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况
大洋居位于中房镇南部,距镇所在地仅1公里,距县城30公里。全村面积1.1平方公里,地势平坦。有耕地面积419亩,园地面积302亩,林地面积866亩。全村共245户,总人口864人,下辖3个自然村。
二、历史人文
清光绪年间,该村祖先由罗源县洪洋乡秋岭村迁居大洋,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据族谱记载,当时只有两夫妻迁居大洋,生下7个男丁,从此开枝散叶,现已发展有800多人。
三、村风村貌
近年来,在党的改革开放政策指引下,全居人民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根本出发点,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全局出发,大力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全村民众同心协力,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大洋居焕发出社会主义现代新农村的面貌。目前,该村新修的一条大洋大街长600米,宽16米,两侧全面绿化,加上新房规划建设,布局整齐合理,改变了过去木屋、小路的落后小农村形象。随着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现大街来往车辆频繁,为使车辆管理规范化,该居两委又发动群众,在大洋街左侧新建停车场,总占地面积3300平方米,总投入资金68万元,使该村的交通运输更加便捷有序。
四、政治建设
该村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全体干部思想统一,为了一个目标:抓生产发展,治穷变富,抓思想教育、治旧变新,抓科学文化、治愚变智,抓社会秩序、治乱变安,抓服务质量,治差变优,抓环境卫生、治脏变净,全面把该村建设成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五、经济资源
该村地势平坦,且距镇中心及城关都较近,交通便捷,各项配套设施完善,目前已有多家石材厂在此兴办加工厂。另外,中房镇整体海拔较高,大洋居同样也有着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和肥沃土壤,更是培殖无公害、反季节、绿色果蔬的好基地。
大洋社区附近有中房林氏祖厅旗杆林、陈太尉宫、百丈龙潭、罗源湾海洋世界、畲山水等旅游景点,有福州茉莉花茶、七境茶、罗源下廪羊、罗源秀珍菇、罗源袖珍菇等特产。
大洋居位于中房镇南部,距镇所在地仅1公里,距县城30公里。全村面积1.1平方公里,地势平坦。有耕地面积419亩,园地面积302亩,林地面积866亩。全村共245户,总人口864人,下辖3个自然村。
二、历史人文
清光绪年间,该村祖先由罗源县洪洋乡秋岭村迁居大洋,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据族谱记载,当时只有两夫妻迁居大洋,生下7个男丁,从此开枝散叶,现已发展有800多人。
三、村风村貌
近年来,在党的改革开放政策指引下,全居人民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根本出发点,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全局出发,大力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全村民众同心协力,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大洋居焕发出社会主义现代新农村的面貌。目前,该村新修的一条大洋大街长600米,宽16米,两侧全面绿化,加上新房规划建设,布局整齐合理,改变了过去木屋、小路的落后小农村形象。随着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现大街来往车辆频繁,为使车辆管理规范化,该居两委又发动群众,在大洋街左侧新建停车场,总占地面积3300平方米,总投入资金68万元,使该村的交通运输更加便捷有序。
四、政治建设
该村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全体干部思想统一,为了一个目标:抓生产发展,治穷变富,抓思想教育、治旧变新,抓科学文化、治愚变智,抓社会秩序、治乱变安,抓服务质量,治差变优,抓环境卫生、治脏变净,全面把该村建设成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五、经济资源
该村地势平坦,且距镇中心及城关都较近,交通便捷,各项配套设施完善,目前已有多家石材厂在此兴办加工厂。另外,中房镇整体海拔较高,大洋居同样也有着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和肥沃土壤,更是培殖无公害、反季节、绿色果蔬的好基地。
大洋社区附近有中房林氏祖厅旗杆林、陈太尉宫、百丈龙潭、罗源湾海洋世界、畲山水等旅游景点,有福州茉莉花茶、七境茶、罗源下廪羊、罗源秀珍菇、罗源袖珍菇等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