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
大龙华村 | ~200 | 乡中心区 | 大龙华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10,为乡中心区。…[详细] |
小龙华村 | ~201 | 村庄 | 小龙华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酸枣沟村 | ~202 | 村庄 | 酸枣沟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小寨村 | ~203 | 村庄 | 小寨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马兰台村 | ~204 | 村庄 | 马兰台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东三里铺村 | ~205 | 村庄 | 东三里铺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赵家沟村 | ~206 | 村庄 | 赵家沟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刘家沟村 | ~207 | 村庄 | 刘家沟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
孟津岭村 | ~208 | 村庄 | 孟津岭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马峪村 | ~209 | 村庄 | 马峪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尧舜口村 | ~210 | 村庄 | 尧舜口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河北村 | ~211 | 村庄 | 河北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野里店村 | ~212 | 村庄 | 野里店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杨各庄村 | ~213 | 村庄 | 杨各庄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龙塘村 | ~214 | 村庄 | 龙塘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鹁鸪岩村 | ~215 | 村庄 | 鹁鸪岩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小南头村 | ~216 | 村庄 | 小南头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大南头村 | ~217 | 村庄 | 大南头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大龙华乡(Dalonghua Xiang)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易县中部,距县城20千米。津同公路过境。乡政府驻大龙华村。面积108平方千米,2002年统计该乡总人口1.07万人。辖18个行政村。
-区划沿革
1953年建大龙华乡,1956年更名龙华乡,1958年建龙华公社,1984年改乡。辖大龙华、小龙华、小寨、酸枣沟、马兰台、三里铺、赵家沟、刘家沟、孟津岭、小南头、杨格庄、野里店、龙塘、大南头、马峪、尧舜口、河北、鹁鸽岩18个行政村。
-辖区代码
代码 130633205
按照保定市委办公厅、保定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调整 2005 年度帮建文明生态村工作的通知要求,河北农业大学与大龙华乡酸枣沟村按时签订了帮建协议:
酸枣沟村位于易县中部,属半山区村,截至2005年有住户166 户,人口610人,耕地面积567亩,山场4000余亩。以玉米和柿树为主,另有少量的杏树、枣树、核桃树,总体水平属于欠发达水平。自2005年初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以后,在当地党委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市县“创建办”的大力支持帮助下,经过创建单位和村里的共同努力,酸枣沟村的文明生态创建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是抓村容村貌治理。为彻底改变村容不整,垃圾遍地的局面,村里多方面筹措资金,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累计用工 1800多个,共清理村内外垃圾10000余方,整理河道2000米 ,硬化路面4500米 ,旧墙改造80余米,并修建了三座桥梁和三间办公室,大大改善了村容村貌,给村民创造了一个整洁的生活环境,方便了村民的出行,为进一步发展经济打下了良好基础。
二是抓植树绿化。村里始终把绿化工作当作大事来抓,借创建文明生态村的东风,在村内外共植树55000余株,成活率在 95%以上,大大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三是抓科技培训。为提高村民的科技意识,村里利用农闲时节,由该校专家教授共进行了三次科技培训,有针对性的就果树的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果品贮藏加工以及与“三农”有关的政策法规等问题进行了讲解,并及时提供农资方面的市场信息,给村民送去了“及时雨”,促进了农民的经济收入。
四是抓文化建设。针对村里文化生活匮乏的情况,帮建队协助村里建立了科技文化阅览室,并赠送科技文化书刊2000余册,丰富了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促进了社会和谐发展。
五是抓精神文明建设。在文明生态村创建期间,村里根据上级有关精神,结合村里实际情况,评选出了40 户“十星级文明户”,有力地推动了村里的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稳定。
-区划沿革
1953年建大龙华乡,1956年更名龙华乡,1958年建龙华公社,1984年改乡。辖大龙华、小龙华、小寨、酸枣沟、马兰台、三里铺、赵家沟、刘家沟、孟津岭、小南头、杨格庄、野里店、龙塘、大南头、马峪、尧舜口、河北、鹁鸽岩18个行政村。
-辖区代码
代码 130633205
按照保定市委办公厅、保定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调整 2005 年度帮建文明生态村工作的通知要求,河北农业大学与大龙华乡酸枣沟村按时签订了帮建协议:
酸枣沟村位于易县中部,属半山区村,截至2005年有住户166 户,人口610人,耕地面积567亩,山场4000余亩。以玉米和柿树为主,另有少量的杏树、枣树、核桃树,总体水平属于欠发达水平。自2005年初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以后,在当地党委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市县“创建办”的大力支持帮助下,经过创建单位和村里的共同努力,酸枣沟村的文明生态创建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是抓村容村貌治理。为彻底改变村容不整,垃圾遍地的局面,村里多方面筹措资金,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累计用工 1800多个,共清理村内外垃圾10000余方,整理河道2000米 ,硬化路面4500米 ,旧墙改造80余米,并修建了三座桥梁和三间办公室,大大改善了村容村貌,给村民创造了一个整洁的生活环境,方便了村民的出行,为进一步发展经济打下了良好基础。
二是抓植树绿化。村里始终把绿化工作当作大事来抓,借创建文明生态村的东风,在村内外共植树55000余株,成活率在 95%以上,大大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三是抓科技培训。为提高村民的科技意识,村里利用农闲时节,由该校专家教授共进行了三次科技培训,有针对性的就果树的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果品贮藏加工以及与“三农”有关的政策法规等问题进行了讲解,并及时提供农资方面的市场信息,给村民送去了“及时雨”,促进了农民的经济收入。
四是抓文化建设。针对村里文化生活匮乏的情况,帮建队协助村里建立了科技文化阅览室,并赠送科技文化书刊2000余册,丰富了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促进了社会和谐发展。
五是抓精神文明建设。在文明生态村创建期间,村里根据上级有关精神,结合村里实际情况,评选出了40 户“十星级文明户”,有力地推动了村里的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