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后社区是晋江市灵源街道第三大社区,位于晋江市中部,东与永和镇菌边村、垵内村、上宅村接壤,西与灵源街道灵水社区、大布林社区交界,南与安海镇的社坛村、田坑村、后林村衔接,北与灵源街道的小布林社区、英塘社区、林格社区毗邻。大山后社区原属安海镇管辖,因全村的土地4384亩全部被五里工业园区征用,于2004年划归灵源街道管辖,现区间水泥路四通八达,西接泉安公路,东接社马快速通道,南通大深公路。
《地名含义》:据传,有一大仙挑土把畚箕底的粘土倒至于此,即变成红麒麟山、乌麒麟山(两山都定为军事要地),同时地处晋江市的第二高峰丘陵地带,故称顶山后,因历史沿革,人丁兴旺,村城扩大,后称大山后。
《历史沿革及人文》:大山后行政区原辖小布林、大布林三个自然村,隶属于泉州府晋江县。明清时期政乡及里时为泉州府南门外十二都,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属可幕区双林乡。1949年共和国成立后划归晋江县安海乡管辖,1958年隶属安海公社大山后大队,至1997年划分为三个行政村,定为大山后村民委员会。于2004年因土地全部被五里科技工业园区开发征用,划归晋江市灵源街道管辖,从农村村民变为城镇居民,成立大山后社区居民委员会。
《村落与居民》:全社区土地面积5平方公里,居住1000多户,人口约3800人,党员82人,旅海外、港、澳、台侨亲约1000人。大山后以开闽王为姓,没有别姓。分为九个居民小组,历代以农为生,至2004年转为社区居民。五里工业园区于2004年至2006年底一次性征完社区土地,但市政府无回拨土地给社区,社区40岁以上无文化无技能的居民很多都失业在家,生活比较困难。社区现在每月为60周岁以上的居民分发生活用品(米、油、米粉等)。社区现已成立晋江市大山后社区旧区改造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有中小企业近20家,从事第二、三产业。五里开发区现已进驻金保利、利郎、冠达星、361度等十多家大型企业,呈现出改革开放的美好前景。
《村容村貌》:目前全村实行路面水泥化、公厕冲水化、筹建自来水工程。最近重修古建筑(王氏宗祠)“龙兴堂”,各房份的“公妈厅”、“福寿堂”、老人会址,兴建灯光球场、公共剧台、居委会办公大楼,整个旧村改造正在运作中,集政治、文化、经济于一体。上百幢高楼大厦屹立在红麒麟的北坡,彼起此落,十多家大型企业群直立于红麒麟山的东侧平地,勾勒出一幅美丽的新社区画卷。社区教育事业更趋规范,大山后小学近年投入近百万元资金,有四层教学楼3000多平方米,兼办幼儿园一所三班,教师宿舍楼,厨房等正筹建中,是师资配备比较宏厚的优秀完小。
《气候与物产经济》:大山后社区地处晋江市中部,年平均气温18—22度,降雨量1000—1200毫米,同属闽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社区近20家企业,主要生产食品、纸箱、造塑等,居民年均收入6450元。社区两委会成员团结一致,坚决执行党的-、十七的方针政策,身体力行,结合实际,认真规划,兢兢业业,努力抓好旧区改造,建设小康社区、和谐社区,引导企业和社区各行业抵御金融风波的影响,争取建设更加美好和小康的城镇化新社区。
《交通运输》:在改革开放前,大山后社区没有一部小车,连自行车都极少,四面交通闭塞。素有“风来阳光灿烂,雨来四水流散”的写照,有赤土埔的著称。改革开放以来,社区的经济发展迅速,现全社区有各种汽车100多辆,尤以小轿车居多,摩托车数百部。现在有多路班车往返工业园区于环社区路上,给居民出行带来安全便利。
《纪念地、风景名胜古迹》:社区的古建史迹有重修的王氏宗祠两座、福寿堂一座、天马寺一座、吴真人庙一座、三王府宫两座,还有红麒麟休闲风景区,进士府等亟待筹资维修。
*数据来源于“世纪之村”
大山后社区附近有灵源山旅游景区、清源山、晋江五店市传统街区、安平桥(五里桥)、围头村等旅游景点,有深沪花生、深沪糖芋、深沪鱿鱼干、深沪紫菜、深沪巴浪脯等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