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澄迈县老城镇东水港村

旅景地名网  [ 字体: ] [ 手机版 ]
地名:东水港村隶属:老城镇
区划代码:469023101代码前6位:469023
长途区号:0898 邮政编码:570000
车牌号码:琼行政级别:村
东水港村相关网站:
  东水港是国家农业部1993年公布的第三批渔港。全国龙舟比赛第四名,省龙舟比赛第一名。
  村名来历明朝以前形成渔村,原先称港口村,后改称东水港,东水港前面的港湾叫东水港湾,海水入港处则称东水港口。
  地理位置位于距老城村西北5千米沿海地区,东近东水村,南连富书村,西接文大村,北临东水港湾。港口距港村200米,港口宽180米,潮涨时水深4米,潮落时水深1.5米。水道,船从港口进入琼州海峡,向东北可通越南的海防以及大陆的北海、徐闻、湛江、广州、上海等地,向西南可达西沙、南沙及西南诸国;陆路,向南四通八达。

  归属沿革明清归恭贵乡封平都,民国属老城乡,1950年归属澄迈县第四区,1958年划归属白莲公社,1961年隶属老城公社,1972年属马村渔业公社,1983年归属马村区公所,1986年属马村镇,2007年始属老城镇,是行政村,下辖一、二、三社,3个村民小组(自然村)。
  人口状况2012年,全港人口761户,4158人,农村人口数3363人,其中男性1819人,占54%;女性1511人,占46%;80~99岁人口52人,外出人口783人。有曾、王、罗、林等28个姓氏,曾姓居多。港湾东岸离港村500米处遗存“疍家人”古井1口,“疍家人”原先一家三四代以海为家,以船为舍,人禽共居;日出随船出海,日落返港栖息。30多户“疍家人”于1960年代入籍东水港,有张、杨2个姓氏。
  自然资源外海海域辽阔,水深岸长,有中深海渔场、昌化渔场、八所海域渔场、北部湾渔场;渔场鱼虾类主要有鱿鱼、鲳鱼、石斑鱼、龙虾、花虾等200多种。港湾面积7.4平方千米,水深3.2米至32.5米。湾北有沙堤,湾南侧是陡石,泥沙质地,结构稳固,防风阻浪,是天然避风良港,也是澄迈县开发综合性现代化国家商港的重要基地。
  自然灾害面临琼州海峡,天灾易发。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七月十七日至廿五日连刮飓风,渔民草寮被掀,港村被淹;2012年2月26日早上6点,渔民陈克禄、陈克东2人与其他渔民出海前往马村港的4#~5#灯浮标附近海域进行收网作业,未归。海口海上搜救分中心等单位派出24艘船只、300余人搜救3天,未果。1950年以后,各级政府加强抗灾防灾措施,各类自然灾害明显减少。1987年,澄迈县政府成立渔政、渔监管理站,完善台风警报、航标装置、信息网络工作;2001年至2005年,澄迈县海洋与渔业局拨款10万元、中央拨款1200万元,修建东水港长1200米、高3.6米的防潮堤坝;2007年,澄迈县政府赠送东水港渔民价值3万元的180部太阳能收发机;2007年起,海南省财政厅给渔民作业渔船油价补贴,船年均1万多元。
  渔业生产2012年,拥有机帆船296艘,网箱4686个,每家平均45个。1950年以前,渔民使用摇橹船、小帆船和简易网具进行浅海作业,生产工具简陋,生产方式落后,捕获品少,渔民生活艰辛、寒苦。1950年起,淘汰摇橹船,购置大帆船和拖网、刺网和钓具,向中深海作业,捕获量大增。1956年,渔村组织起初级社、高级社,渔民私有的船只、网具皆折价入社,由社统一经营,统一分配。因吃大锅饭,出工不出力及管理不善,渔业生产受损。1966年起,以渔业队为单位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体制,利于调动渔民生产积极性。四个渔业队通过集资、贷款融资方式,把帆船改装成机船和购买新机船,向远海昌化、八所、北部湾进行捕捞,捕获量创历史新高。