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区东凤镇堤边村

旅景地名网  [ 字体: ] [ 手机版 ]
地名:堤边村隶属:东凤镇
区划代码:445103109227代码前6位:445103
长途区号:0768 邮政编码:521000
车牌号码:粤U行政级别:村
堤边村相关网站:
  堤边村
  堤边村位于韩江之滨,潮汕护堤公路旁,南邻王厝陇村,北面与黄厝尾村毗邻,西邻龙甲村,属于潮安区城区规划区,距东凤镇政府6公里多。截止2013年全村有280户,总人口1220人。
  该村始建于明朝初期,是鳌头旧乡一世祖派系第九世祖迁来定居的。因背靠韩江堤围而得名。堤边村向来属南桂都——东凤镇。民国19年(公元1930年)为下桂乡所辖。1940年日伪统治时期属鳌头联乡,1946年与黄厝尾村合为桂南乡第16保,建国初期为王厝陇农协会第一分会,1954年独立建制为堤边大队,1983年改称乡民政府,1987年改称堤边村村委会,1991年改设管理区,1998年又设村委会。|
  该村一向以农为主,是潮汕平原水稻高产片之一,历来对农业生产颇有研究,1979年大搞农田间套种,由于合理密植,土地利用率高,效益提高快,是当时农田生产的一面旗帜,联合国农业考察团(13个国家组成的农业专家)曾前来参观,其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在国际电台电视新闻中有过专题报道。
  该村村民勤劳智慧,充分利用毗邻韩江的独特优势,大力发展水上运输业。早在抗日战争之前,村民便用小木船在韩江搞客货运输。到了1966年,发展为由村集体投资,用大木船进行水上运输;1971年全村的木船队有15艘,总载重量达320吨;1981年改为机帆船,载重量增加到350吨,以潮、澄、揭等线路为主,大搞水上运输。为了解决劳力出路,又开辟了新的生财门路:乡里组织了砌石队,奔赴东莞、惠阳等地承包建筑工程。当时外出打工的青壮年劳力多达200多人,还有不少村民到外地当老农,传授农业生产技术。乡村工农业总收入大幅度增长,村民的生活水平也大大提高。至2013年,这个纯农小村庄,已在当地脱颖而出,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全村工农业产值突破1亿元,人均收入9000元,村民生活小康。堤边村被列为区、镇农村改革的试点单位之一。
  该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发展。1971年以来,该村建设了粮食加工厂、拖拉机房、集体抽纱场、学校和村政府办公地址,建筑面积达到了4050平方米。村民也开始建设新房子,目前有98%的村民住上了新房。1984年堤边村由华侨捐资3万多元建成一座面积400平方米的老人活动场。2002年,村自筹资金80多万,建设村办公址;2012年,该村自筹资金150多万建设村文化活动场所。
  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该村越来越重视教育事业。在建国期间,本村的学生要到王厝陇村寄读,存在很多困难与不便。1995年,村新建一所高标准的学校,配套有教学楼、礼堂、操场等各种教学设施。村还大力支持幼儿园的发展,兴学育才,具有较强前瞻性。目前,该村“心心”幼儿园在读幼儿400多人,教职工20多人,2013年被评为市规范化幼儿园、市一级幼儿园。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村民文化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据统计,至2013年全村有小学学历495人,初中学历140人,高中学历46人,大中专毕业生有152人(其中大学毕业生140人,中专生12人)。
  堤边村这个小村庄,在党的改革开放大潮中,村民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各项事业蒸蒸日上,实现堤连南北富路宽,边接韩江兴旺达。
  

  堤边村附近有龙湖古寨凤凰天池龙湖寨建筑群王大宝墓凤翔峡原始生态旅游区等旅游景点,有凤凰单丛潮汕贡菜潮汕橄榄菜大吴泥塑“后陇红”番薯等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