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沧州市东光县龙王李镇

旅景地名网  [ 字体: ] [ 手机版 ]
地名:龙王李镇隶属:东光县
区划代码:1309231107代码前6位:130923
长途区号:0317 邮政编码:061000
车牌号码:冀J行政级别:乡
人口数量:约3.7万人人口密度:466人/km2
辖区面积:79.4平方公里
龙王李镇相关网站:
代码城乡分类简介
龙王李村~201镇中心区   龙王李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21,为镇中心区。…[详细]
吴家集村~202村庄   吴家集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吴家集二村~203村庄   吴家集二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吴家集三村~204村庄   吴家集三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吴家集四村~205村庄   吴家集四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龙王庄村~206镇乡结合区   龙王庄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22,为镇乡结合区。…[详细]
小蔡庄村~207镇乡结合区   小蔡庄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22,为镇乡结合区。…[详细]
桥上村~208村庄   桥上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代码城乡分类简介
塘坊村~209村庄   塘坊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小任庄村~210村庄   小任庄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朱庄村~211村庄   朱庄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陈庄村~212村庄   陈庄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龙王徐村~213镇乡结合区   龙王徐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22,为镇乡结合区。…[详细]
徐官庄村~214镇乡结合区   徐官庄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22,为镇乡结合区。…[详细]
陈英庄村~215镇乡结合区   陈英庄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22,为镇乡结合区。…[详细]
小侯庄村~216镇乡结合区   小侯庄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22,为镇乡结合区。…[详细]
小李庄村~217村庄   小李庄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刘袍庄村~218村庄   刘袍庄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闫家梨村~219村庄   闫家梨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双庙赵村~220村庄   双庙赵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后杨庄村~221村庄   后杨庄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李庄村~222村庄   李庄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大郑庄村~223村庄   大郑庄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小郑庄村~224村庄   小郑庄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后店村~225村庄   后店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前店村~226村庄   前店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冯家村~227村庄   冯家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财董庄村~228村庄   财董庄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沙杨贵村~229村庄   沙杨贵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高集村~230村庄   高集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周庄村~231村庄   周庄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大孙庄村~232村庄   大孙庄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徐集村~233村庄   徐集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胜利村~234村庄   胜利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侯梦吉村~235村庄   侯梦吉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小邱村~236村庄   小邱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南小胡村~237村庄   南小胡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西洼刘店村~238村庄   西洼刘店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东洼刘店村~239村庄   