1987年起实行家庭联产责任制,渔民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1982年至2000年,渔民利用港湾宽阔海面制作网箱进行海水养殖。网箱达4686个,平均1户45个,开拓了渔业生产新领地。1993年,国家农业部公布第三批渔港,东水港是澄迈县唯一被农业部认可的渔港。1995年,以人年均收入4358元荣居澄迈县榜首。进入21世纪,产业呈多元化,渔民除了海洋捕捞、海水网箱养殖,还从事娱乐、休闲、餐饮等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有的则选经营水产品、期货生意,或向更为广阔的空间发展,更多的渔民则选择务工。2012年全村经济收入2980万元,人均收入8851元。全港面貌焕然一新,大小道路全部实现亮化、硬化、绿化。屋舍俨然,有楼房216座,水电、通讯全覆盖。有机动车辆552辆。
  商业外贸东水港6~8月盛产毛虾,产期短,产量高,产品积压,故渔民下盐加酒,将毛虾制成毛虾酱,销售岛内各地及湛江、徐闻等地。1953年至1960年,毛虾酱东水港商标享誉省内外。毛虾酱销价高,是毛虾直销的5倍。
  文化教育民国时期办起私塾学校,东水港小学全民学校于1952年创办,民办公助,招收一至三年级学生。1963年办成完全小学,1986年至1990年为高峰期,学生人数786人,教师28名;2012年学生人数112人,教师16名,中小学高级教师11名。专科以上学历毕业生138人。有篮球场2个,健身场地1处,成立老人体育协会,县文体局赠送价值5万元的12件老人健身器械。2002年成立龙舟队,2006年参加省级龙舟比赛荣获优秀奖;2011年参加国家级龙舟比赛,荣获第七名。
  渔民口头广泛流传渔歌、渔谣、渔谚,古有清邑人潘朝觐著《东水港棹歌》,现有曾祥任著《曾祥任诗集》多有记述。港民集体学文化、学知识是从1952年夜校班开始。现有文化室1间,藏书1356册。东水港秧歌舞队组建于1951年,1958年公社会演获优秀奖;2009年组建中老年健身跳舞队,4个队136人,参加比赛。荣获省级优秀奖,“澄迈县老城镇东水港秧歌舞之乡”金牌1枚,奖金8000元。民国时期起,“公期”聘请琼剧班进港演出,已成习惯,1986年建成1686个座位剧场。1986年至1992年,海南琼剧院3个团、海口市及各县琼剧团争相进港演出。
  医疗保障2012年末,有卫生所2个,专业卫生员6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4158人,五保户供养人员10人,供养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31户。
  人文遗存唐朝高僧鉴真东渡扶桑被台风袭击漂靠海南,从东水港港口入老城湾上岸;唐宋两代被贬朝官、文人墨客皆是经东水港港口上岸;唐宋时期的县治老城村,依托东水港成为海运贸易主要门户,故称千年黄金航道。
  村情民俗港内建造2座大庙堂,上港大庙堂设有天后圣娘神位、班帅神位;下港大庙堂设有天后圣娘神位、一百零八兄弟神位。天后圣娘寿诞为农历三月廿十三日,班帅寿诞为农历二月廿十七日,一百零八兄弟寿诞为农历六月十一日。每逢“公期”有祭祀。天后圣娘三月廿十三寿诞是渔民最隆重的节日,是日亲戚朋友赴宴满堂,三天酒宴不散,三夜演戏不停。渔民信仰菩萨,施善积德,故约定俗成:在海上发现遇难者必须求助,安排死者后事,至今仍留存30个不知姓名遇难者的坟墓。东水港男人不挑水,女人不下海;男人海上捕捞,女人岸边劳作,习俗至今不变。新船第一次下海作业和开春第一天出海捕捞,船头必挂红祈福。女人不能坐船头的习俗至今犹存。
  [感谢网友"撑死眼睛"分享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