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
石坪村 | ~201 | 镇中心区 | 石坪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21,为镇中心区。…[详细] |
董堡村 | ~202 | 村庄 | 董堡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上硬王村 | ~203 | 村庄 | 上硬王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湾儿河村 | ~204 | 村庄 | 湾儿河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石沟村 | ~205 | 村庄 | 石沟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柴家湾村 | ~206 | 村庄 | 柴家湾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马家湾村 | ~207 | 村庄 | 马家湾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冯寨村 | ~208 | 村庄 | 冯寨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
燕珍村 | ~209 | 村庄 | 燕珍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颉刘家村 | ~210 | 村庄 | 颉刘家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莲花台村 | ~211 | 村庄 | 莲花台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海子湾村 | ~212 | 村庄 | 海子湾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四方咀村 | ~213 | 村庄 | 四方咀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陈家湾村 | ~214 | 村庄 | 陈家湾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郭家湾村 | ~215 | 村庄 | 郭家湾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马家河村 | ~216 | 村庄 | 马家河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朱阳山村 | ~217 | 村庄 | 朱阳山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马家山村 | ~218 | 村庄 | 马家山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红凡沟村 | ~219 | 村庄 | 红凡沟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姚家山村 | ~220 | 村庄 | 姚家山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鸡毛峡村 | ~221 | 村庄 | 鸡毛峡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甘谷县辖乡。
1951年设西坪乡,1958年改为公社,1983年复设乡。甘谷县商品薯类生产基地。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城28.5公里。面积116平方公里,人口1.6万。县级公路与310国道相通。辖石坪、郭家湾、鸡毛峡、姚家山、红凡沟、马家山、马家河、陈家湾、朱阳纁、四方嘴、海子湾、莲花台、颉刘家、燕珍、冯寨、上硬王、董堡、柴家湾、马家湾、湾儿河、石沟21个村委会。农业主产小麦、薯类、玉米,少量种植莜麦、胡麻等。1957年,石坪村出土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之文物——人面鲵鱼陶壶,泥质红陶墨彩,代表了黄河上游新石器时代的陶器风格。.
1951年设西坪乡,1958年改为公社,1983年复设乡。甘谷县商品薯类生产基地。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城28.5公里。面积116平方公里,人口1.6万。县级公路与310国道相通。辖石坪、郭家湾、鸡毛峡、姚家山、红凡沟、马家山、马家河、陈家湾、朱阳纁、四方嘴、海子湾、莲花台、颉刘家、燕珍、冯寨、上硬王、董堡、柴家湾、马家湾、湾儿河、石沟21个村委会。农业主产小麦、薯类、玉米,少量种植莜麦、胡麻等。1957年,石坪村出土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之文物——人面鲵鱼陶壶,泥质红陶墨彩,代表了黄河上游新石器时代的陶器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