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
蔡坝村 | ~200 | 乡中心区 | 蔡坝村位于竹溪县南山中部地区,距县城100公里,泉新公路和水天公路横贯境内,是通往南山乡镇的“驿站”,乡政府、财经所、邮电所、中心学校等主要乡直单位集…[详细] |
双河村 | ~201 | 村庄 | 双河村因所在地有两条小河沟,故名。位于天宝乡政府东南方,距离乡政府1公里,“水向路”和“泉天路”穿村而过,双河村是两条省道的交通枢纽,双河村与蔡坝村形…[详细] |
蒿坝村 | ~202 | 村庄 | 蒿坝村所在地早年为蒿地,后改为一大坝水田,故称蒿子坝。蒿坝村与葛洞口村、茅草坪村、高桥村相毗邻,交通便利,“水坪—天宝—瓦沧”公路从该从穿过,通村公路…[详细] |
关夫垭村 | ~203 | 村庄 | 关夫垭,此垭上早年修有关夫庙,故名。地处天宝乡政府5公里的东北部,“水天”公路从通过。地形三山夹两河(泉河、白鸡烂柴河下游),属原大寒村、南吉村、建丰…[详细] |
兰池村 | ~204 | 村庄 | 兰池村与关夫垭村、取宝洞村相邻,全村共有8个村民小组,148户529人,其中农业148户529人,总劳力316人,耕地总面积88.7公顷。2014年全…[详细] |
取宝洞村 | ~205 | 村庄 | 取宝洞,沟口有山洞,沟内地势平坦,土地肥沃,盛产粮食,故而得名。与兰池村、白鸡垭村相邻,是天宝乡比较偏远的村,全村共有12个村民小组,153户606人…[详细] |
白鸡垭村 | ~206 | 村庄 | 白鸡垭村,传说,有一只白鸡在此垭上,每日清晨啼鸣,后被人赶走,故名。是天宝乡最偏远的村,与取宝洞村、兰池村相邻。全村以山地为主,人畜饮水比较困难,没有…[详细] |
茅草坪村 | ~207 | 村庄 | 茅草坪村与葛洞口村、双河村相毗邻,交通便利,“水坪—天宝—瓦沧”公路从穿过,全村共有9个村民小组,193户703人,其中农业193户689人,总劳力4…[详细]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
葛洞口村 | ~208 | 村庄 | 早年此地峡谷口有葛藤架在河上,形成一个类似洞的形状,故而得名。天宝乡葛洞口村共有8个村民小组,178户680人,其中农业178户656人,总劳力325…[详细] |
锦源村 | ~209 | 村庄 | 锦源村位于天宝乡东南部二高山地区,周边与竹山县梁家乡、本县桃源乡毗邻,是天宝乡的边远村,海拔相对高差较大(最高海拔1200米,最低海拔700米),气候…[详细] |
高桥村 | ~210 | 村庄 | 高桥村位于竹溪县天宝乡东南部,距乡政府8公里,距县城106公里,是远近闻名农业特色产业建设专业村。全村共有14个村民小组,128户467人,其中农业1…[详细] |
龙滩村 | ~211 | 村庄 | 天宝乡龙滩村位于天宝乡政府西南部3公里处,辖8个村民小组,350户1375人,其中农业344户1347人,总劳力870人,平均海拔420米左右,版图面…[详细] |
云台观村 | ~212 | 村庄 | 云台观村与龙滩村、熊皮沟村、小桂村毗邻,天宝通往泉溪的公路从穿过,村级公路通往全村所有村组,交通十分便利。全村共有6个村民小组,158户560人,其中…[详细] |
杨家坪村 | ~213 | 村庄 | 杨家坪村距离乡政府西约10公里,与“天宝—泉溪”公路相邻,与老庄子村隔河相望,原来龙滩乡双河村后来并让。全村共有9个村民小组,130户519人,其中农…[详细] |
老庄子村 | ~214 | 村庄 | 老庄子村位于天宝乡西北部,距乡政府约10公里,距县城95公里,与小桂村、张家山村、杨家坪村相邻。原龙滩乡红光村并入后,全村共有8个村民小组,150户5…[详细] |
炬光村 | ~215 | 村庄 | 炬光村,以“党的光辉似火炬,照耀人们前进的道路”而取名。与老庄子村、杨家坪村相邻,与泉溪镇接壤,自然条件比较薄弱,农村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属经济欠发达的…[详细] |
小桂村 | ~216 | 村庄 | 小桂村,位居在小河两岸,小河长有数棵桂花树,故名小桂河。小桂村以小桂河取名。位于竹溪县天宝乡南部小桂河沿岸,距乡政府10公里。全村共有7个村民小组,1…[详细] |
熊皮沟村 | ~217 | 村庄 | 熊皮沟,此村所在沟早年常有熊罴出没,故称熊罴沟,后习惯写为熊皮沟。熊皮沟村虽然远离主公路,但通村水泥路却通往各个村组,能满足农用车、小型客运车辆和货运…[详细] |
将军沟村 | ~218 | 村庄 | 将军沟,传说,此沟来过太平天国农民军说我将军,故而得名。属于天宝乡的偏远村,天宝乡通往泉溪镇的公路从辖区通过,与张家山村、小桂村、熊皮沟村毗邻,全村共…[详细] |
孔雀村 | ~219 | 村庄 | 孔雀村,以孔雀垭取名。地域辽阔,居民居住较为分散,全村共有16个村民小组,298户1130人,其中农业298户1130人,总劳力668人,耕地总面积3…[详细] |
百花村 | ~220 | 村庄 | 百花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大寒村 | ~221 | 村庄 | 大寒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建丰村 | ~222 | 村庄 | 建丰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冶铁沟村 | ~223 | 村庄 | 冶铁沟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星光村 | ~224 | 村庄 | 星光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栗子坪村 | ~225 | 村庄 | 栗子坪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光华村 | ~226 | 村庄 | 光华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大东村 | ~227 | 村庄 | 大东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张家山村 | ~500 | 村庄 | 天宝乡张家山村共有4个村民小组,75户289人,其中农业75户289人,总劳力170人,耕地总面积30公顷。2014年全村人均纯收入6654元。因有张…[详细] |
