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松村地处清溪东南部,辖区面积为5.6平方公里,下辖10个村民小组,户籍人口2500人,新莞人约15000人。改革开放前,铁松村经济以农业为主。改革开放后,积极改善投资环境,引进企业,逐渐由农业向以工业为主转变,发展至今,拥有外资、民营企业约60多家,为新莞人和村民提供大量就业职位及经商机会。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铁松村坚持以改善人居环境为目标,顺利展开并完成了阶段性的旧村整治工作。随着整治工作的展开,居住环境、基础设施、公共管理等都有了较大的改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一座充满朝气活力、现代气息浓厚的乡村屹立于世。新中国成立60年,铁松村民祖祖辈辈精耕细作的这片土地发生了深刻变化,农村改革走出了一条幸福的小康路。
岁月留痕饥饿穷困中挣扎
每天午饭后,69岁的老人黄连香就会走出家门,来到刚建成不久的老人活动中心,或玩玩健身器材,或“楚河汉界”对弈一番,或与人围在一起打打扑克,或与知己朋友闲聊……她高兴地对记者说:“现在我们这些老人真的很幸运啊,不愁吃不愁穿,还有地方玩,好像天天过年一样。”说到这些,她的脸上露出了幸福满足的笑容。
黄连香对解放前的生活有深刻的印象:那时候,铁松是地地道道的农村,村民年年重复着同样的故事:只求温饱,无所追求。周围除了水田坡地,再看不到其他新鲜的东西,因为村里没有一条像样的马路,进进出出只能步行在泥泞的羊肠小道上。家家户户住的是泥坯房,能住上墙面稍微刷白一点的瓦房算是很好的了。“在我小的时候,吃的是番薯、米糠,但还是吃不饱。”她说,过年是每个人所期待的,因为过年的时候才可能吃上点好的,穿上点新的。但是当时动荡的社会环境下,过个好年只是大部分人的美好愿望,更多的人只能为了过年的吃穿而发愁。
解放后,家家户户分了田。村民们每天起早贪黑,又苦又累地忙个不停。田地里的庄稼一天天茁壮成长,村民们的生活勉强过得去了,但更多的村民是省吃俭用地挨日子,家里难得传出欢声笑语。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铁松人辛苦劳作一年所得也是极其菲薄。66岁的黄伯伯曾经在铁松生产队做了十几年的会计,“当时生产队一年的总收入只有1万,却要养活160多口人。”他感慨地说,铁松村人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都穷怕了。
改革开放千树万树梨花开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1978年起,如火如荼的改革浪潮席卷华夏大江南北。铁松村村民也“蠢蠢欲动”了,抓住这千年难求的大好机遇,以战略性眼光建设家乡、拉动经济,带富人民,村民的生活一天一个大变样。
1985年8月,铁松村引进了第一家工厂——铁松毛织厂。铁松村委会主任李伟文告诉记者,当时村里把一间旧学校改建成工厂宿舍,还拿出钱来投资盖厂房,租给了清溪第四毛织厂的一位香港老板开厂。工厂的开设为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村民们纷纷“洗脚上田”。黄先生是第一批进厂的工人,“当时能进厂工作是一种幸运啊,大家一起上班,下班后一起吃饭、交流,过得很开心。到了月底,少的能拿到一百,多的时候还能拿到两三百块,比耕田好啊!”
村民深知,要想吸引更多的人来铁松投资,必须拥有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三通一平”,即水、电、路要通,土地要平。1991年,铁松村决定到清溪信用社贷款,大搞工业用地开发。陆陆续续地,五金厂、塑料厂便如雨后春笋般涌现。1997年,更是铁松村经济腾飞的一年。一时间,工厂企业蜂拥而至,当年就进驻了外资、民营企业共30多家。工厂的林立吸引了大批的外来打工者,他们不但为工厂创造了利润,其饮食起居也为当地村民带来了不少收入。不久,村民们自建的多层小楼拔地而起,“那时候,村里几乎天天都在变化,谁家盖楼了,谁家来新租客了,都奔走相告呢。”回忆起当年的日子,黄伯伯难掩兴奋。
到如今,铁松村拥有大大小小的工厂企业60多家,其中上规模的企业就有二三十家。2008年,铁松村也受到了全球金融海啸的冲击,为帮助辖区内企业解决困难,维持铁松企业的稳定发展,铁松响应政府“经济社会双转型”政策,积极推进村里的产业结构调整,将位于铁松路红绿灯旁原来的一块约8000㎡的工业用地改为商业用地,投入资金600万元建立“铁松农贸综合市场”,并于8月落成投入使用,大大带动了铁松村经济发展。2008年全年村级总收入达1410万元,组级总收入也达到了1324万元。
与此同时,铁松村民的生活方式也在逐渐发生变化。村民虽然没有了田地,但村民的生活却像芝麻开花一样节节高,生活质量与过去比简直是“两重天”。宽敞的马路直通家门口,家家户户拥有自来水,小轿车走进寻常百姓家,村民的购物选择是多种多样。乘着改革开放之风,铁松村实现了从贫穷到富裕的巨大跨越,历史的沧桑巨变在这里得以完美演绎。
旧村整治笑看桑梓展新颜
不可避免的,经济的飞速发展,也给当地的生态环境带来了沉重压力。“在我的童年记忆里,村里的河水是多么清澈啊!”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黄伯伯只留回忆和惋惜。
铁松村委会主任李伟文告诉记者,为努力营造有利于社会全面发展的良好环境,村委会一直将投资环境和经济建设齐抓共管,坚持以改善人居环境为目标,有步骤地开展旧村整治工作。
自开展旧村整治工作以来,2008年村里投入一笔资金搞好茅輋水库旁铁松工业园园区道路的清扫、保洁及“牛皮藓”的清理,面积约17500㎡,进一步改善整体村容村貌;完成公园整治、新建共3000多㎡,投资350万元,有完善的休闲设施、表演舞台、健身步行径、灯光篮球场和老人活动中心;在铁松村委会的大力宣传下,缸厂村民小组在2009年6月开始旧村改造工作,改造面积约15000㎡,拆除旧房屋约3000㎡,预计投资800万元;村委会还整治河边人行道、修建护栏扶手及绿化约800米,投资50万元;千秋岭村小组、禾长岗村小组、铁矢岭村小组、小近布村小组、松元围村小组已完成硬底化村道,投资约300万元。
如今,混凝土公路已通到每个自然村,主道路两旁都有园林式绿化,大大地改善了投资环境,群众的居住环境明显得到提升,整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铁松村民正在整装待发,向绿色自然村的建设目标迈进。
信息来源:东莞市人民政府
铁松村附近有清溪森林公园、清溪革命烈士纪念碑、广缘庵——路东干部训练班遗址、东宝惠边人民抗日游击大队成立遗址、松岗碗窑遗址、杨培故居等旅游景点,有莞香、麻涌香蕉、东莞荔枝、莞草、东莞千角灯等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