大的生猪养殖之乡和省级无公害商品猪生产基地。横寨乡生猪园区建设的新模式,引起了各级的关注和重视,前来参观的领导络绎不绝,2005年3月,全省和赣州市“猪—沼—果”工程暨畜牧小区建设现场会与会人员在横寨乡参观。
大力推进全民创业,发展民营经济,加快农村工业化步伐。2005年引资创办的南康市众鑫矿业有限公司建成投产,年产值达3亿元,年纳税1500多万元。全乡的家具生产、针织制衣,以及腐竹、酱菜加工等产业也有长足发展。
〔新农村建设〕 抓好新村镇规划建设。全面开展了“三清三改”,大力塑造农村新风貌,动员和组织群众开展大规模的环境卫生整治活动,各村群众在乡、村、组干部和新农村建设理事会的组织下,积极投入“三清”工作中,“三清”工作覆盖面达到全乡村组的90%以上。.
横寨乡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耕地总面积560.67公顷,人均耕地0.033公顷。境内的横寨水库,是南康市最大的小(一)型水库,最大库容540万立方米,干渠总长23.5千米,灌溉面积800公顷。为加快发展,大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交通、水利、电力、通讯等设施得到较大完善,全乡8个村已有7个村通上水泥公路,村级水泥公路总长达25千米。
2005年,横寨乡被省政府评为“全省农村经济发展百强乡镇”,被农业厅评为“全省畜牧产业百强乡镇”,横寨乡党委被评为赣州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和南康市先进乡镇党委;在年度工作考评中,横寨乡获得财税工作一等奖和新农村建设“农民知识化工程”、“创建好班子”两项先进,以及全民创业、公路建设、机关效能监察先进单位等荣誉。
〔农村经济发展〕 引入工业思维来谋划生猪产业的发展,创新农业发展的思路,规划建设了6平方千米的市级农业示范园——横寨生猪生态养殖示范园区,园区内拥有较大规模的“猪—沼—果”生态农庄120多个,猪舍总面积7.5万平方米,果业面积达200多公顷,年出栏生猪6万多头,成为全省最大的生猪养殖之乡和省级无公害商品猪生产基地。横寨乡生猪园区建设的新模式,引起了各级的关注和重视,前来参观的领导络绎不绝,2005年3月,全省和赣州市“猪—沼—果”工程暨畜牧小区建设现场会与会人员在横寨乡参观。
大力推进全民创业,发展民营经济,加快农村工业化步伐。2005年引资创办的南康市众鑫矿业有限公司建成投产,年产值达3亿元,年纳税1500多万元。全乡的家具生产、针织制衣,以及腐竹、酱菜加工等产业也有长足发展。
〔新农村建设〕 抓好新村镇规划建设。全面开展了“三清三改”,大力塑造农村新风貌,动员和组织群众开展大规模的环境卫生整治活动,各村群众在乡、村、组干部和新农村建设理事会的组织下,积极投入“三清”工作中,“三清”工作覆盖面达到全乡村组的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