坪寨村位于梅仙镇东部,与镇政府隔河相望,距镇区所在地2公里,南邻梅营村,北接源湖村。全村下辖6个自然村,23个村民小组,总户数673户,总人口2889人,其中男1477人,女1412人,劳动力1169人。土地总面积13767亩,其中耕地1567亩,林地面积5544亩。2012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9283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6381万元,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902万元,人均纯收入6626元。村民主要收入以务工和从事农副业为主,村内土壤肥沃,盛产花生、蔬菜等经济作物,特别是花生深受各地群众的喜爱。
坪寨村地理区位优势明显,福银高速路尤溪至大排互通口连接线从村中贯穿而过,交通十分便捷,是高速路出口进入我县的一个明亮的窗口,村内土地广阔,坡度较小,非常适宜进行工业园区建设。曾拥有浩泽冶炼、三鑫矿业等十几家矿业公司,形成了下洋工业小区,总面积达360亩,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家,由于规划力度不够,现坪寨村工业发展缓慢
坪寨村资源十分丰富,境内富含铅锌矿、白云石等矿藏,村内发展历史较早,在宋代便有大大小小的土冶炼炼银,当时商业贸易繁荣,在洋中至坪仑自然村之间曾有一条商业街,取名‘珍珠巷’,四乡十里的人都来赶集交易,可见当时的热闹,后遭土匪的洗劫而消亡。
坪寨村是历史有名的干旱村,严重缺水,可利用的耕地还不到一半,特别是近两年,林地大部分被矿山侵占,水源遭破坏,农田无水耕种,部分自然村连饮用水都存在困难。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矿山随意开采,镇村无法统一管理、收费,资源外流,村集体受益小,村民得不到实惠。
坪寨村是一个大村,人口多、底子薄,由于历史条件等原因,造成在外工作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偏少,近年来变化很大,村内公益事业逐渐完善,道路全部实现硬化亮化,投资新建了坪寨小学、饮用水工程,群众的生活条件日渐改善。
位于上洋自然村的古建筑“大福圳”民居,属于清代江南特色民宅,该宅建于清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于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完工,历时16年。占地面积10000多平方米,全宅分为三堂七栋一书院、18个大小厅堂、260多个房间、3个炮台,建筑规模宏大、布局结构合理、建筑风格细腻精致,雕梁彩绘比比皆是,更兼防火、防盗、防匪、防溅等功能,是一座典型的大型防御性古民居,曾被台湾专家称誉:该建筑蕴中华传统建筑之精华、于奇异中独具特色、于平缓中突显峥嵘,实属中华建筑之奇葩;另外,建筑面上还保存有红军北上先遣队路经时留下的宣传标语和-时期的宣传标语等。由于其建筑年代久远,建筑面积庞大,建筑风格突出,有较大文物保护价值和旅游开发价值,现已列为福建省保单位。
坪寨村附近有大福圳民居、红三军团政治部旧址科坑厝、朱子文化园、桂峰古村、侠天下旅游区等旅游景点,有尤溪金柑、尤溪绿笋、尤溪绿茶、尤溪红、尤溪茶籽油等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