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
红古社区 | ~001 | 镇中心区 | 红古社区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21,为镇中心区。…[详细] |
旋子村 | ~200 | 村庄 | 旋子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王家口村 | ~201 | 村庄 | 王家口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米家台村 | ~202 | 村庄 | 米家台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薛家村 | ~203 | 村庄 | 薛家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水车湾村 | ~204 | 村庄 | 水车湾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新建村 | ~205 | 村庄 | 新建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红古村 | ~206 | 村庄 | 红古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新庄村 | ~207 | 村庄 | 新庄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红古乡位于兰州市区西郊,东接花庄镇,西连海石湾镇,南临青海省,北与永登县七山乡毗邻,地理位置非常优越。境内气候温和,水源充沛,土壤肥沃,物产丰富,自古就是历史文化名地。境内交通便利,兰青铁路、109国道、兰海高速公路纵贯全境。
全乡区域面积114平方公里,人口1.4万人。辖旋子、王家口、米家台、薛家、水车湾、新建、红古、新庄8个行政村,1个社区居委会,有耕地1.6万计较(其中水浇地1.3万亩均已实现自流灌溉)。境内平均海拔1668米,大陆季风气候明显,年平均日照2350?2610小时,年平均降水量为290?360毫升。无霜期146?175天。气候温和,日照充足,是理想的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基地。
红古乡历史悠久,是唐蕃古道的重镇之一。据传,“红古”一名源于所辖行政村红古城。当时,红古城原地名叫“古城”,但由于湟水河道的南移,使得“古城”这座防守边陲的古城,变成了易攻难守的孤城,不再适应当时的战略需要。故守城将士又将城池迁筑于东面地势比较险要而又临河的山口处。新建的城叫“新古城”,该新城守将又在紧连接的东护山顶上,修建了大型土筑防御工事和烽火台,与城墙相互辉映,形成了犄角之势。当年边陲驻城守将是中原汉族人,但由于当地少数民族百姓对汉语的部分口音说不准,故将“新古城”的“新”误读成了“红”字。这样日久天长,便慢慢将“新古”叫成了“红古”。.
全乡区域面积114平方公里,人口1.4万人。辖旋子、王家口、米家台、薛家、水车湾、新建、红古、新庄8个行政村,1个社区居委会,有耕地1.6万计较(其中水浇地1.3万亩均已实现自流灌溉)。境内平均海拔1668米,大陆季风气候明显,年平均日照2350?2610小时,年平均降水量为290?360毫升。无霜期146?175天。气候温和,日照充足,是理想的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基地。
红古乡历史悠久,是唐蕃古道的重镇之一。据传,“红古”一名源于所辖行政村红古城。当时,红古城原地名叫“古城”,但由于湟水河道的南移,使得“古城”这座防守边陲的古城,变成了易攻难守的孤城,不再适应当时的战略需要。故守城将士又将城池迁筑于东面地势比较险要而又临河的山口处。新建的城叫“新古城”,该新城守将又在紧连接的东护山顶上,修建了大型土筑防御工事和烽火台,与城墙相互辉映,形成了犄角之势。当年边陲驻城守将是中原汉族人,但由于当地少数民族百姓对汉语的部分口音说不准,故将“新古城”的“新”误读成了“红”字。这样日久天长,便慢慢将“新古”叫成了“红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