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
东枣园村 | ~201 | 乡中心区 | 据传,唐代薛仁贵东征路过此地,发现有一口水井,千军万马饮之不竭,被传为神井。薛仁贵东征凯旋后,在此建庙一座,取名宝泉寺,俗名“后寺庙”。寺西有一片枣林…[详细] |
唐庄村 | ~202 | 村庄 | 明代,有三户袁姓人家在此居住,村未定名。清乾隆四十四年(公元1800px年),唐姓由今大刘庄乡花牛张庄迁入,与袁姓睦邻相处,议村名时袁姓尊让唐姓,取村名唐…[详细] |
东杨庄村 | ~203 | 村庄 | 明初,杨氏始祖同善携同全家由山西洪洞县诏迁至此,先落居今周马庄村东,取村名杨家小庄。因地处洼下,十年九涝,为避水患后迁至村西南3公里的廉家岗。然而此处…[详细] |
周柳村 | ~204 | 村庄 | 明末,山东临清崔楼一周姓官员,在此建花园一座,由族人住守,形成村庄,取村名周庄。因村小人少,习称小周庄。明代以前由柳姓立庄,取村名柳庄。明初,柳姓绝嗣…[详细] |
陈窑村 | ~205 | 村庄 | 明嘉靖年间,陈氏始祖陈清与李姓人家分别在此立窑,建窑数座。因这一带是莲花土,烧出的砖不蚀不碱,敲起来有悦耳的铜音。所以,每年向京城进贡御砖,修建宫殿。…[详细] |
汪江村 | ~206 | 村庄 | 明初:王、李、汪三姓,由山西洪洞县诏迁至此,占产立庄,因王姓人兴财旺,取村名王家庄。因卫运河从村东流过,过往船只经常在此搁浅,群众习称王家庄为王家浅。…[详细] |
北孟庄村 | ~207 | 村庄 | 明洪武年间,张七、张八奉诏来临清占产立庄,张八落居今吕寨乡地,取村名张八庄;张七与同来的孟、孙、王诸姓在此立庄,因张七为村中首户,粮多地广,取村名张七…[详细] |
东高庄村 | ~208 | 村庄 | 明初,高姓人家由山西洪洞县诏迁至此,占产立庄,取村名高家庄,简称高庄。在1982年4月地名普査中,为与今吕寨乡的同名村庄相区别,经县政府批准,加方位改…[详细]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
东常庄村 | ~209 | 村庄 | 明初,常姓由山西洪洞县诏迁至此,占产立庄,取村名常家庄,1961年简称常庄。在1982年4月地名普在工作中,为与今吕寨乡同名村庄相区别,经县政府批准,…[详细] |
张庄村 | ~210 | 村庄 | 明初,张姓始祖由山西洪洞县诏迁至此,占产立庄,取村名张庄。 …[详细] |
简庄村 | ~211 | 村庄 | 明初,刘姓人家由山西洪洞县应诏迁此立村,因土质盐碱,取村名碱庄,后演写为简庄。 …[详细] |
牛庄村 | ~212 | 村庄 | 汉安帝父刘庆为清河王。东汉延平元年(公元106年),汉安帝刘祜之母病故,葬于附近一带,委派牛总兵保护皇坟。随立村,命村名牛庄。后有卞姓迁入,“卞”、“…[详细] |
周马村 | ~213 | 村庄 | 明洪武年间,周、马两姓由山西洪洞县奉诏迁来,占产立庄,取村名周马庄,简称周马。 …[详细] |
后冯村 | ~214 | 村庄 | 明初,有几户人家,自山西洪洞县诏迁至此,为图吉祥,盖一小庙,取名红庙,村随庙名。明前叶,冯姓富户在村前立村,取名前冯。前冯富户吞并了红庙村的土地,村民…[详细] |
前冯村 | ~215 | 村庄 | 明前叶,冯姓从外地迁来,时为殷实富户,择红庙村(今后冯)南1里的高地立村,村以姓氏命名、因居红庙村前,故名前冯。 …[详细] |
