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吴村
三吴包括后吴、簟厝、砻臂崛三个自然村,村民皆吴姓,故称三吴。昔日,这里有后湖吴、安边林、风围后黄、月宫池吴、湖乾张、新湖吴和后谢7个自然村,统称七社。后七村或并或散,已知清末已演变为后吴,簟厝,砻臂崛三个村落。3个自然村的吴姓来历不同。后吴吴姓先祖吴千国于明万历年间(1573-1619)从福建梅州到此定居。簟厝吴姓先祖吴确守于明隆庆年间(1567-1572)从海阳县登云都的银湖迁至新湖定居,因清末该村有四大富户,用簟盛银元,人称四大簟,新湖因而演化为簟厝。砻臂崛因村前有一池塘,状似砻臂,故称。砻臂崛吴先祖于明末从福建莆田迁来。
三吴村位于江东洲渚中部,北连洋光村,西连独树、上庄村,东邻李处湖,与仙坪田村相望,南抵江东中学。村域面积约500亩,耕地面积约380亩,土质较好,适宜种植经济作物。
后吴村自先祖千国传承至今17代,现全村113户,人口496人。第11代时,成藐公有一子迁至圆山东南麓定居,形成现在的山门口村。又有一子迁至澄海东里开创基业。
新湖村先祖确守公,原系银湖村人,京考得中探花,因在银湖村房族小而被人看不起,明正德五年(1510年)到江东创村,当时曾得官赐田地1000亩,传承至今22代,现全村67户,人口311人。先祖创乡时,于村前池塘绕池种了八棵榕树(当地称为成树),至今已近500年,大榕树还枝叶繁茂,四季常绿,成为新湖村的特色标志。
砻臂崛村自先祖南庭公创村,传承至今13代,现全村30户,人口126人。
三吴村村民多以农为主,主种水稻,配种甘蔗、黄麻、花生、小麦等。改革开放以来,村民主要种植蔬菜、玉米和培育农作物种子。工副业生产较为单薄。昔时妇女都从事抽纱,刺绣等手工工艺。1980年以后,办起三家小规模服装厂,从业人员约300人,主要从事来料加工。2005年村民人均纯收入4189元。
三吴村从古到今都重视教育。昔时,各自然村断断续续办过私塾。1935年,三个村合办较有规模的学堂,后办为小学。地址在后吴村的祠堂。新中国成立后,1952年村里小学合并到东洲小学。1964年东洲小学又拆为东光、仙坪田、三吴三所小学。三吴小学办在后吴祠堂。1997年下半年,村管理区领导一班人,看到校舍已不能适应日益发展的教育形势的需要,决定建设新校舍,经多方集资,于1998年3月建成楼房式教学楼一座,二层六间教室,建筑面积约450平方米。管理区原有办公楼一座也作为学校办公楼和教师用房。2005年,学校有6个教学班,学生约120人,教师8人。1980年以来,全村已有大学毕业生29人。他们都从事各项工作。有的颇有成就,吴焕亮父女就是其中之一:吴焕亮1983年任正团级军官,1986年至1997年任佛山石湾区委副书记,纪委书记,1998年任佛山市政协常委至退休。其女吴戎倩获华南师范大学法学学位和华中科技大学行政管理硕士学位。
新中国成立后,三吴村文化活动都很活跃。1950年,村私塾教师辜先生会编剧,村民吴锡炎,吴锡泉,吴钦裕等人带头自发组织起业余潮剧社,演出潮剧。参加剧社人员不计报酬,凭一股热情进行业余排练,多次在村里演出,引了周边很多村民前来观看。1952年以后,到江东的谢渡村、前溪村、东洲村,独树村等大村演出,好评连声。1953年曾到浮洋的塘东村参加三个剧社的比赛演出获奖旗一面。1967年0期间由学校主办的文艺宣传队,也是以原剧社一些老演员为基础组建起来的,演出水平也较高。村民组织起来的弦乐组,锣鼓队,也都经常开展活动。锣鼓队在每年春节和元宵节都举行文化-。村自办广播设备一套。村里至今还保存原著名的三正顺潮剧团的戏囊2只。
村里卫生工作向来良好。村有保健站,设有预防控制流行性疾病的专门机构,配备专人负责。2005年有60%的村民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村里设立清洁卫生专业队伍,村前村后,大道小巷都整洁卫生。
三吴村人民具有光荣的革命斗争传统。1993年潮州市人民政府审定三吴村为解放战争游击根据地。
三吴村附近有张氏宗祠、独树庄氏宗祠、潮安三元塔、龙湖古寨、凤凰天池等旅游景点。有凤凰单丛、潮汕贡菜、潮汕橄榄菜、大吴泥塑、“后陇红”番薯等特产。
