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埕村位于福鼎市北部,在福鼎母亲河水北溪溪畔,东距贯岭镇所在地5公里,西与排头村接壤,南依南峰山接桐山街道岭头村,北与溪底村相邻。
[村落与居民] 全村面积5.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37亩,现全村人口2143人,552户,辖有13个自然村,12个村民小组。
[历史人文] 透埕村距福鼎市中心仅6公里,有柏油公路相连接,水北溪透埕流段长5公里,溪流平缓,清澈碧澄,西岸树木葳莛,秋日红枫满滩,景色十分怡人,南岸南峰山留有宋代古山寨遗迹,也曾经是二战时期刘英、粟裕领导的闽浙边临时省委机关驻地。北岸有千年古刹一西峰寺,始建于后梁大通年间,整座村庄中间势如凤凰下山,左右两旁虎踞龙盘,秀美无比,被誉为福鼎市区“后花圆”。周末有大量的游客前来溪中游泳、划竹筏、烧烤,俨然是休闲度假的好去处,待开发潜力无法估量。
透埕王姓始祖王小荣公进士出身,官授浙江严州知府,后周显德三年由桐山西园迁居透埕,为透埕肇基祖,31世王世弼公,字联候,生清顺治五年十一月,卒乾隆十四年八月,寿高102岁,乾隆十二年,世弼公百岁寿诞乾隆皇帝闻报甚喜,转将杭州府织造进贡的五爪龙袍赐给世弼公,并赐给“升平人瑞”四字额扁。此件龙袍披蔗盖身,有遇难呈祥,化险为夷之奇,现仅留存部分袍丝织物,弥足珍贵。
透埕村的民族特色鲜明,百井坵自然村,目前尚有40多户村民,常住人口达210人,均为郭姓回族聚集村,存有畲族山歌、畲族服饰等大量的民族特色元素。
[物产经济] 透埕村地处水北溪、溪底溪交汇处,长年的冲刷於积,形成沙质壤土,十分适宜槟榔芋生长,该村出产的槟榔芋个大体圆,酥松香甜,风味独特,营养丰富,深受海内外消费者青睐。全村种植面积达600多亩,年产量达1000多吨,是省定名优农产品福鼎槟榔芋的主产地。
透埕村附近有太姥山、九鲤溪瀑(杨家溪)、牛郎岗海滨浴场、国兴寺游览区、摩霄峰游览区等旅游景点。有福鼎白茶、福鼎白琳工夫、福鼎芋、桐江鲈鱼、福鼎黄栀子等特产。
[村落与居民] 全村面积5.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37亩,现全村人口2143人,552户,辖有13个自然村,12个村民小组。
[历史人文] 透埕村距福鼎市中心仅6公里,有柏油公路相连接,水北溪透埕流段长5公里,溪流平缓,清澈碧澄,西岸树木葳莛,秋日红枫满滩,景色十分怡人,南岸南峰山留有宋代古山寨遗迹,也曾经是二战时期刘英、粟裕领导的闽浙边临时省委机关驻地。北岸有千年古刹一西峰寺,始建于后梁大通年间,整座村庄中间势如凤凰下山,左右两旁虎踞龙盘,秀美无比,被誉为福鼎市区“后花圆”。周末有大量的游客前来溪中游泳、划竹筏、烧烤,俨然是休闲度假的好去处,待开发潜力无法估量。
透埕王姓始祖王小荣公进士出身,官授浙江严州知府,后周显德三年由桐山西园迁居透埕,为透埕肇基祖,31世王世弼公,字联候,生清顺治五年十一月,卒乾隆十四年八月,寿高102岁,乾隆十二年,世弼公百岁寿诞乾隆皇帝闻报甚喜,转将杭州府织造进贡的五爪龙袍赐给世弼公,并赐给“升平人瑞”四字额扁。此件龙袍披蔗盖身,有遇难呈祥,化险为夷之奇,现仅留存部分袍丝织物,弥足珍贵。
透埕村的民族特色鲜明,百井坵自然村,目前尚有40多户村民,常住人口达210人,均为郭姓回族聚集村,存有畲族山歌、畲族服饰等大量的民族特色元素。
[物产经济] 透埕村地处水北溪、溪底溪交汇处,长年的冲刷於积,形成沙质壤土,十分适宜槟榔芋生长,该村出产的槟榔芋个大体圆,酥松香甜,风味独特,营养丰富,深受海内外消费者青睐。全村种植面积达600多亩,年产量达1000多吨,是省定名优农产品福鼎槟榔芋的主产地。
透埕村附近有太姥山、九鲤溪瀑(杨家溪)、牛郎岗海滨浴场、国兴寺游览区、摩霄峰游览区等旅游景点。有福鼎白茶、福鼎白琳工夫、福鼎芋、桐江鲈鱼、福鼎黄栀子等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