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市石码镇内社村

旅景地名网  [ 字体: ] [ 手机版 ]
地名:内社村隶属:石码镇
区划代码:350681100代码前6位:350681
长途区号:0596 邮政编码:363000
车牌号码:闽E行政级别:村
内社村相关网站:
  内社村原名鸿团社,又名洪团,古称石码五乡社之首,位于石码镇西南部,东接登第村,南连高坑村,西临榜山平宁村,北与解南社区居委会相连。全村总面积2.8平方公里,古时分前溪、后巷、过港、庵下四个角落,现辖内社1个自然村,有454户1680人。 政区沿革 内社村是洪氏祖先正和于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开基,至今已有640年历史。明弘治元年(1488年)锦江埠建置,隶十一都,鸿团社时属十一都;嘉靖十三年(1534年)在城设3偶,附廓设四厢,在乡村设15都,时属十一都洪团。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仍属十一都。民国初年属第二区(古县区)平苑乡鸿西保;36年隶属土亭乡鸿西保。1949年9月20日内社村解放,1950年隶属二区平宁乡管辖,时人口约500人。1956年3月将城内并入平宁区,属平宁区榜山乡辖。1958年9月属红旗人民公社金星耕作区管辖。1959年3月红旗公社改为榜山公社,属榜山公社平宁生产大队管辖,1960年3月并归石码人民公社高坑大队管辖。1964年归榜山人民公社高坑大队管辖。1984年改属石码镇高坑村管辖。1985年7月1日从高坑村拆出独立成立内社村,时人口291户1304人。 姓氏源流 鸿团社洪氏自元至正二十七年洪正和开基,传六房,洪姓人口约占全村92%。自明代弘治年间,置锦江埠后,商业兴盛,洪氏后裔开始外迁。2005年12月,据《鸿团洪氏族谱》记载,内社村洪姓外迁人口约2600人,分布在省内的有福州、厦门、漳州、龙岩等地;国内有四川、广东、云南、辽宁、北京、台湾、香港;国外有美国、东南亚等地。 经济状况及基础设施建设 全村现有耕地面积80亩,村民大多数以经商做生意为主,第二、三产业发展较快,企业有漳州市成兴米业有限公司、龙海成兴洒店、龙泉水磊石、鑫龙建筑公司。商业有鸿团鞋庄、景喜金首饰商店、水泥批发3家、食杂店20多家、饮食服务业10多家等,农民经济收入不断增加。全村农业总产值达3000万元以上,村民年人平均纯收入5190元,村财集体收入13万元。 村内原有二条河流和二条支流。河的入口由九龙江经龙海桥往港口流入登第港道进入本社英厝桥闸,一条流入本社南港道,主要提供农业用水;另一条流入本村面前港道,主 要提供村民饮用水和农业用水。二支流分别为:洪厝港由三角窟西北至林边村、鳌西、塔溪等社;后港仔由南台港往洪埭墩、五板桥至蔡港入九龙江。两条支流因建设需要已被填埋。20世纪60年代为引西溪水灌溉农田,新开桃花港。 全村普及电力供应,电视普及率达99%,电话普及率达98%,村民购置轿车15部,面包车和农用车20部,并有110户村民安上电脑。饮水方面,早在20世纪70年代,全村设有几个自来水供应点,村民凭票在自来水供应点的水龙头挑水,80年代初全村家家户户全部饮用自来水。 建村以来,公共设施、道路不断完善。1986年建造庵前场地,围石栏杆和建石桌。1989年村集资1.7万元,建造水泥路一条(原铸造厂至新潭)。1989年集资1.7万元造村中心路和小宗前、前溪二条水泥桥。1991年集资0.8万元造土路岸水泥路一条、及集资7.8万元造社中路。村主干道路全部铺上水泥路,长约400米。村民集资建7幢六层住宅楼,每座用地面积1100平方米。 内社第一所小学,创办于民国33年,校址在洪氏大宗祠堂内,名为鸿西小学。1949年9月后改名为内社初级小学,学生来自本社与登第两村入学儿童。1959年后内社学龄儿童就读于高坑大队小学。1993年村集资80万元再次新建内社小学,占地面积6.5亩的,并修建一座三层高的教学楼,配有音乐室、电脑室,电脑15台,学生165人,教师16人。 宗 祠 洪氏大宗祠堂———孝思堂 位于内社村后巷角,座北朝南,始建于明代,重建于清康熙二十一(1682年)年,占地面积487.23平方米,建筑面积194.88平方米。祠堂系砖木结构二进古建筑。祠堂前有匾额书“洪氏家庙”。前厅悬有“进士”、“宠瑞国爵”匾,后堂悬“会魁”“贡元”匾,神龛上悬“孝思堂”匾。祠前有二个旗座。