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况
红玉村地处永登县中川镇南部,秦王川腹地,位于兰州中川空港循环经济产业园规划控制范围的现代农业区内,南临产业园快速道路,属产业园与航空港的过渡带,离省城兰州市区61公里、永登县城63公里,距镇政府2公里。红玉村是引大工程移民新建村,2006年被省、市列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现有3个村民小组,316户,1290人,原有耕地2980亩,因兰州空港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征地,现有耕地1230亩,主要种植作物有小麦、啤酒大麦和蚕豆等。在2005年实施了整村推进扶贫开发项目,全村发展起了肉牛、肉羊、奶牛等养殖业,农业生产结构发生了变化。并依托产业园建设兴起了“农家乐”型餐饮服务业,输转了一批富余劳务力,2006年,全村总产值达到375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750元。
二、新农村建设进展情况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做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部署后,引起了红玉村干部群众的强烈反响,激发起了他们发展村域经济、改善居住环境的热情,同时,思想观念也正在发生着深刻转变。产业园的开发建设为红玉村新农村建设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新农村试点的确定更是让红玉村具有了坚强的外力支持。为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红玉村确定了一年完善基础设施、二年培育支柱产业、五年发生根本变样的奋斗目标。从2006年至今,在上级党和政府的关心支持下,红玉村实施了一批重要建设项目,实现了一年完善基础设施的阶段性目标,并确定了村支柱产业的发展方向,使新农村建设迈开了步伐。
1、新村建设成效显著。红玉村结合产业园征地拆迁,在新农村建设0整合各类建设资金1846.6万元,其中,市级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150万元,部门整合资金478.6万元,群众自筹资金1218万元。一是投资3.04万元完成村庄规划编制;二是投资45万元架设农电线路4.3公里,三是投资240万元铺设输水管道16.6公里,完成自来水入户,三是投资250万元硬化通村道路及村庄道路3.5公里,硬化面积46963㎡;四是投资61.96万元建成占地面积7.5亩,建筑面积1200㎡的集村委会、幼儿园、卫生所、图书室于一体的文化活动中心,五是投资1116万元新建民宅186户,其中小二楼45户,平房141院。六是开展科技培训,提高村民科技文化素质。另外投资77万元正在对新村庄进行美化、绿化、亮化,争取到国债资金21.6万元,计划建设沼气池180座,正在启动建设。随着这一批新村基础设施的建成,使红玉村居住环境、生活条件得到大力改善,有力的推动了新农村建设。
2、产业发展方向已经确定。耕地减少后,红玉村今后产业发展如何定位,不仅是干部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上级党委、政府关心的一件大事。为此,红玉村“两委”班子通过认真调查研究、征求群众意见,从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考虑,立足于良好的区位优势、便利的灌溉条件,确定了“猪——沼——果(蔬)”的产业发展模式,计划在2007年和2008年两年中投资300万元建造日光温室250座,发展红提葡萄等绿色果蔬,引进育肥猪300头,同时,依托产业园建设扩大劳务输转规模,使在产业园务工的人数超过200人,建立日光温室果蔬种植、育肥猪养殖、劳务输转三大支柱产业。同时,以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为重点,大力实施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到2009年,使全村果蔬产量达到75万斤,产值达到150万元;生猪养殖规模达到600头,产值达到50万元;劳务输转人数达到300人,劳务收入达到240万元;年培训农业实用技术300人次。此产业发展方向得到了有关部门的肯定,并计划给予一定的扶持。
3、社会公益事业健康发展。一是通过认真贯彻落实“两免一补”政策,普及和巩固了九年义务教育,使全村适龄儿童小学和初中入学率达到100%。二是通过多方争取,配齐了村卫生所工作人员和诊疗药械,完善了服务功能,提升了服务水平,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2%,基本保证了群众看病就医需要。三是以稳定低生育水平,提升人口素质为目标,积极配合镇计生服务所开展了环、孕情到村服务,方便了育龄妇女,全村计划外生育现象明显减少,通过落实奖励扶助制度和“少生快富”扶贫工程,使计划生育对象户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一定改善,从而提升了计划生育工作水平。四是为切实搞好救灾救济工作,积极配合县、镇建立起了以最低生活保障为基础,养老救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法律救助、计生救助等专项救助相配套的比较健全的新型社会救助和保障体系。
4、村务管理日趋民主、科学。一是完善了村民自治机制,建立了村民理事会、监事会等村民自治组织和村务公开监督小组、民主理财小组等监督组织,健全了村规民约、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财务公开和民主理财等基层民主管理制度,保障了农民群众对集体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建立了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民主决策机制,保障了产业园征地及补偿金顺利发放。通过开展普法教育增强了农民群众的法制观念,强化了他们依法维护权益的能力和履行义务的责任,为妥善处理村内各种矛盾纠纷,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二是党支部班子建设得到加强。红玉村从创建高素质的村级领导班子入手,使村级组织的协调、管理、服务水平和帮助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的能力显著提升。完善了“一制三化”(村党支部领导下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党支部工作规范化、村民自治法制化、民主监督程序化)工作机制,靠实了党员干部“两带三为”(带着感情、带着责任,为民造福、为民解困、为民排忧)责任,通过开展“三项培养”(把党员培养成致富带头人、把致富带头人培养成党员、把优秀党员致富带头人培养成党的农村基层干部)活动,扩大了基层民主,强化了服务管理,有力地推进了村级民主政治建设进程。
