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北漳淮村 | ~201 | 乡中心区 | 北漳淮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10,为乡中心区。…[详细] |
南漳淮村 | ~202 | 村庄 | 南漳淮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南榆林村 | ~203 | 村庄 | 南榆林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孔村村 | ~204 | 村庄 | 孔村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肖家庄村 | ~205 | 村庄 | 肖家庄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景家庄村 | ~206 | 村庄 | 景家庄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北内漳村 | ~207 | 村庄 | 被称为“冀东南第一村”的北内漳村是革命老区,抗战时期曾是冀鲁豫党校所在地。现全村有600户、1700人,耕地4500亩,人均纯收入超万元。先后被命名为…[详细] |
南内漳村 | ~208 | 村庄 | 南内漳村位于冀州西南,与南午村镇交界。…[详细] |
![]()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解村村 | ~209 | 村庄 | 解村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南黄庄村 | ~210 | 村庄 | 南黄庄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南杨庄村 | ~211 | 村庄 | 南杨庄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北冯管村 | ~212 | 村庄 | 北冯管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中冯管村 | ~213 | 村庄 | 中冯管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南冯管村 | ~214 | 村庄 | 南冯管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南陈家庄村 | ~215 | 村庄 | 南陈家庄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南田家庄村 | ~216 | 村庄 | 南田家庄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南小寨村 | ~217 | 村庄 | 南小寨村位于冀州西南,与新河交界,一个自然村两个行政村。…[详细] |
里阁村 | ~218 | 村庄 | 里阁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赵家庄村 | ~219 | 村庄 | 赵家庄村位于冀州西南,冀州、新河、南宫三县交界。…[详细] |
西南王村 | ~220 | 村庄 | 西南王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三合庄村 | ~221 | 村庄 | 三合庄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北漳淮乡位于冀州区西南19公里处,辖区面积57.5平方公里,21个行政村,人口2.2万,耕地70314亩。
漳淮乡是全国最大的姬菇生产基地,2000年被中国农业部授予"食用菌之乡"称号,该乡种植食用菌已有19年的历史,2000年种植户数达到2800户,蘑菇大棚3500个,原料投入3000万斤,总产量1.5万吨,有生产小区20个,并且有300多人组成的原料购销队伍和30多个收购网点及3个深加工企业。全乡食用菌生产基本形成了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体系,引、繁、推、销"四位一体"的运行机制和龙头企业连基地,基地带农户的产业化格局。2001年人均纯收入仅此一项增加1350元,预计2001年大棚达到3700个,原料投入3100万斤,预计人均纯收入仅此一项可达1400元。种植品种以姬菇为主,另有杏孢菇、鸡腿菇、大平菇占近l5%。
食用菌加工企业三家,其中中日合资兴建的有2家,一为冀州市华鑫农副产品有限公司,投资320万元占地10亩,年加工能力3000吨,产品80%销往日本,现部分生产小袋包装产品,销路拓宽。另一家三合食品有限公司,投资500万元,占地23亩,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拥有全封闭式车间,先进加工设备及一流技术管理水平,主要经营姬菇、平菇及各种蔬菜加工,年加工能力5000吨,其中精细加工3000吨,产品除部分销往国内大中城市外,出口到日本等国家的数量超过了1000吨。
乡村集体企业5家,个体私营企业360家,2000年全乡企业总产值3.3亿元,总收入3.2亿元,增加值9600万元,实现利税2550万元。全乡形成了以北内集团为龙头,以制砖、面粉加工、医疗器材为主体,集汽车配件、化工、建材、运输业、农产品加工于一体的乡镇企业基础框架。其中北内实业集团研制开发的汽车门板,填补了国内空白,成为中国一汽集团汽车配件基地,今年又投资1000万元,新上PPR新型管材生产项目,产品属绿色环保产品,现巳投入批量生产。.
漳淮乡是全国最大的姬菇生产基地,2000年被中国农业部授予"食用菌之乡"称号,该乡种植食用菌已有19年的历史,2000年种植户数达到2800户,蘑菇大棚3500个,原料投入3000万斤,总产量1.5万吨,有生产小区20个,并且有300多人组成的原料购销队伍和30多个收购网点及3个深加工企业。全乡食用菌生产基本形成了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体系,引、繁、推、销"四位一体"的运行机制和龙头企业连基地,基地带农户的产业化格局。2001年人均纯收入仅此一项增加1350元,预计2001年大棚达到3700个,原料投入3100万斤,预计人均纯收入仅此一项可达1400元。种植品种以姬菇为主,另有杏孢菇、鸡腿菇、大平菇占近l5%。
食用菌加工企业三家,其中中日合资兴建的有2家,一为冀州市华鑫农副产品有限公司,投资320万元占地10亩,年加工能力3000吨,产品80%销往日本,现部分生产小袋包装产品,销路拓宽。另一家三合食品有限公司,投资500万元,占地23亩,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拥有全封闭式车间,先进加工设备及一流技术管理水平,主要经营姬菇、平菇及各种蔬菜加工,年加工能力5000吨,其中精细加工3000吨,产品除部分销往国内大中城市外,出口到日本等国家的数量超过了1000吨。
乡村集体企业5家,个体私营企业360家,2000年全乡企业总产值3.3亿元,总收入3.2亿元,增加值9600万元,实现利税2550万元。全乡形成了以北内集团为龙头,以制砖、面粉加工、医疗器材为主体,集汽车配件、化工、建材、运输业、农产品加工于一体的乡镇企业基础框架。其中北内实业集团研制开发的汽车门板,填补了国内空白,成为中国一汽集团汽车配件基地,今年又投资1000万元,新上PPR新型管材生产项目,产品属绿色环保产品,现巳投入批量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