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上村位于东经117°25ˊ42 ,北纬27°06ˊ26 。处邵武市南部,西北与竹源 村交界,西与加洲村相邻,东北与乌石 村连接,南与松树坪村接壤,东南与祝岭相通。村部距市区34公里。
●名称来历 该村五个居住点均沿溪而建,故名溪上。
●政区沿革
溪上村旧属邵武县管辖,旧称二十都,以何、张、邹三姓为主,最早何始祖庆元公于明朝正德十八年(公元1723年)自江西入闽,定居溪上世代繁衍,至今已有392年。五十年代为加溪乡所在地,后合并到大埠岗乡,设为溪上村。
●政区划分
2011年末辖上路组、陈家组、邹家组、何家组、谢厝组 ,5个自然村5个村民小组。
●人口面积
2011年末,辖区总人口172户,696人。另有流动人口510人。总人口中,男性352人,占50.6 %;女性344人,占49.4 %;14岁以下93人,占13.4 %;15-64岁463人,占66.5%;65岁以140 人,占20.1%。2011年人口出生率14.4 ‰,死亡率4.3‰,人口自然增长率10.1‰。
辖区总面积8.97平方千米(13462 亩),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77.6
●地理位置
位于东经117°25ˊ42 ,北纬27°06ˊ26 。处邵武市南部,西北与竹源 村交界,西与加洲村相邻,东北与乌石 村连接,南与松树坪村接壤,东南与祝岭相通。村部距市区34公里。
●名称来历 该村五个居住点均沿溪而建,故名溪上。
●政区沿革
溪上村旧属邵武县管辖,旧称二十都,以何、张、邹三姓为主,最早何始祖庆元公于明朝正德十八年(公元1723年)自江西入闽,定居溪上世代繁衍,至今已有392年。五十年代为加溪乡所在地,后合并到大埠岗乡,设为溪上村。
●政区划分
2011年末辖上路组、陈家组、邹家组、何家组、谢厝组 ,5个自然村5个村民小组。
●人口面积
2011年末,辖区总人口172户,696人。另有流动人口510人。总人口中,男性352人,占50.6 %;女性344人,占49.4 %;14岁以下93人,占13.4 %;15-64岁463人,占66.5%;65岁以140 人,占20.1%。2011年人口出生率14.4 ‰,死亡率4.3‰,人口自然增长率10.1‰。
辖区总面积8.97平方千米(13462 亩),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77.6
溪上村附近有幸家际熊氏宗祠、洋源”黄氏家庙”、“宝积黄氏”大夫第、宝积古井、宝积王氏“郎官第”、睢王庙门楼暨节孝牌坊等旅游景点,有邵武蜜桔、邵武碎铜茶、邵武笋干、脚跟糍、邵武小瓜子等特产。
●名称来历 该村五个居住点均沿溪而建,故名溪上。
●政区沿革
溪上村旧属邵武县管辖,旧称二十都,以何、张、邹三姓为主,最早何始祖庆元公于明朝正德十八年(公元1723年)自江西入闽,定居溪上世代繁衍,至今已有392年。五十年代为加溪乡所在地,后合并到大埠岗乡,设为溪上村。
●政区划分
2011年末辖上路组、陈家组、邹家组、何家组、谢厝组 ,5个自然村5个村民小组。
●人口面积
2011年末,辖区总人口172户,696人。另有流动人口510人。总人口中,男性352人,占50.6 %;女性344人,占49.4 %;14岁以下93人,占13.4 %;15-64岁463人,占66.5%;65岁以140 人,占20.1%。2011年人口出生率14.4 ‰,死亡率4.3‰,人口自然增长率10.1‰。
辖区总面积8.97平方千米(13462 亩),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77.6
●地理位置
位于东经117°25ˊ42 ,北纬27°06ˊ26 。处邵武市南部,西北与竹源 村交界,西与加洲村相邻,东北与乌石 村连接,南与松树坪村接壤,东南与祝岭相通。村部距市区34公里。
●名称来历 该村五个居住点均沿溪而建,故名溪上。
●政区沿革
溪上村旧属邵武县管辖,旧称二十都,以何、张、邹三姓为主,最早何始祖庆元公于明朝正德十八年(公元1723年)自江西入闽,定居溪上世代繁衍,至今已有392年。五十年代为加溪乡所在地,后合并到大埠岗乡,设为溪上村。
●政区划分
2011年末辖上路组、陈家组、邹家组、何家组、谢厝组 ,5个自然村5个村民小组。
●人口面积
2011年末,辖区总人口172户,696人。另有流动人口510人。总人口中,男性352人,占50.6 %;女性344人,占49.4 %;14岁以下93人,占13.4 %;15-64岁463人,占66.5%;65岁以140 人,占20.1%。2011年人口出生率14.4 ‰,死亡率4.3‰,人口自然增长率10.1‰。
辖区总面积8.97平方千米(13462 亩),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77.6
溪上村附近有幸家际熊氏宗祠、洋源”黄氏家庙”、“宝积黄氏”大夫第、宝积古井、宝积王氏“郎官第”、睢王庙门楼暨节孝牌坊等旅游景点,有邵武蜜桔、邵武碎铜茶、邵武笋干、脚跟糍、邵武小瓜子等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