埔头村系福州市永泰县大洋镇行政村,位于永泰高盖名山之里,东壶山下,四面群山环抱形如盆地,距县城40公里,村落面积7.6平方公里,全村人口2210人,525户,辖2个自然村,18个村民小组。
[村风村貌]我村村民崇尚戏剧。民国前期曾有“地下墙”高跷、陆地行舟、离地行舟。每逢迎神、庙会或节日庆典活跃于乡间。一九五0年成立龙门业余闽剧团,一九八0年公社改编为“大洋闽剧团”,剧团前后出巡闽清、古田、闽侯及本县各乡镇,演新时期现代戏和古装闽剧优秀传统节目,一直受到群众欢迎。一九八五年剧团停办,文艺队仍活跃于民间。二00一年国庆节,应县文化局邀请赴县城宣传演出,今被列为福州市文化村荣誉。
[历史人文]清末:有能源,字钟沂,同治年间“钦赐恩贡”;齐金,清光绪廿年,甲午马尾海战为国捐躯,追认烈士载入史册。民国期间:汪毓波,名昭麟,号叔度,是港九六桂堂宗亲会发起人之一。民国十六年与-俩参加广州的北伐誓师大会,历任寿宁、政和、南安县长,创办乡国民小学,提出公众造林绿化乡村,深受群众称赞。近代出了不少英才:有博士、硕士、国家级英模、省模和处级干部、高级教师等。
[建筑景观]埔头村现留有清代古民居“五座”。古民居,雕刻古朴典雅,具有独特魅力,引人欣赏,尤其是“汪氏宗祠”座落于埔头村后埔坪,是本村人口居住最密集地方,同时又是文化活动的中心,祠堂始建于明天启远年(公元1621年)内设学馆,1947年重建,至1995年重修,祠宇古朴雄伟壮观,占地面积1832平方米,大厅四梁杠井,七柱全鏠。宽度11.2米,区栋高10.8米,左右两厢房为接待室和史料陈列室,出廊柱胸径近1米,横梁胸径90公分,其高大居全县之首,布局合理,结构严谨,神龛古朴典雅,可供灵牌万位以上,形似仙人掌乃呈祥吉地。1999年被评为福州“十邑名祠”截入名祠大观,2001年被列入县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录入《八闽名祠》,2003年列入《国家宗祠文化大观》,祠联部分在2001年被录入《古今诗文集》。
[基础设施与农业发展状况]本村基础设施较好,全村主干道实现了路面硬化,学校教学楼、电脑室等配备齐全。全村现有水田1500亩,林地9000亩,农副产品基地200亩。
埔头村附近有闽中支队第4与第6中队及大洋游击队驻地旧址、宵洋余氏宗祠、土厝、宝善庄、昇平庄、荣寿庄等旅游景点,有永泰芙蓉李干、永泰芙蓉李、永泰绿茶、永泰柿饼、永泰山茶油等特产。
[村风村貌]我村村民崇尚戏剧。民国前期曾有“地下墙”高跷、陆地行舟、离地行舟。每逢迎神、庙会或节日庆典活跃于乡间。一九五0年成立龙门业余闽剧团,一九八0年公社改编为“大洋闽剧团”,剧团前后出巡闽清、古田、闽侯及本县各乡镇,演新时期现代戏和古装闽剧优秀传统节目,一直受到群众欢迎。一九八五年剧团停办,文艺队仍活跃于民间。二00一年国庆节,应县文化局邀请赴县城宣传演出,今被列为福州市文化村荣誉。
[历史人文]清末:有能源,字钟沂,同治年间“钦赐恩贡”;齐金,清光绪廿年,甲午马尾海战为国捐躯,追认烈士载入史册。民国期间:汪毓波,名昭麟,号叔度,是港九六桂堂宗亲会发起人之一。民国十六年与-俩参加广州的北伐誓师大会,历任寿宁、政和、南安县长,创办乡国民小学,提出公众造林绿化乡村,深受群众称赞。近代出了不少英才:有博士、硕士、国家级英模、省模和处级干部、高级教师等。
[建筑景观]埔头村现留有清代古民居“五座”。古民居,雕刻古朴典雅,具有独特魅力,引人欣赏,尤其是“汪氏宗祠”座落于埔头村后埔坪,是本村人口居住最密集地方,同时又是文化活动的中心,祠堂始建于明天启远年(公元1621年)内设学馆,1947年重建,至1995年重修,祠宇古朴雄伟壮观,占地面积1832平方米,大厅四梁杠井,七柱全鏠。宽度11.2米,区栋高10.8米,左右两厢房为接待室和史料陈列室,出廊柱胸径近1米,横梁胸径90公分,其高大居全县之首,布局合理,结构严谨,神龛古朴典雅,可供灵牌万位以上,形似仙人掌乃呈祥吉地。1999年被评为福州“十邑名祠”截入名祠大观,2001年被列入县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录入《八闽名祠》,2003年列入《国家宗祠文化大观》,祠联部分在2001年被录入《古今诗文集》。
[基础设施与农业发展状况]本村基础设施较好,全村主干道实现了路面硬化,学校教学楼、电脑室等配备齐全。全村现有水田1500亩,林地9000亩,农副产品基地200亩。
埔头村附近有闽中支队第4与第6中队及大洋游击队驻地旧址、宵洋余氏宗祠、土厝、宝善庄、昇平庄、荣寿庄等旅游景点,有永泰芙蓉李干、永泰芙蓉李、永泰绿茶、永泰柿饼、永泰山茶油等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