1997年,祠堂进行大规模维修,耗资8万多元。保存的古墓有:开基祖正和公墓,位于龙文区郭坑镇扶摇之蟠龙山;季冈公墓,位于海澄镇和平山,为鸿团第十世季冈之墓。 柳溪祠 洪姓大房小宗,始建于明代,座北朝南,二进,占地面积580平方米,建筑面积184.8平方米。 恪立祠 三房小宗,始建于明代,座北朝南,占地面积339.2平方米,建筑面积216平方米。 三房小宗分祠 位于大宗祠左侧,座北朝南,砖木结构,分祠与柳溪宅居分半室,占地面积100.8平方米,建筑面积89.6平方米。 文物古迹 古石碑记 明文林郎广东道监察御史柳溪洪公暨孺人李氏墓道碑;大明文林郎广西永福知县雪峤公墓道碑;清观察蒋公申禁阻过水道伤害田禾示文碑记,清乾隆三十九年三月立,位于东英桥亭右侧;清道光癸未年三房小宗内公置祀业碑记;清嘉庆壬申年重兴鸿团武庙记;民国初年闽候厅地方判决告示碑记,洪秀良状控柯永昌毁坟案 古桥 英厝桥(又名洪团桥、翁厝桥),始建年代应为元明时期,桥长约20米,四墩三孔石桥,桥板石材厚度约1米,石板9条。为古时锦江埠经此桥又经卢沈桥越过岳岭通漳浦之交通要道。其桥原貌甚为壮观。至今,还流传其“此桥要倒虽要倒,再造没这好”的说法。牌头爹桥,在社西关帝庙前,由两边桥墩托五条石板做为桥面,可供船只通往,古时港道通至邻近村林边社、鳌西社、严塔社、卢州河。元代为锦江埠至漳州府的古道。 古宅 柳溪公宅,位于大宗祠堂右侧,座北朝南,为明代建筑,是内社现存最久的古民宅之一。洪达九轩即柳院,保存完好,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是一座完整的明代民居。明代居民鸿川公宅,明隆庆五年登武进士时,置有旗座于祖厝前。 古隘门板墙 鸿团社古隘门四个;古时本社地形为港道绕社,重要地段,用板墙加以防护,设4个隘门,现仍保存。护社板墙旧基,古时本社为防御外患而筑,现旧基仍遗存。 关帝庙 又称鸿团武庙、内社牌头爹桥庙,位于内社村西,始建于明代。庙坐南朝北,西有楼房及围墙,占地面积759.24平方米,建筑面积165.24平方米,1994年村民聚资重扩大,庙宇焕然一新,更为庄严雄伟。庙正中悬挂“关帝庙”匾额,庙门有对石柱联:庙宇更新增鸟革,英灵依旧镇鸿团。殿中亦有两对石柱联:前联,汉室春秋归正统,鸿团宗社属神灵;后联,义贯麟经光圣学,神安鸿里庇生灵。庙内大殿正中主祀关圣大帝、二帝,陪祀关平、周仓。其上悬挂“山西夫子”巨匾。左偏殿祀观音佛祖,右偏殿礼万岁爷、总头伯诸神。前殿左右廊各附祀陈李两老爹公和马公爷等神像。大殿左匾书:“遂通”。可从匾下之旁门通往西侧楼室之斋房和会客室等。农历五月十三日,是武庙关圣庙会,石码一带及远近乡里善男信者前来朝拜。 庙内文物古迹甚多:有清嘉庆十七年(1812年)族长洪陪馨率众兴修鸿团武庙碑,有清嘉庆十七年重修该庙时所塑之大帝、二帝神像和三对石柱楹联,有郑成功献的龙案香桌、郑军埔遗址和元代石拱桥。1997年11月列为龙海市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 玉虚宫 为内社主公爷庵,始建时间不详。宫坐南朝北,位于社北后巷,砖木结构,中有天井,占地面积221.3平方米,建筑面积67.1平方米。宫内有三副对联,一联:玉宇重新威临北极,虚宫丕焕祉锡南乡;二联:鸿裁于此聿新星光辉斗极,团簇如斯焉美剑气焕龟蛇;三联:玄德领天曹揆文位尊师相,上方凭帝力奋武镇伏邪魔。正殿奉祀玄天上帝、大帝,殿左边奉祀观音佛祖,殿右边奉祀土地公、三哥二舍诸神。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为上帝公生日届时兴行庙会。 玄坛宫 位于内社庵下座落,始建年代不详,占地总面积222平方米,建筑面积102平方米。大门上挂“‘玄坛宫”匾,石柱联:殿上龙飞锦水英灵千古赫,阶下虎拜鸿团福址万年新。奉祀玄坛爷,副祀虎将爷、五谷爷、土地公。 英桥亭佛祖庵 始建年代不详,1956年因英厝埔一带征用建为石房地,佛祖庵被毁。1997年于旧址重建。新建庵占地面积302.7平方米,建筑面积113.7平方米。庵联为:鸿福慈悲降佛地,团圆皓月映禅天;蓝宇既清竹林亦静,诸天不见大地长春;观尽古今桑田沧海,音振河山暮鼓晨钟。
  

  内社村附近有石码杨氏大夫第龙佳生态温泉山庄凤凰山荔海漳州南炮台紫云岩等旅游景点,有石码五香“正忠信”菜刀金定鸭白水贡糖浮宫杨梅等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