天宝乡地处秦巴山脉东段北坡,位于十堰市竹溪县南部山区北端,距县城约100公里,东与竹山县交界,南与桃源乡毗邻,西与泉溪镇的大木场、张家山、班竹三村衔接,北与辽叶湖林场、岱王沟林场、兵营乡、汇湾乡青岩沟村相连,南北走向,南北长56.12公里,东西宽38公里。是楚地进入川渝的门户,也是进庸沿堵河入汉江的咽喉,在十堰构筑西部开发和经济走廊战略中处承东启西区位,境内有南北流向大小河流两条。丰溪河由南向北流经本乡,乡境内由葛洞、王家山、锦源等支流汇成顺河,于蔡坝处交融,形成乡内最大河流——泉河。河谷两岸风景秀丽,青山绿水彼此应和传响,其情景令人赏心惬意。在版图上位于东经约110℃10′,北纬约31℃4′,全乡版图面积222平方公里,耕地52361.23亩,占总面积为14.4%,园地3652.63亩,占总面积的1.0%,林地292640.44亩,森林覆盖率89.86%。交通用地1086.58亩,占总面积的0.30%,水域用地4245.75亩,占土地总面积的1.16%,未利用土地36513.28亩,占土地总面积的10%,为全县南部山区典型特征之一。山势由南向北横贯全乡,南高北低,高低悬殊,平均海拔为1156米,南部海拔最高达1858米,北部海拔最低为455米,相对高差1303米,乡政府所在地海拔500米,形成垂直倾斜地带,构成了中高山地区典型特征。属南部北端热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总的特点是:“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光照亮足,无霜期长,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全乡年平均气温在12℃—14℃之间。最热7月,月平均气温31.8℃,最冷1月,平均气温1.8℃,暑春增温快,交秋降温速,秋季时间短,夏季少酷暑,冬季冷暖变化大。全乡年降雨量约在930——1540㎜之间,且雨量随海拔上升而增多。温润的气候特点,辽阔的山场资源为天宝乡发展农林牧副特生产赋予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全乡21个村,3872户14405人(其中农业户口3870户,14357人)。境内交通便利,省道泉双路和水向路在此交汇,村级公路村村畅通。
2015年以来,天宝乡坚持以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凝聚全乡干部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围绕“十堰绿色崛起示范县”的建设目标,以生态城镇建设为中心,以生态产业发展为支撑,以民生建设为标尺,着力打造竹溪县“南部山区生态示范乡镇”,以作风建设新常态,努力实现经济绿色发展、项目快速推进、扶贫精准发力、生态持续向好,民生有效改善、社会文明和谐的目标。2015年全乡生产总值达到3.1亿元,比2010年的1.1亿元增长1.2亿元,年均递增23%。财政收入170万元,比2010年的77万元增长93万元,年均递增16%。农村经济总收入2.25亿元,比2010年1.1亿元增长50%,年均递增13%。全乡人均实现生产总值突破4.2万元;人均财政收入突破150元,人均粮食收入稳定在500公斤左右;人均消费品零售额突破2500元;人均实现1.6亩农业产业化基地;农民人均出栏1头牲猪;人均五年累计固定资产投入1.8万元;人均储蓄存款达到1.1万元;农村居民人均打工经济收入达到3500元以上。
全乡21个村,3872户14405人(其中农业户口3870户,14357人)。境内交通便利,省道泉双路和水向路在此交汇,村级公路村村畅通。
2015年以来,天宝乡坚持以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凝聚全乡干部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围绕“十堰绿色崛起示范县”的建设目标,以生态城镇建设为中心,以生态产业发展为支撑,以民生建设为标尺,着力打造竹溪县“南部山区生态示范乡镇”,以作风建设新常态,努力实现经济绿色发展、项目快速推进、扶贫精准发力、生态持续向好,民生有效改善、社会文明和谐的目标。2015年全乡生产总值达到3.1亿元,比2010年的1.1亿元增长1.2亿元,年均递增23%。财政收入170万元,比2010年的77万元增长93万元,年均递增16%。农村经济总收入2.25亿元,比2010年1.1亿元增长50%,年均递增13%。全乡人均实现生产总值突破4.2万元;人均财政收入突破150元,人均粮食收入稳定在500公斤左右;人均消费品零售额突破2500元;人均实现1.6亩农业产业化基地;农民人均出栏1头牲猪;人均五年累计固定资产投入1.8万元;人均储蓄存款达到1.1万元;农村居民人均打工经济收入达到3500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