三吴包括后吴、簟厝、砻臂崛三个自然村,村民皆吴姓,故称三吴。昔日,这里有后湖吴、安边林、风围后黄、月宫池吴、湖乾张、新湖吴和后谢7个自然村,统称七社。后七村或并或散,已知清末已演变为后吴,簟厝,砻臂崛三个村落。3个自然村的吴姓来历不同。后吴吴姓先祖吴千国于明万历年间(1573-1619)从福建梅州到此定居。簟厝吴姓先祖吴确守于明隆庆年间(1567-1572)从海阳县登云都的银湖迁至新湖定居,因清末该村有四大富户,用簟盛银元,人称四大簟,新湖因而演化为簟厝。砻臂崛因村前有一池塘,状似砻臂,故称。砻臂崛吴先祖于明末从福建莆田迁来。
三吴村位于江东洲渚中部,北连洋光村,西连独树、上庄村,东邻李处湖,与仙坪田村相望,南抵江东中学。村域面积约500亩,耕地面积约380亩,土质较好,适宜种植经济作物。
后吴村自先祖千国传承至今17代,现全村113户,人口496人。第11代时,成藐公有一子迁至圆山东南麓定居,形成现在的山门口村。又有一子迁至澄海东里开创基业。
新湖村先祖确守公,原系银湖村人,京考得中探花,因在银湖村房族小而被人看不起,明正德五年(1510年)到江东创村,当时曾得官赐田地1000亩,传承至今22代,现全村67户,人口311人。先祖创乡时,于村前池塘绕池种了八棵榕树(当地称为成树),至今已近500年,大榕树还枝叶繁茂,四季常绿,成为新湖村的特色标志。
砻臂崛村自先祖南庭公创村,传承至今13代,现全村30户,人口126人。
三吴村村民多以农为主,主种水稻,配种甘蔗、黄麻、花生、小麦等。改革开放以来,村民主要种植蔬菜、玉米和培育农作物种子。工副业生产较为单薄。昔时妇女都从事抽纱,刺绣等手工工艺。1980年以后,办起三家小规模服装厂,从业人员约300人,主要从事来料加工。2005年村民人均纯收入4189元。
三吴村从古到今都重视教育。昔时,各自然村断断续续办过私塾。1935年,三个村合办较有规模的学堂,后办为小学。地址在后吴村的祠堂。新中国成立后,1952年村里小学合并到东洲小学。1964年东洲小学又拆为东光、仙坪田、三吴三所小学。三吴小学办在后吴祠堂。1997年下半年,村管理区领导一班人,看到校舍已不能适应日益发展的教育形势的需要,决定建设新校舍,经多方集资,于1998年3月建成楼房式教学楼一座,二层六间教室,建筑面积约450平方米。管理区原有办公楼一座也作为学校办公楼和教师用房。2005年,学校有6个教学班,学生约120人,教师8人。1980年以来,全村已有大学毕业生29人。他们都从事各项工作。有的颇有成就,吴焕亮父女就是其中之一:吴焕亮1983年任正团级军官,1986年至1997年任佛山石湾区委副书记,纪委书记,1998年任佛山市政协常委至退休。其女吴戎倩获华南师范大学法学学位和华中科技大学行政管理硕士学位。
新中国成立后,三吴村文化活动都很活跃。1950年,村私塾教师辜先生会编剧,村民吴锡炎,吴锡泉,吴钦裕等人带头自发组织起业余潮剧社,演出潮剧。参加剧社人员不计报酬,凭一股热情进行业余排练,多次在村里演出,引了周边很多村民前来观看。1952年以后,到江东的谢渡村、前溪村、东洲村,独树村等大村演出,好评连声。1953年曾到浮洋的塘东村参加三个剧社的比赛演出获奖旗一面。1967年0期间由学校主办的文艺宣传队,也是以原剧社一些老演员为基础组建起来的,演出水平也较高。村民组织起来的弦乐组,锣鼓队,也都经常开展活动。锣鼓队在每年春节和元宵节都举行文化-。村自办广播设备一套。村里至今还保存原著名的三正顺潮剧团的戏囊2只。
村里卫生工作向来良好。村有保健站,设有预防控制流行性疾病的专门机构,配备专人负责。2005年有60%的村民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村里设立清洁卫生专业队伍,村前村后,大道小巷都整洁卫生。
三吴村人民具有光荣的革命斗争传统。1993年潮州市人民政府审定三吴村为解放战争游击根据地。
三吴村附近有张氏宗祠、独树庄氏宗祠、潮安三元塔、龙湖古寨、凤凰天池等旅游景点。有凤凰单丛、潮汕贡菜、潮汕橄榄菜、大吴泥塑、“后陇红”番薯等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