东洼刘店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王家营盘村~240村庄   王家营盘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雷家营盘村~241村庄   雷家营盘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刘英庄村~242村庄   刘英庄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耿前村~243村庄   耿前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耿东村~244村庄   耿东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耿西村~245村庄   耿西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东厂村~246村庄   东厂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西厂村~247村庄   西厂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大耿庄村~248村庄   大耿庄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位于东光县东南部,是两省(河北、山东)、三县(东光、吴桥、宁津)交界处。下辖48个行政村,人口3.7万人,耕地面积8.7万亩,总占地面积79.4平方公里。沙河、龙王河、革新干渠、漳卫新河及漳龙干渠分别流经境内,水电设施完善。南吴路、连耿路等交通干道纵横交错,通行便利。距县城15千米。乡0驻龙王李村。
  河北省东光县龙王李乡


  -代码
  代码 130923200:~201 龙王李村 ~202 吴家集村 ~203 吴家集二村 ~204 吴家集三村 ~205 吴家集四村 ~206 龙王庄村 ~207 小蔡庄村 ~208 桥上村 ~209 塘坊村 ~210 小任庄村 ~211 朱庄村 ~212 陈庄村 ~213 龙王徐村 ~214 徐官庄村 ~215 陈英庄村 ~216 小侯庄村 ~217 小李庄村 ~218 刘袍庄村 ~219 闫家梨村 ~220 双庙赵村 ~221 后杨庄村 ~222 李庄村 ~223 大郑庄村 ~224 小郑庄村 ~225 后店村 ~226 前店村 ~227 冯家村 ~228 财董庄村 ~229 沙杨贵村 ~230 高集村 ~231 周庄村 ~232 大孙庄村 ~233 徐集村 ~234 胜利村 ~235 侯梦吉村 ~236 小邱村 ~237 南小胡村 ~238 西洼刘店村 ~239 东洼刘店村 ~240 王家营盘村 ~241 雷家营盘村 ~242 刘英庄村 ~243 耿前村 ~244 耿东村 ~245 耿西村 ~246 东厂村 ~247 西厂村 ~248 大耿庄村
  -沿革
  1958年建龙王李公社,1984年改乡。1997年,面积79.4平方千米,人口3.6万,辖龙王李、小任庄、塘坊、朱庄、陈庄、桥上、龙王李庄、小柴庄、吴家集一村、吴家集二村、吴家集三村、吴家集四村、刘炮庄、小李庄、阎家梨、小侯庄、陈英庄、龙王徐、徐官庄、双庙赵、后杨庄、小郑庄、大郑庄、李庄、后店、高集、纱杨贵、财董庄、大耿庄、东厂、周庄、大孙庄、胜利村、徐集、小邱庄、南小胡庄、前店、冯家坊、西厂、耿前、耿东、耿西、侯梦吉、东洼刘庄、西洼刘庄、刘英庄、雷家营盘、王家营盘48个行政村。
  -经济
  棉花产业
  传统的棉花产业使该乡棉花生产和加工业两翼齐飞。作为全国优质棉生产基地县主产地,棉花播种面积始终保持在6万亩左右,年产量1500万公斤。依托这一资源优势,全乡上下认真贯彻“开放兴乡、项目立乡、工业强乡”的发展战略,大力发展棉油加工业。截至目前,共拥有各类棉油加工摊点260多处,其中,获省级以上资格认证的棉花加工企业超过36家,并形成以塘坊、徐官、龙王徐为代表的10余个棉油加工专业小区。2005年,启动投资百万元以上项目17个,300—500万元项目8个,1000万元以上项目1个,全行业实现产值10.4亿元,利税8618万元,年加工籽棉,棉籽能力分别是本地产量的11倍和14倍,形成全省乃至华北地区最大的棉花加工集散地。棉油加工业成为全县继包装机械、塑料、化工业之后的四大产业群之一,对乡财政收入的贡献率达到85%以上。特别是今年以来,在乡党委0全力倡导下,全乡人民积极打造招商环境,推进项目建设,投资超500万元的棉油加工项目、超1000万元的100吨油脂浸出项目、超300万元的2万纱锭项目等7个大中型项目先后上马,投资亿元的6万锭棉纺项目一期工程也正在筹划之中。棉花深加工能力显著增强,产业链条进一步延伸,呈现出超常规发展的良好前景。
  乡镇企业
  本着资源配置适度、布局合理的原则,乡党委0科学统筹,支持各类项目建设同步发展。除主导的棉油加工行业外,全乡另有地毯加工企业2家,瓦楞纸加工企业1家、纸箱加工企业1家,砖瓦加工企业4家,木器加工企业10家、铸造加工企业6家、饮料加工企业2家。
  蔬菜业
  该乡蔬菜产业异军突起,发展势头迅猛。目前,蔬菜种植面积突破1.6万亩,温室大棚数量达370多个。现已建成以陈英村为中心的露地菜生产基地、以吴集二村为中心的设施菜生产基地,“美宇”牌青椒作为获得国家认证的无公害绿色品牌产品,畅销北方五省市区的上百个县市,并被2008年-指定为特供产品。在种植模式上,探索出棉瓜套种、棉椒套种等种植方法,省、市、县三级先后两次在该乡召开现场会,总结推广经验,河北电视台《乡村季风》栏目就此做了专题报道。围绕提升蔬菜产品的科技附加值,2004年,荣业食品厂蔬菜深加工项目正式上马,第二条生产线的扩建项目现正处在紧张筹备之中,预计今年下半年即可投产。
  畜牧业
  畜牧养殖业是该乡农业的又一主导产业。猪、牛、羊、鸡以及肉鸽、蓝狐等特种养殖遍布全乡各村,畜禽总存栏量达到45万头(只)以上。其中,肉、蛋鸡养殖是养殖业优先发展的目标,具有较大养殖能力的养殖场和养殖专业户超过30家,并已形成具备一定规模的6个专业养殖户也从中获得了丰厚了经济收益。
棉花生产与加工、蔬菜种植和畜牧养殖三驾马车齐头并进,有力地推动了富民强乡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98年的不足1600元猛增至2005年的2920元,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均跻身全县先进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