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吴台村 | ~201 | 镇中心区 | 吴台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21,为镇中心区。…[详细] |
晋菜园村 | ~202 | 村庄 | 晋菜园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张楼村 | ~203 | 村庄 | 张楼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大张庄村 | ~204 | 村庄 | 大张庄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李岗楼村 | ~205 | 村庄 | 李岗楼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河湾村 | ~206 | 村庄 | 河湾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李庄村 | ~207 | 村庄 | 李庄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刘三关村 | ~208 | 村庄 | 刘三关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大顾寨村 | ~209 | 村庄 | 大顾寨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孟岭村 | ~210 | 村庄 | 孟岭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晋老家村 | ~211 | 村庄 | 晋老家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张小楼村 | ~212 | 村庄 | 张小楼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大吴庄村 | ~213 | 村庄 | 大吴庄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三王岭村 | ~214 | 村庄 | 三王岭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瓜赵庄村 | ~215 | 村庄 | 瓜赵庄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杨老家村 | ~216 | 村庄 | 杨老家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邵庄村 | ~217 | 村庄 | 邵庄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周楼村 | ~218 | 村庄 | 周楼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岳桥村 | ~219 | 村庄 | 岳桥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方营村 | ~220 | 村庄 | 方营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大牛岭村 | ~221 | 村庄 | 大牛岭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小顾庄村 | ~222 | 村庄 | 小顾庄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晋允庄村 | ~223 | 村庄 | 晋允庄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杨庄村 | ~224 | 村庄 | 杨庄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孙楼村 | ~225 | 村庄 | 孙楼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吴台镇位于郸城县北部,距县城16公里,东北分别于鹿邑县张店乡、任集乡相邻。商临公路贯穿南北,黑河、李贯河交汇于此,晋沟河横穿全境。全镇辖25个行政村,有66572人,67000多亩耕地,是郸城县的北大门。
吴台镇是个历史悠久的古集镇,相传东吴大将曾转战到此修一点将台, 金朝大定10年在台上建起了东岳庙、遂以台和庙取名, 将原名吴敏村改为吴台庙。明朝嘉靖16年复修。清朝乾隆41年重修,碑文称众镇之首,为清朝十大名镇之一,车今庙宇、碑仍在。解放前夕, 吴台庙归属鹿邑县管辖, 是“七台”“八景”之一, 解放后划属郸城县,1988年改为吴台镇。
吴台镇盛产小麦、高梁、玉米、大豆等粮食作物,2001年全镇粮食总产量为40560吨, 棉花是该镇的主要经济作物。近两年,为了提高人民群众收入,在全镇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建立了大吴庄科技示范点,李庄黄贝木耳生产点,大顾砦高效园区。同时,结合吴台镇实际,因地制艺结合种植模式,积极扩大瓜菜生产规模,2001年,全镇瓜菜种植面积达18600亩,发展日光温室200座,塑料大棚650个,小弓棚2500个,被郸城县委、县政府评为蔬菜生产先进单位。在抓好农业生产的同时,积极引导帮扶群众发展食用菌生产,全镇发展食用菌大棚300个,400万袋,生产的黄贝木耳远销省内外。
该镇以张小楼、刘三关为中心的尾毛加工业成为当地群众的致富途径,以大吴为中心的特色酩馏酒生产基地,年产酩溜酒16000公斤,同时,积极发展养殖业和加工业,全镇共有大型养猪厂两个、1 500只以上规模的养鸡场3个、波尔山羊养殖厂两个,年生产能力10万吨的面粉加工厂8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