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窖社区简介
上窖村,原名玉窖,座落在澄海区澄华街道西畔,南临韩江支流西溪,,创乡历史悠久。史载宋代公元(960-1297)间,福建莆田人至此创村,人口聚居少,以农为主,耕地六百多亩,泥沙质土,种水稻、地瓜、花生为主。明代(1368-1644)间,曾设营部品牌世家地于此。多遭兵荒战乱,故大部分人散居各地和东南亚寻找生计。现有500多户,人口2400多人。
上窖:人杰地灵,新中国成立之后到80年代,大部分村民以农为主,在中国0及政府正确领导之下,这片微小土地也哺育出了澄海县第一位将军高祚辉中将,原装甲车部队司令员。
随着全国改革开放潮流发展,众乡亲从事工商仕农,和衷共济,致力发展第二、三产业,从原来纯农乡村逐步发展成为工贸行业,现已有规模以上企业,汕头市韩江机械公司和佳宜纺织有限公司二家,也创涌出一大批初具规模以上企业和厂场。上窖社区逐步迈向城市化格局。
上窖居委一贯重视教育事业和群众文化生活,连年来举办篮球联赛及灯谜会活动,丰富社区文明精神建设,积极培养精英人才,在廿世纪九十年代得到海外赤子大力相助和本村各届热心人士支持兴建了玉窖华侨学校。并设立教育基金会,实行奖学奖教制度,提高了教育质量及管理水平。仅2009年上窖藉学生考上硕士生1名,本科生12名,大专生7人,考上区重点高中17人。
上窖居委长期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致力发展经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走以工业为主体的道路,不断改善投资环境,被评为区级生态示范村,规范各项管理措施,争创“六好”社区条件。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实现产业优化和升级,并以骨干企业为龙头,以名牌产品为依托,以资产为纽带,不断壮大经济总量,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仅2010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63亿元。集体收入604683元,群众生活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上级下达各项任务指标基本能够完成。
上窖社区附近有澄海神山、陈慈黉故居、名贤余氏家庙、德华民俗文化公园、樟林天后圣母庙等旅游景点,有橄榄菜、酸咸菜、东里猪脚饭、卤鹅、猪头粽等特产。
上窖村,原名玉窖,座落在澄海区澄华街道西畔,南临韩江支流西溪,,创乡历史悠久。史载宋代公元(960-1297)间,福建莆田人至此创村,人口聚居少,以农为主,耕地六百多亩,泥沙质土,种水稻、地瓜、花生为主。明代(1368-1644)间,曾设营部品牌世家地于此。多遭兵荒战乱,故大部分人散居各地和东南亚寻找生计。现有500多户,人口2400多人。
上窖:人杰地灵,新中国成立之后到80年代,大部分村民以农为主,在中国0及政府正确领导之下,这片微小土地也哺育出了澄海县第一位将军高祚辉中将,原装甲车部队司令员。
随着全国改革开放潮流发展,众乡亲从事工商仕农,和衷共济,致力发展第二、三产业,从原来纯农乡村逐步发展成为工贸行业,现已有规模以上企业,汕头市韩江机械公司和佳宜纺织有限公司二家,也创涌出一大批初具规模以上企业和厂场。上窖社区逐步迈向城市化格局。
上窖居委一贯重视教育事业和群众文化生活,连年来举办篮球联赛及灯谜会活动,丰富社区文明精神建设,积极培养精英人才,在廿世纪九十年代得到海外赤子大力相助和本村各届热心人士支持兴建了玉窖华侨学校。并设立教育基金会,实行奖学奖教制度,提高了教育质量及管理水平。仅2009年上窖藉学生考上硕士生1名,本科生12名,大专生7人,考上区重点高中17人。
上窖居委长期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致力发展经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走以工业为主体的道路,不断改善投资环境,被评为区级生态示范村,规范各项管理措施,争创“六好”社区条件。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实现产业优化和升级,并以骨干企业为龙头,以名牌产品为依托,以资产为纽带,不断壮大经济总量,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仅2010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63亿元。集体收入604683元,群众生活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上级下达各项任务指标基本能够完成。
上窖社区附近有澄海神山、陈慈黉故居、名贤余氏家庙、德华民俗文化公园、樟林天后圣母庙等旅游景点,有橄榄菜、酸咸菜、东里猪脚饭、卤鹅、猪头粽等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