简店村 | ~216 | 村庄 | 明洪武二十一年(公元1388年),为排积水,在此挖一官沟,沟从村中穿过,将村分成前、后两街,中间有桥一座,站在桥上只能看到房子的一面墙,又因桥两边街道…[详细] |
大十里村 | ~217 | 村庄 | 明末立村,因距临清城与舍利宝塔均为12里,故取村名十二里,为与今水波乡扈十二里(也称小十二里)相区别,称大十二里。 …[详细] |
范八里村 | ~218 | 村庄 | 明初,范姓由山西洪洞县应诏迁此立村,因距临清城8里,取村名范家八里庄。1956年始简称范八里。 …[详细] |
北三里村 | ~219 | 村庄 | 明初,郭、王、杨姓人家于此立庄,因距临清城3里,取名三里庄。1945年解放后,为与今河西镇的同名村庄相区别,加方位称北三里 …[详细] |
八里圈村 | ~220 | 村庄 | 明正德年间,回民王姓兄弟二人由山西洪洞县迁来,靠卫运河湾落居,以种菜谋生,人们习称此地为八里湾。后王姓人丁发展,易名王家园。清末,洪秀全起义,谣传太平…[详细] |
东郑庄村 | ~221 | 村庄 | 明代以前,有郑姓人家在此居住,并筑一土楼,取村名郑家楼。后楼房倒塌,改村名为郑庄。明初,杨、范两姓人家迁入,郑姓绝嗣,村袭原名。在1982年4月地名普…[详细] |
贺庄村 | ~222 | 村庄 | 明初,贺姓应诏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占产立庄,取村名贺家庄。1956年始简称贺庄。 …[详细] |
琉璃庙村 | ~223 | 村庄 | 唐代,此地修有三关庙、玉皇庙、真武庙、双庙、五神庙、土地庙、奶奶庙共七座庙,善男信女常来此进香烧纸。在众多庙宇之中,以村东的两座最好,庙脊用琉璃瓦砌成…[详细] |
位于临西县东北部。乡人民政府驻地东枣元,在临西县城东偏北21.5公里处。东临卫运河,与山东省临清市相望。西邻水波乡,南接河西镇。北与清河县赵店乡毗邻。总面积44平方公里。有5691户,20023人,其中非农业290人。除汉族外,尚有回族399人。辖23个行政村,25个自然村 1953年,设枣元乡,属山东省聊城专署临清县老官寨区。1957年,撤区并乡,其辖域扩大。1958年,撤乡。1962年,建公社仍属老官寨区。1964年12月22日,由山东省聊城专区划归河北省邢台专区,属临西工委。1965年3月27日,属临西县。1966年7月底,大十二里公社并入,其辖域至今。1982年3月,更名东枣元公社。1984年5月1日,改称乡。因驻地得名。乡境地处清凉江局部大洼—南波洼,地势由东南往西北倾斜。卫运河从乡东缘自南而北流过,境内堤防长8.5公里。东干渠、机排引渠等渠道纵横交错,除丁家码头有21立方米/秒排灌站外,还有陈窑国营扬水站和北三里、东郑庄、汪江、东枣园4处乡村扬水站,水利条件优越,属潮土土类,以轻壤质底粘潮土、轻壤质潮土为主。经济以农为主。有耕地44107亩,其中水浇地39804亩,主种小麦、玉米、棉花。果园30亩。乡办企业有砖瓦厂、面粉厂、地毯厂等,共有乡、村、联户、个体企业516个,从业者2412人,占劳力总数的7.7%。1989年,工农业总产值1747万元,比1985年增长92%,人均收入540元。有乡办初中1所,村办小学23所。卫生院1所,村医疗点20个。乡驻地设公安派出所、税务所、邮电所、乡敬老院、粮站、供销社、农场等单位。京九铁路横穿全境,清(河)临(西)公路自乡境西部纵穿,交通极为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