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
桂象村 | 桂象村位于湖山乡风景秀美的天科、凉伞岽山脚下,两座大山上半部都是国家生态公益保护林。全村1020人,分为二个自然村,其中小象湖520人,分别姓李、姓钟…[详细] | ||
漳溪村 | 漳溪村毗邻湖山乡三来村,西与广东省大埔县西河镇接壤。全村有上村、下村、坑头、洋竹里、虎石等5个自然村。全村人口1400余人,耕地面积1000余亩,山地…[详细] | ||
三来村 | 三来村是湖山乡集镇所在地。 全村辖区面积约8平方公里,全村人口1880多人,有410户人家,有三来州、新溪、合溪三个自然村,全村33个村民小…[详细] | ||
黄坑村 | 黄坑村东与平和县芦溪镇山岗村毗邻,南跟平和县秀峰乡龙岭村接界,距永定县城75公里。有仰天、黄坑、永罗三个自然村,9个村民小组。全村人口256户,120…[详细] | ||
杨山村 | 杨山村东与平和县秀峰乡的龙岭村接壤,一条30米宽的小河九曲十八弯一直向东流,经过十八排到达龙岭村,杨梅乾北走4公里与黄坑村相连,南邻广东省大埔县,从三…[详细] | ||
象湖村 | 象湖村位于永定县湖山乡东南部,村庄座落在天科岽、凉伞岽山脚下。象湖地处两省三县交界,东南与平和县秀峰乡、芦溪镇接壤,西南与广东大埔毗邻,北接湖山乡政府…[详细] | ||
桂坪村 | 桂坪村东与本乡黄坑村和平和县芦溪镇接壤,西邻本乡里佳村,与县城距离为64公里。【村落与居民】村落面积5平方公里,现全村人口达1400多人,辖区…[详细] | ||
里佳村 | 里佳村位于湖山乡北端,北与赛华村接壤,西以漳州平和县芦溪镇山岗村接壤。距乡政府约7公里,距县城55公里。【村落与居民】辖区面积约10平方公里,…[详细] | ||
赛华村 | 赛华村位于湖山乡北端,地处下洋镇与湖山乡交界,南与里佳村接壤。距乡政府约8公里,距县城54公里,是湖山乡通往其他乡镇的进出口。【村落与居民】辖…[详细] |
湖山乡位于县境最南端。地处闽粤两省三县(永定、平和、大埔)交界处。东与平和县芦溪乡交界,西南与广东省大埔县相连,北与下洋镇毗邻,面积124.6平方公里。乡政府设于三来州,距县城65公里。2000年,有9个村委会,86个村民小组(其中革命基点村5个),2326户11322人。设初中1所,完小6所,初小20所,卫生院1所。该乡是闽粤边区革0据地,是原江西省军区副司令员、福州军区炮兵司令员沈仲文的家乡。1993年沈仲文病逝后,县政府在里佳村口为其兴建纪念亭。
湖山是典型的山区。境内多崇山峻岭,森林资源丰富。全乡有山林面积12.2万亩,盛产木材、毛竹、柿子、高山茶、土纸及中草药材等,特别是盛产名贵药材巴戟天。1988年,福建省计委批准该乡建立巴戟天基地,至1992年建立1100亩示范园,并在园内套种金柑、柿子等。同年,在三来州兴建1座1400平方米、年生产能力250吨的综合加工厂,生产巴戟天口服液、巴戟酒、巴戟天胶囊及巴戟天原药等系列产品投放市场。
该乡发挥高海拔、地处闽粤两省三县的地域优势,走出一条以增粮烟、发展种植高山反季节蔬菜和发展畜牧业为重点的路子。2000年,粮食总产6088吨;平均亩产269公斤,比1988年186公斤增长44.6%;烤烟总产231吨,比1988年117吨增长97.4%;反季节蔬菜种植1500亩,亩增值1500~2500元,其效益大大高于粮食作物,深受农民欢迎。养殖业结构调整有明显突破,养猪、养鸡专业户逐步朝规模经营方向发展。全乡有养猪、养鸡、养鸭专业户100多户。2000年,全乡出栏生猪9084头,存栏生猪6601头,分别比1988年增长332%和79%。
至2000年,完成乡政府所在地三来街道开发改造,集市贸易日益繁荣。彻底改变以往出售产品、购买商品均需前往下洋、芦溪、广东等地而形成罕见的“一年两墟”的落后状况。.
湖山是典型的山区。境内多崇山峻岭,森林资源丰富。全乡有山林面积12.2万亩,盛产木材、毛竹、柿子、高山茶、土纸及中草药材等,特别是盛产名贵药材巴戟天。1988年,福建省计委批准该乡建立巴戟天基地,至1992年建立1100亩示范园,并在园内套种金柑、柿子等。同年,在三来州兴建1座1400平方米、年生产能力250吨的综合加工厂,生产巴戟天口服液、巴戟酒、巴戟天胶囊及巴戟天原药等系列产品投放市场。
该乡发挥高海拔、地处闽粤两省三县的地域优势,走出一条以增粮烟、发展种植高山反季节蔬菜和发展畜牧业为重点的路子。2000年,粮食总产6088吨;平均亩产269公斤,比1988年186公斤增长44.6%;烤烟总产231吨,比1988年117吨增长97.4%;反季节蔬菜种植1500亩,亩增值1500~2500元,其效益大大高于粮食作物,深受农民欢迎。养殖业结构调整有明显突破,养猪、养鸡专业户逐步朝规模经营方向发展。全乡有养猪、养鸡、养鸭专业户100多户。2000年,全乡出栏生猪9084头,存栏生猪6601头,分别比1988年增长332%和79%。
至2000年,完成乡政府所在地三来街道开发改造,集市贸易日益繁荣。彻底改变以往出售产品、购买商品均需前往下洋、芦溪、广东等地而形成罕见的“一年两墟”的落后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