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果树园村约建于清朝。也有一说,属明末,此说当据龙潭沟卧云寺推溯。卧云寺建于明代,因寺院使用的琉璃瓦、道砖,可认为这是皇家寺院,非皇家寺院是不准使用琉璃瓦的,现在在遗址仍可以找到琉璃瓦碎片。此话虽不足信,却也有佐证。
果树园村地处燕羽山西侧山脚,在延庆县城东南12公里,属井庄镇所辖行政村。北距二司村1公里,西北距柳沟村1.5公里,南至窑湾村7公里。距井庄镇政府3.6公里,村域面积1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909亩,山地面积19022亩。村中燕羽山海拔1278米,旧称马鞍山。属于燕山系军都山脉。燕羽山峰峦层叠,沟壑纵横,植被丰茂,生态环境比较好。燕羽山处于半干旱半湿润过度地带,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年降水400至500毫米,无霜期170天左右。在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是八路军在延庆开辟的最早的村庄之一,是“南山县政府”对敌斗争的前沿阵地。从1940年到1945年,果树园村的人民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涌现出刘景礼、刘广义、武万昶、武万恒、辛志永等一批优秀抗日干部。
全村共146户,292人,党员27人。有武万顺、武万财、辛志勇、司永春、康志恒、张玉财、刘栓牛、武爱虎担任过村党支部书记,现任村党支部书记是武爱虎。2012年,农村经济总收入达526.7万元,人均劳动所得9860元。
二经济建设
果树园村紧密围绕镇政府制定的“坚持生态立镇、打造休闲产业、推进民生工程、构建和谐井庄”的发展目标,着力打造精品乡村旅游和观光农业。采取有效手段,发展“燕羽山•牛肚宴”乡村旅游产业。同时,按照镇域规划,主要发展了四季玫瑰、萝卜、土豆等规模化种植,以突出观光功能,提升经济效益。果树园村2010年规划种植了玫瑰250亩,并于2013年又新增玫瑰300亩。种植了100亩的蔬菜,种植蔬菜不仅给果树园村带来了效益,也缓解了果树园村的就业问题。2012年果树园村希望引进新的经济作物来优化种植结构、提高土地效益,经过反复研究考察,决定引进蕨菜进行种植试验。如果试验成功,果树园村将大规模推广,为农民拓宽增收渠道。
从2004年开始,果树园村开始发展乡村旅游业,打造特色“牛肚宴”,到2010年发展到3家,2011年7家,2012年12家。近年来,果树园村两委班子向优秀乡村旅游村学习,积极为民俗旅游的发展创造优越条件,重新整修路面,修建公厕,改造全村农家院,提高乡村旅游接待水平。果树园村的接客量与年俱增。全村年接客量约20万人,年净收入约200万,并且带动果树园村近43人就业。果树园村还有三户住宿户,年接客量在1万人左右,收入高达30万元。为丰富旅游内容,村两委班子多次开会,到外地考察学习。于2013年投入建设北京柳江生态有机农牧休闲观光园,将蛋鸡与果蔬种植微型化整合,打造种养结合休闲观光项目,使之成为“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并进的观光园。
三新农村建设
1958年,果树园组建大食堂,全村人都到大食堂用餐。食堂地点在武振山、武振和家旧房,即大南井南侧。1960年解散。1962年,大队在村南(十九亩地)建猪场,由大队进行管理。1963年,大队从正东沟向果树园埋设缸瓦管,解决主村人畜饮水和灌溉,通水后数年,水管多处损坏,曾断流,六十年代后期,几次修复。1965年,村内选用武杰当赤脚医生,这是村医疗制度的首次建立。1976年,果树园通往柳沟的道路西移重修,沙石路面。旧道漕路被夷为平地。同年,村内购买电影放映机(8.75毫米),每周为各生产队放映电影,1981年报废入库。1991年至1992年,在南山坡村及果树园西山周围平整土地200余亩。1996年,村至柳沟的砂石路铺柏油。
九十年代,村内购置了电视转播设备,电话改为数字拨号。同期,村内绿化荒山6000余亩。进入新千年,安装了闭路电视线路,解决了电视接收信号弱的问题。2005年,硬化村内街道,街道安装太阳能灯。同年,重修村内文物—村庙。2006年,村办公室建成,二层,砖混结构。2008年,修建数字放映厅一个,在硬地打井一口(没出水)铺设自来水管道,上级给修垃圾房一个。2009年,从果树园至柳沟硬化水泥路,栽树500亩(南河套、西河套、北河套)在村河套打机井一口、安路灯60盏、打吊炕95铺。2010年,果树园村改厕96个、拆墙头收回占街面积300平米、修井房1座、修水塔1座、解决了果树园村长年的饮水问题,并且修建公厕一个、为游客的出行带来了便利的条件,水泥硬化路面5600平米,石头砌路面10400平米、垒花墙315米,补修200米。2012果树园村的粉刷工作完成。2012年果树园村结合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项目,对村里的河道进行综合治理,河道土石方开挖9179平方米、清理河道内垃圾800立方米;桥梁两侧堤防浆砌石加固,共计374米;河道绿化带建设6689平方米。
