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山腰街道海滨村

旅景地名网  [ 字体: ] [ 手机版 ]
地名:海滨村隶属:山腰街道
区划代码:350505001212代码前6位:350505
长途区号:0595 邮政编码:362000
车牌号码:闽C行政级别:村

海滨村简介

【经济社会】

海滨村区域面积为6.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25亩,辖两个自然村,即埕边自然村与崇福自然村。下设6个村民小组,全村共370户1200余人,旅居侨胞300多人,外来人口1000多人。海滨村以菜农经济为龙头,发展了多种经济,周边有皮革厂、雨伞厂、纺织厂等企业十多家。村民多数到工厂就业,出租房比比皆是,村内有海滨超市、菜市、酒家等商店经济收入大幅度增长,村民年人均收入数千余元,大大地搞活了市场经济,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海滨新村部于2008落成,屹立于驿峰公路北侧,立交桥边。雄伟壮观,共投资100多元。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热潮中,全村新建楼房50多座,域内有老人活动中心、老年协会、五七小学(已拼入前黄小学)、海滨卫生所。村容村貌焕然一新。随着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深入发展,该村先后于99年被肖厝党工委授予文明单位;于2006年被肖厝党工委授予计生工作先进单位;98年荣获埭港镇征兵工作先进单位;于2002年荣获泉港区服务重点先进单位;于2006年荣获山腰街道办事处年度平安建设合格村等称号。随着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断深入,海滨村的明天将会更加美好。

【地名含义】

海滨村座落-之滨,正南方是大海,又是前黄盐场及钟厝工业区的产盐之地。古时候,海水流经埕边与崇福交界的大港直至三朱村的昆山脚下,曾为船只停泊之地,海滨也因临海而得名。

【历史沿革】

始建制于晚唐年间,其鼎盛时期曾为“万人烟”,几经风云变幻而一度衰落。民国年间属山腰区公所辖区。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于1954年属惠北超先公社前黄乡埕边村,崇福村属普安辖区,1957年属山腰公社海滨农场(即国营海滨农场),1967年隶属山腰盐场(原名为五七农场),1999年隶属埭港镇海滨村委会,2001年隶属山腰镇海滨村委会,后挂牌为山腰街道办事处海滨村委会。

【地理位置】

海滨村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是我区公路铁路运输的集结点,也是我区经济发展的大动脉。在改革开放和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推动下,成为重要的交通枢纽。其紧依大海,东临前黄火车站,西靠口岸粮仓及后亭山脉,北傍前黄山脉,南达集控开发区。依山傍水,风景秀丽,工厂林立,商机无限。驿峰公路与漳泉肖铁路交叉而过,横贯海滨,立交桥(即天桥)如彩虹凌空飞架,跨越铁路,构成海滨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乃是一处较有人文价值的海滨旅游胜地。

【气候与物产】

海滨村属亚热带海洋气候,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在区20℃-22℃,年平均降雨量1300毫米。本村以菜农经济为龙头,发展了多种经济。

海滨村附近有山腰庄氏古民居红星生态园三朱革命斗争纪念碑吴敦仁烈士墓和纪念碑中共惠安特支和涂岭农民协会、涂岭农民自卫军、惠安工农革命军驻地遗址等旅游景点,有涂岭龙眼泉州花灯涂岭猪脚泉港涂岭卤猪脚东璧龙珠等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