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地理与人口
南坑村位于东经117°19′53″,北纬27°05′34″,海拔650米,距福银高速泰宁互通口20公里,距泰宁县城30公里,距朱口镇政府所在地14公里,全村总户数267户,总人口1007人,辖南坑、高峰、南木乾、上山、游厝、下家、风厝8个自然村,10个村民小组。
二、建置沿革与人文历史
南坑村在宋、元、明、清时期隶属绥城乡乐城里龙湖东保,民国初年至民国20年(1931年)初,县以下划分为城区及东、南、西、北四乡,南坑隶属东乡,民国33年(1934年),-占领泰宁后,清乡化区,全县化为5个区,南坑属二区,解放后,1950年县人民政府成立后,暂时民国时期的政区为基础划分区乡,南坑属二区,1958年“-”时,搞人民公社化,全县建立6个人民公社,南坑隶属红星人民公社,1961年10月至1962年4月,贯彻《农村人民工作条例》,调整社队规模,恢复各自然村,南坑为大队,隶属龙湖公社,1984年9月,实行政社分开,公社改建为乡镇,龙湖公社改为龙湖乡,南坑大队改为洋发村民委员会。
三、 自然资源和植被情况
南坑系侏罗统举兰群火山岩和震旦系变质岩结构,基岩组成复杂,切割强烈,构成众多的沟谷,土壤以黄土壤、黄红壤为主,南坑因地势高,气温低,适应毛竹、阔叶、针叶林木的生长,植被繁茂,森林资源较为丰富。
四、 经济发展
南坑村土地多属山垅乾排田,粮食产量低,当山林面积大,木材蓄积量多,生产锥栗、板栗、杨梅等。近年来,南坑村两委带领群众,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大力发展烟叶等经济作物种植,全村共种植烟叶400多亩,优质稻500亩,培育良种200多亩,种植花生、西瓜、蔬菜、辣椒等经济作物200多亩,种植锥栗450多亩,增加了村财和农民收入,村财每年可收入15万元左右,农民平均年收入5807元左右。
南坑村附近有青云塔、泰宁风景旅游区、甘露岩寺、泰宁明清园、泰宁金湖风景名胜区等旅游景点,有朱口小籽花生、金湖乌凤鸡、泰宁铁皮石斛、状元糍、上清酒等特产。
南坑村位于东经117°19′53″,北纬27°05′34″,海拔650米,距福银高速泰宁互通口20公里,距泰宁县城30公里,距朱口镇政府所在地14公里,全村总户数267户,总人口1007人,辖南坑、高峰、南木乾、上山、游厝、下家、风厝8个自然村,10个村民小组。
二、建置沿革与人文历史
南坑村在宋、元、明、清时期隶属绥城乡乐城里龙湖东保,民国初年至民国20年(1931年)初,县以下划分为城区及东、南、西、北四乡,南坑隶属东乡,民国33年(1934年),-占领泰宁后,清乡化区,全县化为5个区,南坑属二区,解放后,1950年县人民政府成立后,暂时民国时期的政区为基础划分区乡,南坑属二区,1958年“-”时,搞人民公社化,全县建立6个人民公社,南坑隶属红星人民公社,1961年10月至1962年4月,贯彻《农村人民工作条例》,调整社队规模,恢复各自然村,南坑为大队,隶属龙湖公社,1984年9月,实行政社分开,公社改建为乡镇,龙湖公社改为龙湖乡,南坑大队改为洋发村民委员会。
三、 自然资源和植被情况
南坑系侏罗统举兰群火山岩和震旦系变质岩结构,基岩组成复杂,切割强烈,构成众多的沟谷,土壤以黄土壤、黄红壤为主,南坑因地势高,气温低,适应毛竹、阔叶、针叶林木的生长,植被繁茂,森林资源较为丰富。
四、 经济发展
南坑村土地多属山垅乾排田,粮食产量低,当山林面积大,木材蓄积量多,生产锥栗、板栗、杨梅等。近年来,南坑村两委带领群众,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大力发展烟叶等经济作物种植,全村共种植烟叶400多亩,优质稻500亩,培育良种200多亩,种植花生、西瓜、蔬菜、辣椒等经济作物200多亩,种植锥栗450多亩,增加了村财和农民收入,村财每年可收入15万元左右,农民平均年收入5807元左右。
南坑村附近有青云塔、泰宁风景旅游区、甘露岩寺、泰宁明清园、泰宁金湖风景名胜区等旅游景点,有朱口小籽花生、金湖乌凤鸡、泰宁铁皮石斛、状元糍、上清酒等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