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湾村位于沙窝镇西部,西隔八里畈镇七龙山村,南靠南信叶路,东、北面分别与本镇陈高山、刘湾村相连。全村辖6个自然村9个村民组,总人口230户870人,辖区总面积4460亩,其中水田481.6亩,旱地189.4亩,山场2954亩。
匡湾村自嘉庆年间至今已有几百年历史,据老人讲,清末光山县令匡华学曾出生在这个偏远小山村,上任不久因病去世,给后人留下种种猜疑。
据有关史料记载,大革命时期,为了革命的胜利,匡湾村青年英勇牺牲多人。常听老人讲:“当年红军的连队曾驻扎在匡湾村榨屋组,匡湾人踊跃参加革命,在红军对高山寨陈老七战斗中,歼敌无数捷报频传。一连长酒后意欲夺取全胜,一人端枪发起了对高山寨的冲锋,不幸中弹牺牲,因时下条件所限,连长就长眠于榨屋村口对过那棵李子树下。据老人们讲,当年为告慰这位牺牲的红军连长,号兵曾在村口吹了好几天的军号。”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时,刘邓-途经匡湾,曾在榨屋组借宿一晚,匡元真夫妇为刘邓-煮了两碗鸡蛋面。岁月已逝六七十年,刘邓-借宿的老屋已年久失修。
匡湾人的友善、团结、奉献精神在十里八乡中盛传。匡湾教职人员较多,匡湾曾被附近人称为教师村,虽不能与将军之家相媲美,在和平年代,这也算是至高无上的荣耀,他们为新县的教育事业作出了贡献。
匡湾村自然条件差,基础设施落后。村民主要以茶叶、花生、玉米等农作物种植业为主,大部分劳动力在外务工。近年来,村“两委”认真谋划,积极跑项争资,狠抓基础设施建设:改造升级进村主干道2.5公里(S339-匡湾村),实现了通客运班车;在外出创业成功人士和村组群众的共同努力下,中湾至榨屋至马庄村组道路已完成路基建设,正在争取项目资金实施路面硬化,建成后群众出行和生产生活条件将得到显著改善;新建成1000㎡文化广场1处体育器材配备齐全,建设旅游公厕1个,极大的满足了全村群众文化生活需求。
在抓好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切实在产业发展上发力,利用驻村第一书记产业发展资金与其他村合作种植中药材,村集体经济逐步壮大;通过宣传引导在家群众种植颠茄草,不断增加家庭收入,实现群众稳态脱贫致富。
随着基础设施的不断改善,已有成功人士回村里开上了聚休闲娱乐养生为一体的农家庄园。
匡湾村附近有香炉古寨、宋冲古民居、彭家寨、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许世友将军故里(许世友将军墓)等旅游景点,有黄缘闭壳龟、新县黄缘闭壳龟、黄缘闭壳龟、枣锅盔、新县芝麻等特产。
匡湾村自嘉庆年间至今已有几百年历史,据老人讲,清末光山县令匡华学曾出生在这个偏远小山村,上任不久因病去世,给后人留下种种猜疑。
据有关史料记载,大革命时期,为了革命的胜利,匡湾村青年英勇牺牲多人。常听老人讲:“当年红军的连队曾驻扎在匡湾村榨屋组,匡湾人踊跃参加革命,在红军对高山寨陈老七战斗中,歼敌无数捷报频传。一连长酒后意欲夺取全胜,一人端枪发起了对高山寨的冲锋,不幸中弹牺牲,因时下条件所限,连长就长眠于榨屋村口对过那棵李子树下。据老人们讲,当年为告慰这位牺牲的红军连长,号兵曾在村口吹了好几天的军号。”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时,刘邓-途经匡湾,曾在榨屋组借宿一晚,匡元真夫妇为刘邓-煮了两碗鸡蛋面。岁月已逝六七十年,刘邓-借宿的老屋已年久失修。
匡湾人的友善、团结、奉献精神在十里八乡中盛传。匡湾教职人员较多,匡湾曾被附近人称为教师村,虽不能与将军之家相媲美,在和平年代,这也算是至高无上的荣耀,他们为新县的教育事业作出了贡献。
匡湾村自然条件差,基础设施落后。村民主要以茶叶、花生、玉米等农作物种植业为主,大部分劳动力在外务工。近年来,村“两委”认真谋划,积极跑项争资,狠抓基础设施建设:改造升级进村主干道2.5公里(S339-匡湾村),实现了通客运班车;在外出创业成功人士和村组群众的共同努力下,中湾至榨屋至马庄村组道路已完成路基建设,正在争取项目资金实施路面硬化,建成后群众出行和生产生活条件将得到显著改善;新建成1000㎡文化广场1处体育器材配备齐全,建设旅游公厕1个,极大的满足了全村群众文化生活需求。
在抓好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切实在产业发展上发力,利用驻村第一书记产业发展资金与其他村合作种植中药材,村集体经济逐步壮大;通过宣传引导在家群众种植颠茄草,不断增加家庭收入,实现群众稳态脱贫致富。
随着基础设施的不断改善,已有成功人士回村里开上了聚休闲娱乐养生为一体的农家庄园。
匡湾村附近有香炉古寨、宋冲古民居、彭家寨、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许世友将军故里(许世友将军墓)等旅游景点,有黄缘闭壳龟、新县黄缘闭壳龟、黄缘闭壳龟、枣锅盔、新县芝麻等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