三、几点体会
通过近几年的实践探索,我们认为要搞好新农村建设,应该具备以下五个条件:
1、要有一个带领群众的好班子。新农村建设需要一支了解农村实际,对三农有深厚感情,群众信赖,富有创新精神,扎实肯干,具有一定领导能力的村级干部队伍。通过培养、锻炼使他们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领导力量和中坚力量。为此,要进一步培养、吸收一批德才兼备,扎根于农村基层,热心服务“三农”的村社干部,增强村、社干部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组织力和凝聚力。要进一步加强村级“两委”班子建设,通过“双培双带”等有效载体,把一些在群众中威信高、素质高、懂经营、敢于干事、善于成事的能人请到村官民头的位置上来。
2、要有一个谋划发展的好思路。新农村建设内容广泛,涉及面广,时间长,任务量大,因此需要一个好的建设思路,能够全面把握,审时度势,指导实践。首先,这个思路应该跳出“三农“,而不脱离“三农”,适应时代发展需要,涵盖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即发展现代农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发展农村各项事业。其次,这个思路应该指出建设新农村要坚持什么原则。我认为最重要的四条:一是政府支持引导;二是充分尊重农民群众意愿,发挥主体作用;三是抓住农民增收这个关键;四是突出重点,分步推进。其次,这个思路要制定一个目标。要根据各自的发展现状,确定任务,制定目标,引导群众向这个方向迈进。第四,这个思路要有措施任务。针对农业发展的重点问题,要根据本地区实际,探索一条走特色现代农业的路子,一要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附加值,走农产品深加工的路子;二要走市场化的路子,让市场来评判农产品优劣;三要开拓市场营销路子,让好东西卖上好价钱。针对农民增收的难点问题,首先加大劳动培训和劳务输出,转移农业富余劳动力。
3、要有一个指导建设的好规划。要突出“长远性”和全面性“根据农业发展新阶段的新形势、新任务,我们不仅要制定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的长远规划、五年规划和近期规划,同时在规划编制工作中准确的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本质要求,结合实际,从思想观念、体制机制、政策措施等方面全面落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的各项目标。要根据工作实际制定出一个操作性强、适度超前的规划。规划要涉及以下内容有:一是农业产业化经营。要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农业发展水平,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目标和任务措施、寻求发展途径。二是农村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建设。要制定建设规划、搞好建设计划。既要克服不考虑长远只顾眼前需要的低水平建设又要防止贪大求洋的形象工程。三是农民素质提升。要制定农民素质提升计划,加大对农村教育事业投入,巩固九年制义务教育,造就新一代农民。强化农业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在发展现代农业的同时,剥离出更多农业富余劳动力从事非农行业。四是社会各项事业。本着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制定文化、教育、科技、人口、社会保障等社会各项事业规划。
4、要有一个适合建设的好氛围。一是全社会广泛参与。要形成由农业、城建、国土、教育、文化、卫生等职能部门参与的政府支持协调机制和农民群众积极支持的建设氛围。让农民群众明确什么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如何建设新农村,政府将干些什么,农民要做什么。城建、国土部门要指导搞好规划指导,基础设施和村庄建设要遵循科学性、有序性。教育、文化部门要本着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素质保障的目的,加快农村教育文化事业发展。卫生部门要进一步完善、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切实解决农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公安、-门切实加强社会治安管理,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为新农村建设营造一个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5、要有一个努力建设的好群体。无论做什么事,首先要有一个好的主体,否则无论具备多好的外部条件,都不能圆满的实现预期目标。因此,建设新农村要有一个能够承担建设任务的好的农民群体。首先,要有良好的文化和道德素质,能够领会建设思路,发展农业生产。其次,要有集体观念、大局意识,关心公共事务,积极参与村社事务管理。第三,要能吃苦耐劳,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有发家致富的本领。第四,要遵纪守法,是建设良好社会环境的推动力量。
