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水洞村(baishuidongcun)
位于水尾镇南部,以村委会驻地得名。简称白水。境内属山区,东北有通烂缛河、长坪二村分界的烂缛河。全村13个村民组,231户,1036人,其中侗族779人,苗族13人,余为汉族。总面积11.6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44亩,其中田490亩。山上多石灰岩、方解石。境内通公路。
黄土榜(huangtubang)在水尾东7公里,烂缛河边。土质黄壤,故名。聚落条状,分岩山脚、老大门、黄土榜3个组,侗汉组杂居,341人。耕地304亩。产竹子。
流洞(liudong)在水尾7公里,烂缛河边。村边有流水洞,故名。聚落条状,两个组,侗汉族杂居,147人。耕地139亩。产竹子、土纸。村址是小花滩电站厂区,将要搬迁。
白水洞(baishuidong)村委会驻地。在水尾东6.5公里。村边有山洞,涨水时形成瀑布,水雾呈白色,故名白水洞。侗族聚居,112人,分界宋家坨、姚家湾、蒋家、杨家等地。耕地102亩。产竹子。
黄山坡(huangshanpo)在水尾东北6公里。村以坡名。聚落点状,侗族聚居,20人。耕地38亩。产竹子。
半坡寨(banpozhai)在水尾东北5公里。半坡建村,故名。聚落块状,侗汉族杂居,70人。耕地72亩。
老屋场(laowuchang)在水尾东4.5公里。原是老屋基,俗称老屋场。聚落块状,侗族聚居,47人。耕地50亩。
石塔坡(shitapo)在水尾东4公里。坡上有石级,故名。村周围有几个山峰,形如塔,又名石塔坡。聚落点状,侗族聚居,48人。耕地42亩。
吓井(xiajing)在水尾东5公里。村边溪水顺山势东流,形成斜井,故名。聚落点状,两个组,侗汉族杂居,149人,耕地111亩。产柿子。
牛栏冲(niulanchong)在水尾东6公里。三面环山,形同牛栏,故名。聚落点状,侗族聚居。93人。耕地84亩。山上产松木。
白水洞村附近有中木召古庄园遗址、白岩悬棺、陈圆圆墓、龙鳌河、岑巩观音阁等旅游景点,有思州柚、思州石砚、思州绿茶、思州水晶米、岑巩柿饼等特产。
位于水尾镇南部,以村委会驻地得名。简称白水。境内属山区,东北有通烂缛河、长坪二村分界的烂缛河。全村13个村民组,231户,1036人,其中侗族779人,苗族13人,余为汉族。总面积11.6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44亩,其中田490亩。山上多石灰岩、方解石。境内通公路。
黄土榜(huangtubang)在水尾东7公里,烂缛河边。土质黄壤,故名。聚落条状,分岩山脚、老大门、黄土榜3个组,侗汉组杂居,341人。耕地304亩。产竹子。
流洞(liudong)在水尾7公里,烂缛河边。村边有流水洞,故名。聚落条状,两个组,侗汉族杂居,147人。耕地139亩。产竹子、土纸。村址是小花滩电站厂区,将要搬迁。
白水洞(baishuidong)村委会驻地。在水尾东6.5公里。村边有山洞,涨水时形成瀑布,水雾呈白色,故名白水洞。侗族聚居,112人,分界宋家坨、姚家湾、蒋家、杨家等地。耕地102亩。产竹子。
黄山坡(huangshanpo)在水尾东北6公里。村以坡名。聚落点状,侗族聚居,20人。耕地38亩。产竹子。
半坡寨(banpozhai)在水尾东北5公里。半坡建村,故名。聚落块状,侗汉族杂居,70人。耕地72亩。
老屋场(laowuchang)在水尾东4.5公里。原是老屋基,俗称老屋场。聚落块状,侗族聚居,47人。耕地50亩。
石塔坡(shitapo)在水尾东4公里。坡上有石级,故名。村周围有几个山峰,形如塔,又名石塔坡。聚落点状,侗族聚居,48人。耕地42亩。
吓井(xiajing)在水尾东5公里。村边溪水顺山势东流,形成斜井,故名。聚落点状,两个组,侗汉族杂居,149人,耕地111亩。产柿子。
牛栏冲(niulanchong)在水尾东6公里。三面环山,形同牛栏,故名。聚落点状,侗族聚居。93人。耕地84亩。山上产松木。
白水洞村附近有中木召古庄园遗址、白岩悬棺、陈圆圆墓、龙鳌河、岑巩观音阁等旅游景点,有思州柚、思州石砚、思州绿茶、思州水晶米、岑巩柿饼等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