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
干塘村 | 干塘村委会距三宝乡政府所在地约8公里,位于三宝乡政府的西北面,北与鸡场镇、南与安谷乡接壤,全村总面积11350亩,海拔1600—1800米。共辖7个村…[详细] | ||
大坪村 | 大坪村委会距三宝乡政府所在地约7公里,位于三宝乡政府的东北面面,北、东与鸡场镇接壤,全村总面积9950亩,海拔1200—1600米。全村共辖5个村民组…[详细] | ||
三宝村 | 三宝村委会距三宝乡政府所在地约5公里,位于三宝乡政府的西面,南面与安谷乡接壤,全村总面积14925亩,海拔1400—1700米。共辖7个村民组416户…[详细] |
晴隆县辖乡。1956年建三宝民族乡,1984年改三宝彝族乡。位于县境东南部,面积21平方公里,人口0.4万,彝族占33%。辖三宝、大坪、干塘3个村委会。农产以水稻、玉米、小麦为主。.
三宝彝族乡位于晴隆县东南面,距县城46.03公里,其东、北、西三面与鸡场镇毗邻,南与安谷乡接壤,平均海拔1600米以上,总人口4600,主要居住有彝、苗两个民族,占98.2%,是贵州省唯一的彝族乡。
明清时期,三宝隶属淳德里,1932年3月始置三宝乡,隶属第四区。1935年实行保甲制,设三宝联保。1938年12月三保乡(联保)隶三区。1945年裁区设1镇10乡,三宝乡下领7个保,直属县辖。1950年4月,三宝乡改隶第二区,区政府驻凉水营。1953年区政府移驻鸡场乡,辖三保乡。1956年11月,县设9个民族乡,其中设三宝彝族民族乡。1958年设三宝管理区,隶红旗公社。1963年设三宝人民公社,隶属鸡场区。1984年8月,根据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84)60号文转发省政府139号、143号文件精神,改鸡场区的三宝乡为三宝彝族自治乡,乡人民政府驻白鸡。1992年,三宝彝族乡属鸡场镇辖,1996年,将三宝彝族乡从鸡场镇镇划出单列。
民国初年,三宝彝族首领王富玉拉起一支有五十多人枪的民族武装,1920年后,这支武装发展为百余名,由王富玉之子王少卿(发祥)统率。史称王少卿“表里通一,敬佩有嘉”。王热心办教育,亲自赴老白寨重金聘请布依秀才周西伯到三宝办学,并由周西伯为其舍石柱题联勒于石,联曰:“半耕半读方为强业根本;一山一水乃得自由精神”。1932年王少卿被县府委为三宝乡首任乡长。1935年被王天培委为上校团长,但未随军效命。继奉命到兴仁断头山收编何麻子匪部,被何匪下毒谋害。1945年于三宝建“省立苗族小学校”,为三宝教育作出积极贡献。
三宝乡古时为望云山,其地域比今天的大得多,其东南西北四面均为九重岩,观音岩和轿子山(今兴仁民建乡境内)几道百丈巨崖所箍,地势极为险峻。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誉,其南面的巨岩上有一尊十来丈高的“香炉石”,石上有树,常年如香炉烟萦绕不断,古时乡民们把九重岩、观音洞、香炉石称为“镇寨之宝”,又因三宝乃是几道巨崖中的奇峰突起的高山包,“三宝”地名由此而来。
传说九重崖为男山,轿子山和观音洞为女山,紫马乡穿洞坡为男山,九重岩与川洞坡为争取妻子,决斗致残,九重岩分为九重,川洞山被枪贯肺腑。这些传说充满阳刚之美,也有凄苍色彩。
解放后,勤劳勇敢的彝家同胞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赋予了新“三宝”更为深刻的内涵,即“阿妹戚托”舞蹈、森林资源和丰富的水资源为新三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