四社会建设
社会保险:近几年,全体村民都由村委会出资上缴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2012年由于费用上升至100元每人,改由村集体给每位村民补贴50元;重大节日慰问困难党员群众,并为村民发放福利(油、米面等);贯彻我镇《促进农村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增收的实施意见》,设有生态护林员62名,保洁员10名;45岁以上男性和40岁以上女性全部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硬件设施建设:果树园村硬件设施齐全。村内现有文化大院1个,文化室1个,益民书屋1个,数字电影放映厅1个,多媒体文化活动中心1个,农民田间学校1个,人口学校1个,人口理论学校1个,就业保障服务站1个,社区服务站1个,阳关浴室1个,妇女之家1个,计划生育协会会员之家1个,电脑、打印机、传真机、电话、电视、投影仪、音响等办公设备1套。果树园村还是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网格化服务管理示范站,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播放站。
公共体育建设:村大队东边建设了一处占地100㎡的室外健身场,共安装了室外健身器材5件,其中:健骑机一台、椭圆机一个、直立健身机一台、伸背机一台、四位组合蹬力器一台。健身场的落成方便了村民的体育文化生活,有助于增强村民体质。
文化管理:新中国成立以后,果树园村的文化管理由村党支部或行政领导班子负责,或由村班子临时指定专人负责管理。2007年,果树园村设群众文化专管员,2012年4月更名为群众文化组织员,全职负责村里的文化工作。群众文化组织员:武洪财(任职自2007年12月至2012年3月)、崔小亮(任职于2012年4月至今)。
村益民书屋:设在村委会,有房屋2间,建筑面积60平方米,有书籍1350册,其中:生活类图书240册,少儿类图书160册,政经类图书420册,综合类图书76册,文化类图书484册。村益民书屋每周周一至周五全天开放,方便村民们积极学习文化科技知识。
妇女工作:村妇代会积极配合上级工作,认真开展每年四次的孕检工作,发放避孕用品,给独生子女家庭予以奖励。并且,按照全市和县妇联关于“党群共建、创先争优”和妇女之家建设的有关要求,村妇代会在镇妇联和村两委的领导支持下,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坚持以服务凝聚力量,以活动扩大影响,主动抓住元旦、妇女节、母亲节、儿童节等契机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果树园村附近有柳沟村、八达岭长城、北京世园会、八达岭野生动物园、百里山水画廊等旅游景点,有延怀河谷葡萄、延庆葡萄、延庆国光苹果、筒子肉、永宁豆腐等特产。
果树园村约建于清朝。也有一说,属明末,此说当据龙潭沟卧云寺推溯。卧云寺建于明代,因寺院使用的琉璃瓦、道砖,可认为这是皇家寺院,非皇家寺院是不准使用琉璃瓦的,现在在遗址仍可以找到琉璃瓦碎片。此话虽不足信,却也有佐证。
果树园村地处燕羽山西侧山脚,在延庆县城东南12公里,属井庄镇所辖行政村。北距二司村1公里,西北距柳沟村1.5公里,南至窑湾村7公里。距井庄镇政府3.6公里,村域面积1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909亩,山地面积19022亩。村中燕羽山海拔1278米,旧称马鞍山。属于燕山系军都山脉。燕羽山峰峦层叠,沟壑纵横,植被丰茂,生态环境比较好。燕羽山处于半干旱半湿润过度地带,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年降水400至500毫米,无霜期170天左右。在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是八路军在延庆开辟的最早的村庄之一,是“南山县政府”对敌斗争的前沿阵地。从1940年到1945年,果树园村的人民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涌现出刘景礼、刘广义、武万昶、武万恒、辛志永等一批优秀抗日干部。
