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潭仡佬族文化村,原名“火炭垭”,位于务川县城东部12公里处洪渡河畔,建寨已有700余年了,据专家考证,这里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仡佬古寨”,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积淀,是黔北仡佬族文化保存较好的一个村寨。龙潭民族文化村既是全省20个重点保护建设村之一,也是全省唯一的仡佬族文化保护建设村。其东10里有汉唐开采珠砂遗址,北2里有大型古汉墓群,西2里有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瓮溪桥。仡佬族是世界上最早攻取丹砂冶炼技术的民族,龙潭村寨仡佬族的祖先们早在商王太戌时期就开始了丹砂的冶炼。
龙潭村分前寨、中寨、后寨、茶地四个自然组,全村总面积9平方公里,230户,923人,仡佬族人口占99%,为申姓仡佬族世居地。据史籍记载,仡佬族的先民“濮人”,早在殷周时期,就在这块土地开荒辟草,男子以烧炼丹砂为业,妇女则从事农耕和纺织,繁衍生息,创造了悠久灿烂的仡佬族文化。曾有务川历史看大坪,仡佬族历史在大坪之说。村寨三面环山,一面临潭,寨内石板铺路,石巷幽深、自然古朴、景色迷人。古寨建筑保存较为完好,房屋建筑大多为木构建和木装修,木质的门、窗上都有雕饰各异的吉祥图案,手法多采用镂空雕刻,其构图精美,想象奇特,雕工细腻,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建筑年代在清咸同至民国年间。
龙潭境内景观、古迹有:高岩老祖赐福灵山、赐福灵台、天子洞、葛洪炼丹洞、宝王庙遗址、做官府遗址、洗笔井、洗药池、长寿龟、长生鹤、天子炼丹炉灶、瓮溪桥、古汉墓群、敕赠文林朗申俊(申佑之父)之墓及墓碑、申佑祠、申佑衣冠冢、清代进士礼部主事申尚毅故居等,无不体现着这一方水土神秘的传奇色彩。在这些众多的人文景观中,以明代申佑的事迹较为突出并得到考证。申佑(公元1425年—1449年),字天锡,务川火炭垭(即龙潭村)人。明正统九年(公元1445年),官居四川道监察御史。在当地,申佑拯救“君”、“亲”、“师”的三烈事迹广为流传,可谓家喻户晓、孺妇皆知。后人称颂其“扼虎吭而夺天亲兮”、“挫狼狠而保帝驾兮”、“舒龙颜而解师危兮”。
仡佬族民间文艺:民间文艺主要有有狮子灯、花灯、龙灯、乐器吹打、唱歌等民间文艺活动。其形式独特,各具特色、气氛热烈、场面感人,格外扣人心弦。
传统傩俗:傩戏是我国古代剧种之一,被戏剧界称为“中国戏剧的活化石”。“傩”源于仡佬族先民信鬼好祭,崇天敬神拜祖等活动,戏分三种,有子戏、插戏之分。内容取材神话故事、民间传说、历史演义等,特别是在还傩愿等祭祀活动中,伴有奇特的巫术舞蹈、技巧和音乐旋律,造型生动,剧目完整系统,舞蹈诙谐有趣,唱腔韵律独特,蕴涵着丰厚的仡佬族底层文化。《骑龙下海》被国家文化部收入《中国戏剧发展史》。
悠久的建寨历史,浓郁的民族风情,丰厚的文化底蕴,优美的自然风光,神奇的神话传说赋予了龙潭村别样的神韵与魅力。朋友,只要你来到龙潭村,热情好客的仡佬人会端出他们精心酿制的油茶,让你在绵长的香味中细细品味悠久、神秘的丹砂文化历史。
吃新节是仡佬族重大的传统节日。它以仡佬族人“采、祭、吃、欢”的形式聚族庆丰收、感党恩、谢祖恩,盼来年再丰收的一种传统习俗。每年农历七八月间,在新谷成熟之际择日“吃新”。节日期间,人们去田间地头采摘谷穗、包谷、瓜果、蔬菜等,宰杀禽畜,焚香燃烛,恭请0,祈盼年年好运,年年五谷丰登。 9月28日,务川自治县在龙潭民族文化村举办第三届仡佬族吃新节,湖北、重庆、贵州三省市毗邻县市区的外来嘉宾和当地干部群众共300余人参加了该节日。
2010年7月22日,龙潭村入选为第五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2012年12月17日,龙潭村被列入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龙潭村附近有务川仡佬之源景区、务川大坪墓群、务川仡佬之源景区、务川自治县龙潭村、务川洪渡河景区等旅游景点,有务川灰豆腐、务川白山羊、黔北黑猪、务川银杏、务川百合粉等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