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面街道是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下辖的一个街道。其所管辖的行政区域为珠江上的一个人工小岛,称为沙面岛,简称沙面,沙面岛位于六二三路的对岸,地处白鹅潭北部,与广州大陆隔着沙基涌相望,面积约0.3平方公里,目前是两个国家驻广州领事馆所在地和在穗外籍人士的主要活动地区。沙面街道辖翠洲、鹅潭2个社区。沙面街道办事处驻沙面大街8号。
历史沙面岛在历史上曾是英、法两国的租界,1860年代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英法两国选中了这块珠江中的小沙洲(距离清朝闭关锁国时期中国唯一的的外贸区“广东十三行”相当近)作为租界地址,填筑成岛,并于1861年签订租约。岛上西部3/4划为广州英租界,约264亩,东部1/4划为广州法租界,约66亩。各有一桥与中国大陆(华界)相通。
在之后的大半个世纪里,英法两国取得了在沙面岛上的许多特权,政府相关机构与企业大量移入,主要的领事馆和政治、金融组织都建立在此,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给予附近的中国人不公平的待遇,沙面岛因此成为后来中国乃至附近国家民族解放运动人士抗议与攻击的目标。如发生在1920年代的广州市民多次反殖民-,以及越南革命者范鸿泰(Pham Hong Thai)对沙面法国领事馆的炸弹袭击等等。
1942年,日本将对英国宣战后占领的沙面英租界交给亲日的汪精卫政权(一般称汪伪政权)。1943年,法国维希政权退出法租界,交给汪精卫政权。同年,坚持抗日的重庆国民政府另行与英国订约收回英租界。二战结束后,新成立的法国戴高乐政府正式宣布将沙面法租界交还中华民国。1996年,沙面的建筑群被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国务院将沙面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区。
2现状目前,沙面是广州著名的旅游区、风景区和休闲胜地,也是白天鹅宾馆所在地。岛上绿化较好,有古树150多株,空气清新,环境卫生甚佳,可以称得上是广州的世外桃源。建筑方面,多为19世纪末建造,并带有西方风格,基本上都是文物建筑。传统上沙面是各国驻广州领事馆的集中区,虽然不少的领事馆已经陆续迁往市区各处,现时岛上仍留有波兰和美国驻广州总领事馆(美国总领事馆会在2012年迁往珠江新城),再加上沙面本身是旅游景点和建有五星级酒店,因此经常可见有不少外籍人士在此流连。
在广州,沙面是一个历史蕴涵丰富、积淀深厚、富于异国情调、风光旖旎、十分迷人的地方。因其特殊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得天独厚的自然、人文环境,19世纪中叶以后为英法殖民主义者所看中,辟为租界,后大兴土……详情>>
沙面露德圣母堂是位于中国广州市区沙面岛上的一座小型天主教堂。该教堂建于1889年,位于面积仅有60亩的广州法租界内,为侨民服务。奉露德圣母为该堂主保。入口处仿哥特式。沙面露德圣母堂坐落在广州……详情>>
圣公会基督教堂旧址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沙面街鹅潭社区沙面南街60号,建于清同治四年(1865),是遗存至今、难得的沙面早期建筑物。教堂坐北朝南,砖、木、钢结构,局部钢筋混凝土结构,仿古罗马……详情>>
广州沙面建筑群是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广州市政府公布的第一批历史文化保护区。沙面曾是中国惟一的租界人工岛,是旧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及广州人民反帝斗争的历史见证,也是近代西方建筑……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