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宜昌市兴山县榛子乡和平村

旅景地名网  [ 字体: ] [ 手机版 ]
地名:和平村隶属:榛子乡
区划代码:420526202204代码前6位:420526
长途区号:0717 邮政编码:443000
车牌号码:鄂E行政级别:村
和平村相关网站:
  榛子乡和平村位于昭君故里兴山县东北部,地处鄂西山区,素有高山平原之称的四十五里后家坪之地,全村国土面积34.03平方公里,包含一冲(黄家冲)二垭(蔗池垭、铁场垭)、三包(老屋场包、熊龙包、猪獾子包)、四淌(河坪淌、云苓淌、蔗湖淌、大淌)、五沟(耿家沟、孙家沟、孟家沟、郇家沟、冯家沟)六山、(六指山、望马山、李家山、羊皮山、阳幕子山、樊家山,平均海拔1200米,春夏秋冬四季分明,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全村辖8个村民组,19个互联责任区,608户2048人,劳动力1150人,常年外出务工290人,全村有党员64人,村两委班子4人,耕地面积7248亩,适宜发展烟叶、高山反季节蔬菜、水果等农产品。
   新中国建立初期,人民安居乐业,因此将榛子树岭更名为和平村。建立了党的基层组织,时任支部书记的张运丰带领全村人 民艰苦奋斗,使和平原有的“四十五里后家坪,不带干粮饿死人”荒芜之地,变成了千亩粮田。张运丰本人于1957年作为劳模代表出席了全国劳模大会,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青年妇女马绍秀,在修建宜兴公路工地上担任爆破连长,攀悬崖峭壁,在吊蓝中手持比锤-眼,成绩突出,被誉为“双锤”英雄,并于1959年出席全国妇女代表大会,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改革开放以后,时任村主任的张国强带领群众奔富路成绩显著,1995年受到省委、省军区表彰。
   进入21世纪后,进行村组合并时,将原来高峰村一、二、三、四组原郭家店村的一、二、三组和原和平村合为现在的和平村。

   在计划经济时代,和平村主要以粮食生产为主,主产玉米,每年给国家提供商品粮达几十万斤,最高年份1976年直达百万斤,但其它经济收入较低,到1980年人平纯收入仅81元,“一手端着金饭碗,一手拿着讨米棍 ”成了和平村人当时的真实写照。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指导下,大力应用科技,提高土地产出率,从1984年开始,强力推行地膜覆盖,膜覆钵生产技术,使玉米单产由600斤上升到千斤以上,1994年6月全国“温饱工程”现场会到和平村参观,肯定了和平村的经验及做法。
   单一的粮食生产,改变不了贫困面貌。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确立了以增国;中农民收入为核心,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发展特色产业的生产发展思路,从1989年开始,引进烤烟种植,同时利用高山独特的气候环境发展反季节蔬菜,使农民收入得到了显著提高,逐步形成了“烟、菜、畜为主导,田渠路配套,户企科一体,产加销提高”的经济发展格局。2008年和平村被纳入湖北省现代烟草农业试点,全力推行“一基化”种植面达4000亩,被誉为“湖北烟叶种植第一村”。烟叶种植作物为全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产业,不断向水利化、机械化、专业化、信息化迈进。从1989年始至今烟叶种植收入占全村收入的50%以上。
   随着现代烟草农业和新农村项目建设的深入推进,全村经济社会进入了快速发展轨道。全村有线电视覆盖率达70%,住房翻新达70%,手机用户达80%以上,电脑购置率达5%,农机普及率90%以上,组组通车率100%,道路硬化达48.8%,农村电同,电网升级改选率100%,农田用水管网设施齐全,达60%以上。到2010年全村烟叶面积4000亩,蔬菜种植2950亩,农户总收入1950万元,人平纯收入5108元,村集体经济收入10.5万元。
   近几年来和平村党总支、村委会本着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精神,不仅在经济建设上取得了好成绩,而且在基层组织建设和“三个文明”建设上取得了好成就,先后被评为湖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安全文明村、宜昌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十面红旗、五好村级党组织。
   和平村发展了,走在时代的前列,但也蜚着诸多问题。主要是:党员干部队伍偏于老龄化,在64名党员中60岁以上的有19名,基本丧失活动能力,35岁以下的党员仅6名。4名村班子成员有3人已55岁以上,年轻干部能独挡一面的不多;村内交通条件虽然改善较快,但硬化率查对较低,且难度大,资金缺;地理位置离城区较远(距县城55公里,距宜昌市220公里),蔬菜产业市场风险大;由于资源单一,山大人稀,工业及第三产业发展滞后,村级集体经济造血功能缺乏,有等进一步努力。
  

  和平村附近有昭君故里朝天吼漂流昭君村古汉文化游览区高岚风景区万朝山自然保护区等旅游景点。有兴山杨鱼兴山石蛙兴山白茶兴山脐橙昭君眉豆等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