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济源市地名志》载:明洪武二年(1639年),李宗玉从河湾迁此。后逐步形成村落,名称李庄。1982年,济源县地名普查时,为区别于城北隶属城关公社的李庄村,经新乡地区行政公署批准,以村庄所处方位,更名为南李庄,沿袭至今。
南李庄距轵城镇政府驻地4公里,处东南部丘岭地带。东临207国道,南依岭头村,西连南河口,北接环乡路。4个居民组,138户,520人。村域面积0.7平方公里,耕地1138亩。村民大多李姓、胡姓,王姓次之,尚有刘、张、赵、尚、董等姓,皆汉族。
南李庄重视文化教育,有村民办学的优良传统。据村中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6月9日,建学堂碑碣记载:由李保和倡导和主持,李子庚(李保和父亲)捐大洋1500块,村民相继捐钱捐物,共同兴建邙麓学堂。1949年,更名为李庄小学。1958年,大队划拨土地10亩,由生产队代为耕种,资助师生粮食蔬菜,吸引了十里八村学生。改革开放后,在县教育局支持下,李庄、南郭庄、岭头三村联合办学,共同出资,调剂土地,建起育才中学。
南李庄人李保和,1917年赴美国留学,1932年回国,研究发明了用木炭作燃料的煤气机。抗日战争时期,又改装煤气机,解决汽油缺乏困难。新中国建立后,曾任河南省水利厅副厅长、工程师。王介一,上海政法大学法律系毕业,赴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深造。回国后,曾任江西省防军政治部少将主任、河南省开封县县长、河南省参议、国民政府-会委员、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政治教官。1949年,去台湾,先后任国大代表、台湾当局一级参议;李保蕙,上海理科学校毕业、民国17年(1928年)任林县知县。民国20年,任伊阳县知事,同年7月调河南省国民政府。李辰冬(李保蕙长子),著名红学家,长期从事《红楼梦》研究,著有多部《红楼梦》研究专著。今名人已去,其行与事却长留村民心中。
南李庄村生产条件改善于20世纪七十年代。新修的赵庄水库,第一个出水口处位于村域境内,良好的水利条件,促进了种植结构的调整。村规划栽培了65亩苹果园,建立小麦、玉米、白菜等制种基地。1977年,架通高、低压线路,相继办起糖果厂、松紧带厂、地毯厂。1980年购置35型、50型轮式拖拉机,基本实现了农业机械化。1985年,宅基地规划,村民扒旧宅,盖新屋,住上了二层楼房。
2004年,南李庄硬化了村中主大街。接着,建沼气池96座,使用率达100%。2008年,投资20多万元,打深水井,通自来水。2010年,修建文化广场、篮球场、架设路灯,硬化村内小街2万余米。2011年,南李庄被评为济源市“生态文明示范村”。2012年,被评为省级“生态文明示范村”。
南李庄村附近有济源大明寺、佛山寺大殿、赵衰墓、五龙口、济源黄河三峡等旅游景点,有天坛砚、寺郎腰大葱、济源冬凌草、济源盘砚、济源玉皇李等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