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滨社区位于杏滨街道西部,距杏滨街道2.6千米,濒临马銮湾,以西滨村得名,地理位置为:东靠消防圆盘、西至陈井村、南临马銮湾、北连前场社区。面积3.17平方公里。驻地西滨路42号。辖内有西滨、山后张、蔡林村3个自然村。总户数1114户,总人口27086人,其中常驻人口3582人,暂住人口23504人。
西滨村古属同安县的一部分,宋代为明盛乡安仁里,明属安仁里十六都,清朝时是十六都西边、蔡林保。1943年为鹤场乡西滨保,上属灌口镇。1952年与马銮乡合并为西滨乡。1957年3月,随灌口镇下属的西滨大队。1961年9月改属前场公社。1964年改隶杏林公社。1978年杏林区成立属杏林区。1984年杏林公社改为杏林乡(1991年改为镇)时为西滨村。2003年随杏林镇划属集美区。2004年区划调整时撤镇设街,属杏滨街道。2006年村改居后为西滨社区。
西滨社区村落似盆地依山坡高低而建,旧建筑多为条石红砖闽南民居,因该村海外华侨众多,辖区内有多座解放前兴建的颇有西洋风格的“番仔楼”,为海外富商回乡兴建。1989年杏林辟为台商投资区后,辖区土地大多被征用,周边规划厂区、道路,辖区周边有来明眼镜、新凯复材、春保钨钢、进雄企业等台外资企业。村民顺应发展第三产业需要,改旧民居为商住楼,成为外来务工人员聚集区。居民早期多以农渔为业,随着台商投资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居民投入商贸,目前居民以服务业及多种经营为主,产业出租是村民最主要的收入之一。
社区周围主要道路有杏西路、马銮路、西滨路、广兴路。辖区内有西滨小学、消防大队、航空导航台、较大寺院有大明寺。
西滨社在社区西部,濒临马銮湾西侧,西滨社区居民大多姓“陈”,陈氏祖先是漳州南院分支——厦门殿前社的西房派,约于17世纪初移居于马銮湾边开发聚居,取名“西滨”。西滨海外华侨众多,现社里范围已扩大至西滨路西侧一带,形成新村。
山后张社在社区东部、西滨社区居委会驻地。居民大多姓杜,据传早期有张氏人家从马銮村放鸭入居蔡林村山后,居住繁衍,人丁兴旺,形成村落,定名“山后张”。现基本已被城区道路和工厂所包围,是外来务工人员聚居密集区之一。现有居民368户,人口1222人,外来人员约4429人。
蔡林社原名“菜林”,后改为现名,在社区南部,现有154户、466人。古时蔡林是个大村,以林姓为主,分为上林,下林两部分。南宋绍兴23年,时任同安主簿的朱熹游蔡林社时,赋诗《圃山文照》、《珠屿晚霞》、《金龟寿石》、《玉井泉香》、《沙堤岸影》、《渔网蝶影》、《莲道樵歌》、《文江渔唱》等标题八景诗,描写蔡林附近的人文景色,其中《文江渔唱》诗曰“锦江夜色月明多,静听渔人唱棹歌,昨日山妻藏斗酒,为余问渡漾清坡”。朱熹在蔡林社北,看见马銮湾西北部天竺山及灌口仙灵旗山口莲道樵夫往来,歌声互和,赋诗。“樵夫一曲和歌清,莲道响穷鹤浦城,多少江湖名利客,不如伐木诵丁丁”。该村是省级文明村,村党支部获“福建省先进党支部”。并多少获得市级表彰。
西滨社区附近有集美嘉庚园、厦门老院子民俗文化风情园、厦门诚毅科技探索中心、嘉庚公园、厦门市园博苑等旅游景点,有土龙汤、海蛎煎、新村琯溪蜜柚、花生汤、赖厝埕扁食等特产。
西滨村古属同安县的一部分,宋代为明盛乡安仁里,明属安仁里十六都,清朝时是十六都西边、蔡林保。1943年为鹤场乡西滨保,上属灌口镇。1952年与马銮乡合并为西滨乡。1957年3月,随灌口镇下属的西滨大队。1961年9月改属前场公社。1964年改隶杏林公社。1978年杏林区成立属杏林区。1984年杏林公社改为杏林乡(1991年改为镇)时为西滨村。2003年随杏林镇划属集美区。2004年区划调整时撤镇设街,属杏滨街道。2006年村改居后为西滨社区。
西滨社区村落似盆地依山坡高低而建,旧建筑多为条石红砖闽南民居,因该村海外华侨众多,辖区内有多座解放前兴建的颇有西洋风格的“番仔楼”,为海外富商回乡兴建。1989年杏林辟为台商投资区后,辖区土地大多被征用,周边规划厂区、道路,辖区周边有来明眼镜、新凯复材、春保钨钢、进雄企业等台外资企业。村民顺应发展第三产业需要,改旧民居为商住楼,成为外来务工人员聚集区。居民早期多以农渔为业,随着台商投资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居民投入商贸,目前居民以服务业及多种经营为主,产业出租是村民最主要的收入之一。
社区周围主要道路有杏西路、马銮路、西滨路、广兴路。辖区内有西滨小学、消防大队、航空导航台、较大寺院有大明寺。
西滨社在社区西部,濒临马銮湾西侧,西滨社区居民大多姓“陈”,陈氏祖先是漳州南院分支——厦门殿前社的西房派,约于17世纪初移居于马銮湾边开发聚居,取名“西滨”。西滨海外华侨众多,现社里范围已扩大至西滨路西侧一带,形成新村。
山后张社在社区东部、西滨社区居委会驻地。居民大多姓杜,据传早期有张氏人家从马銮村放鸭入居蔡林村山后,居住繁衍,人丁兴旺,形成村落,定名“山后张”。现基本已被城区道路和工厂所包围,是外来务工人员聚居密集区之一。现有居民368户,人口1222人,外来人员约4429人。
蔡林社原名“菜林”,后改为现名,在社区南部,现有154户、466人。古时蔡林是个大村,以林姓为主,分为上林,下林两部分。南宋绍兴23年,时任同安主簿的朱熹游蔡林社时,赋诗《圃山文照》、《珠屿晚霞》、《金龟寿石》、《玉井泉香》、《沙堤岸影》、《渔网蝶影》、《莲道樵歌》、《文江渔唱》等标题八景诗,描写蔡林附近的人文景色,其中《文江渔唱》诗曰“锦江夜色月明多,静听渔人唱棹歌,昨日山妻藏斗酒,为余问渡漾清坡”。朱熹在蔡林社北,看见马銮湾西北部天竺山及灌口仙灵旗山口莲道樵夫往来,歌声互和,赋诗。“樵夫一曲和歌清,莲道响穷鹤浦城,多少江湖名利客,不如伐木诵丁丁”。该村是省级文明村,村党支部获“福建省先进党支部”。并多少获得市级表彰。
西滨社区附近有集美嘉庚园、厦门老院子民俗文化风情园、厦门诚毅科技探索中心、嘉庚公园、厦门市园博苑等旅游景点,有土龙汤、海蛎煎、新村琯溪蜜柚、花生汤、赖厝埕扁食等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