、
红玉村地处永登县中川镇南部,秦王川腹地,位于兰州中川空港循环经济产业园规划控制范围的现代农业区内,南临产业园快速道路,属产业园与航空港的过渡带,离省城兰州市区61公里、永登县城63公里,距镇政府2公里。红玉村是引大工程移民新建村,2006年被省、市列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现有3个村民小组,316户,1290人,原有耕地2980亩,因兰州空港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征地,现有耕地1230亩,主要种植作物有小麦、啤酒大麦和蚕豆等。在2005年实施了整村推进扶贫开发项目,全村发展起了肉牛、肉羊、奶牛等养殖业,农业生产结构发生了变化。并依托产业园建设兴起了“农家乐”型餐饮服务业,输转了一批富余劳务力,2006年,全村总产值达到375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750元。
二、新农村建设进展情况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做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部署后,引起了红玉村干部群众的强烈反响,激发起了他们发展村域经济、改善居住环境的热情,同时,思想观念也正在发生着深刻转变。产业园的开发建设为红玉村新农村建设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新农村试点的确定更是让红玉村具有了坚强的外力支持。为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红玉村确定了一年完善基础设施、二年培育支柱产业、五年发生根本变样的奋斗目标。从2006年至今,在上级党和政府的关心支持下,红玉村实施了一批重要建设项目,实现了一年完善基础设施的阶段性目标,并确定了村支柱产业的发展方向,使新农村建设迈开了步伐。
1、新村建设成效显著。红玉村结合产业园征地拆迁,在新农村建设0整合各类建设资金1846.6万元,其中,市级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150万元,部门整合资金478.6万元,群众自筹资金1218万元。一是投资3.04万元完成村庄规划编制;二是投资45万元架设农电线路4.3公里,三是投资240万元铺设输水管道16.6公里,完成自来水入户,三是投资250万元硬化通村道路及村庄道路3.5公里,硬化面积46963㎡;四是投资61.96万元建成占地面积7.5亩,建筑面积1200㎡的集村委会、幼儿园、卫生所、图书室于一体的文化活动中心,五是投资1116万元新建民宅186户,其中小二楼45户,平房141院。六是开展科技培训,提高村民科技文化素质。另外投资77万元正在对新村庄进行美化、绿化、亮化,争取到国债资金21.6万元,计划建设沼气池180座,正在启动建设。随着这一批新村基础设施的建成,使红玉村居住环境、生活条件得到大力改善,有力的推动了新农村建设。
2、产业发展方向已经确定。耕地减少后,红玉村今后产业发展如何定位,不仅是干部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上级党委、政府关心的一件大事。为此,红玉村“两委”班子通过认真调查研究、征求群众意见,从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考虑,立足于良好的区位优势、便利的灌溉条件,确定了“猪——沼——果(蔬)”的产业发展模式,计划在2007年和2008年两年中投资300万元建造日光温室250座,发展红提葡萄等绿色果蔬,引进育肥猪300头,同时,依托产业园建设扩大劳务输转规模,使在产业园务工的人数超过200人,建立日光温室果蔬种植、育肥猪养殖、劳务输转三大支柱产业。同时,以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为重点,大力实施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到2009年,使全村果蔬产量达到75万斤,产值达到150万元;生猪养殖规模达到600头,产值达到50万元;劳务输转人数达到300人,劳务收入达到240万元;年培训农业实用技术300人次。此产业发展方向得到了有关部门的肯定,并计划给予一定的扶持。
3、社会公益事业健康发展。一是通过认真贯彻落实“两免一补”政策,普及和巩固了九年义务教育,使全村适龄儿童小学和初中入学率达到100%。二是通过多方争取,配齐了村卫生所工作人员和诊疗药械,完善了服务功能,提升了服务水平,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2%,基本保证了群众看病就医需要。三是以稳定低生育水平,提升人口素质为目标,积极配合镇计生服务所开展了环、孕情到村服务,方便了育龄妇女,全村计划外生育现象明显减少,通过落实奖励扶助制度和“少生快富”扶贫工程,使计划生育对象户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一定改善,从而提升了计划生育工作水平。四是为切实搞好救灾救济工作,积极配合县、镇建立起了以最低生活保障为基础,养老救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法律救助、计生救助等专项救助相配套的比较健全的新型社会救助和保障体系。
4、村务管理日趋民主、科学。一是完善了村民自治机制,建立了村民理事会、监事会等村民自治组织和村务公开监督小组、民主理财小组等监督组织,健全了村规民约、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财务公开和民主理财等基层民主管理制度,保障了农民群众对集体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建立了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民主决策机制,保障了产业园征地及补偿金顺利发放。通过开展普法教育增强了农民群众的法制观念,强化了他们依法维护权益的能力和履行义务的责任,为妥善处理村内各种矛盾纠纷,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二是党支部班子建设得到加强。红玉村从创建高素质的村级领导班子入手,使村级组织的协调、管理、服务水平和帮助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的能力显著提升。完善了“一制三化”(村党支部领导下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党支部工作规范化、村民自治法制化、民主监督程序化)工作机制,靠实了党员干部“两带三为”(带着感情、带着责任,为民造福、为民解困、为民排忧)责任,通过开展“三项培养”(把党员培养成致富带头人、把致富带头人培养成党员、把优秀党员致富带头人培养成党的农村基层干部)活动,扩大了基层民主,强化了服务管理,有力地推进了村级民主政治建设进程。
