埭头村位于龙湖镇东南侧, 东濒深沪湾,南邻后宅、前港,北隔阳溪与南浔、衙口相望。古时阳溪水系流量大,可供船舶航行,埭头其地为阳溪入海处冲积区,里人筑埭围攻海造田,因取村名为埭头。面积1.8平方公里,现有人口847人,319户,0党员30人,外来务工400多人,是一个新农村建设工作中不断创新机制的镇区行政村。2008年全村集体经济收入51.03万元,工农业总产值7213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3225元。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指导下,村两委高度重视下,村民的支持配合下,紧紧围绕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关要求开展工作,努力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先后获得福建省第八届、第十届文明村。
埭头古称岱阳,取“岱山之阳”之意。据《岱阳吴氏家谱》载:“吾祖……就牧东山、埭头,牛畜蔽野……时海贼冯陵,不获高枕,乃卜宅于岱山。”;“岱之地旧有钟王诸姓氏,类甚蕃,错处其间十据八九。而祖孓然一线,遂托迹焉。”据《岱阳吴氏家谱》考证,吴氏肇基埭头约在明洪武初年,距今约630余年。历五世,续而分衍开基枫林、洋安、锡坑、古盈、古湖等村。岱阳宗祠始建于明朝嘉靖乙丑年(1563),1993年重修。现存于埭头村阳溪溪畔的“晋邑姚父母爱民仁德碑”有助于我们了解埭头村所属地域的历史。该碑立于明崇祯二年(1629)。碑文记叙了县令姚孙榘亲临地方踏勘,确定田地经界,众农户感恩立碑。“姚父母按临何后九十六丘八十余亩,祖系盐漏受税,又复请垦瘦,经爷蹄勘丈实无漏。输将耕凿之余,乐利享膏腴之厚。累数世而又荒,经一丈而即德,册造鱼鳞,分丘经界……”碑文确指“何后”地域耕地为96丘80多亩,旧为盐田,后复垦为农田,历数世而荒芜,又因倾力耕作而成肥沃之地,经姚县令勘量入册,“丘分经界”。碑文下款为立碑时间及立碑者“十七八都沐恩民吴日口等五十七家仝立”,因埭头明清行政区域属泉州府南门外十七八都。
埭头村附近有衙口滨海休闲度假旅游区、晋江福林寺、施琅纪念堂、菲律宾华侨职工运动领袖许立故居、施琅宅、祠和墓、龙湖等旅游景点,有晋江龙湖鳖、龙湖鳗鱼、龙湖鲈鱼、深沪花生、深沪糖芋等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