三、几点体会
通过近几年的实践探索,我们认为要搞好新农村建设,应该具备以下五个条件:
1、要有一个带领群众的好班子。新农村建设需要一支了解农村实际,对三农有深厚感情,群众信赖,富有创新精神,扎实肯干,具有一定领导能力的村级干部队伍。通过培养、锻炼使他们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领导力量和中坚力量。为此,要进一步培养、吸收一批德才兼备,扎根于农村基层,热心服务“三农”的村社干部,增强村、社干部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组织力和凝聚力。要进一步加强村级“两委”班子建设,通过“双培双带”等有效载体,把一些在群众中威信高、素质高、懂经营、敢于干事、善于成事的能人请到村官民头的位置上来。
2、要有一个谋划发展的好思路。新农村建设内容广泛,涉及面广,时间长,任务量大,因此需要一个好的建设思路,能够全面把握,审时度势,指导实践。首先,这个思路应该跳出“三农“,而不脱离“三农”,适应时代发展需要,涵盖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即发展现代农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发展农村各项事业。其次,这个思路应该指出建设新农村要坚持什么原则。我认为最重要的四条:一是政府支持引导;二是充分尊重农民群众意愿,发挥主体作用;三是抓住农民增收这个关键;四是突出重点,分步推进。其次,这个思路要制定一个目标。要根据各自的发展现状,确定任务,制定目标,引导群众向这个方向迈进。第四,这个思路要有措施任务。针对农业发展的重点问题,要根据本地区实际,探索一条走特色现代农业的路子,一要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附加值,走农产品深加工的路子;二要走市场化的路子,让市场来评判农产品优劣;三要开拓市场营销路子,让好东西卖上好价钱。针对农民增收的难点问题,首先加大劳动培训和劳务输出,转移农业富余劳动力。
3、要有一个指导建设的好规划。要突出“长远性”和全面性“根据农业发展新阶段的新形势、新任务,我们不仅要制定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的长远规划、五年规划和近期规划,同时在规划编制工作中准确的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本质要求,结合实际,从思想观念、体制机制、政策措施等方面全面落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的各项目标。要根据工作实际制定出一个操作性强、适度超前的规划。规划要涉及以下内容有:一是农业产业化经营。要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农业发展水平,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目标和任务措施、寻求发展途径。二是农村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建设。要制定建设规划、搞好建设计划。既要克服不考虑长远只顾眼前需要的低水平建设又要防止贪大求洋的形象工程。三是农民素质提升。要制定农民素质提升计划,加大对农村教育事业投入,巩固九年制义务教育,造就新一代农民。强化农业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在发展现代农业的同时,剥离出更多农业富余劳动力从事非农行业。四是社会各项事业。本着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制定文化、教育、科技、人口、社会保障等社会各项事业规划。
4、要有一个适合建设的好氛围。一是全社会广泛参与。要形成由农业、城建、国土、教育、文化、卫生等职能部门参与的政府支持协调机制和农民群众积极支持的建设氛围。让农民群众明确什么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如何建设新农村,政府将干些什么,农民要做什么。城建、国土部门要指导搞好规划指导,基础设施和村庄建设要遵循科学性、有序性。教育、文化部门要本着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素质保障的目的,加快农村教育文化事业发展。卫生部门要进一步完善、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切实解决农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公安、-门切实加强社会治安管理,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为新农村建设营造一个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5、要有一个努力建设的好群体。无论做什么事,首先要有一个好的主体,否则无论具备多好的外部条件,都不能圆满的实现预期目标。因此,建设新农村要有一个能够承担建设任务的好的农民群体。首先,要有良好的文化和道德素质,能够领会建设思路,发展农业生产。其次,要有集体观念、大局意识,关心公共事务,积极参与村社事务管理。第三,要能吃苦耐劳,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有发家致富的本领。第四,要遵纪守法,是建设良好社会环境的推动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