全村共146户,292人,党员27人。有武万顺、武万财、辛志勇、司永春、康志恒、张玉财、刘栓牛、武爱虎担任过村党支部书记,现任村党支部书记是武爱虎。2012年,农村经济总收入达526.7万元,人均劳动所得9860元。
二经济建设
果树园村紧密围绕镇政府制定的“坚持生态立镇、打造休闲产业、推进民生工程、构建和谐井庄”的发展目标,着力打造精品乡村旅游和观光农业。采取有效手段,发展“燕羽山•牛肚宴”乡村旅游产业。同时,按照镇域规划,主要发展了四季玫瑰、萝卜、土豆等规模化种植,以突出观光功能,提升经济效益。果树园村2010年规划种植了玫瑰250亩,并于2013年又新增玫瑰300亩。种植了100亩的蔬菜,种植蔬菜不仅给果树园村带来了效益,也缓解了果树园村的就业问题。2012年果树园村希望引进新的经济作物来优化种植结构、提高土地效益,经过反复研究考察,决定引进蕨菜进行种植试验。如果试验成功,果树园村将大规模推广,为农民拓宽增收渠道。
从2004年开始,果树园村开始发展乡村旅游业,打造特色“牛肚宴”,到2010年发展到3家,2011年7家,2012年12家。近年来,果树园村两委班子向优秀乡村旅游村学习,积极为民俗旅游的发展创造优越条件,重新整修路面,修建公厕,改造全村农家院,提高乡村旅游接待水平。果树园村的接客量与年俱增。全村年接客量约20万人,年净收入约200万,并且带动果树园村近43人就业。果树园村还有三户住宿户,年接客量在1万人左右,收入高达30万元。为丰富旅游内容,村两委班子多次开会,到外地考察学习。于2013年投入建设北京柳江生态有机农牧休闲观光园,将蛋鸡与果蔬种植微型化整合,打造种养结合休闲观光项目,使之成为“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并进的观光园。
三新农村建设
1958年,果树园组建大食堂,全村人都到大食堂用餐。食堂地点在武振山、武振和家旧房,即大南井南侧。1960年解散。1962年,大队在村南(十九亩地)建猪场,由大队进行管理。1963年,大队从正东沟向果树园埋设缸瓦管,解决主村人畜饮水和灌溉,通水后数年,水管多处损坏,曾断流,六十年代后期,几次修复。1965年,村内选用武杰当赤脚医生,这是村医疗制度的首次建立。1976年,果树园通往柳沟的道路西移重修,沙石路面。旧道漕路被夷为平地。同年,村内购买电影放映机(8.75毫米),每周为各生产队放映电影,1981年报废入库。1991年至1992年,在南山坡村及果树园西山周围平整土地200余亩。1996年,村至柳沟的砂石路铺柏油。
九十年代,村内购置了电视转播设备,电话改为数字拨号。同期,村内绿化荒山6000余亩。进入新千年,安装了闭路电视线路,解决了电视接收信号弱的问题。2005年,硬化村内街道,街道安装太阳能灯。同年,重修村内文物—村庙。2006年,村办公室建成,二层,砖混结构。2008年,修建数字放映厅一个,在硬地打井一口(没出水)铺设自来水管道,上级给修垃圾房一个。2009年,从果树园至柳沟硬化水泥路,栽树500亩(南河套、西河套、北河套)在村河套打机井一口、安路灯60盏、打吊炕95铺。2010年,果树园村改厕96个、拆墙头收回占街面积300平米、修井房1座、修水塔1座、解决了果树园村长年的饮水问题,并且修建公厕一个、为游客的出行带来了便利的条件,水泥硬化路面5600平米,石头砌路面10400平米、垒花墙315米,补修200米。2012果树园村的粉刷工作完成。2012年果树园村结合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项目,对村里的河道进行综合治理,河道土石方开挖9179平方米、清理河道内垃圾800立方米;桥梁两侧堤防浆砌石加固,共计374米;河道绿化带建设6689平方米。
四社会建设
社会保险:近几年,全体村民都由村委会出资上缴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2012年由于费用上升至100元每人,改由村集体给每位村民补贴50元;重大节日慰问困难党员群众,并为村民发放福利(油、米面等);贯彻我镇《促进农村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增收的实施意见》,设有生态护林员62名,保洁员10名;45岁以上男性和40岁以上女性全部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硬件设施建设:果树园村硬件设施齐全。村内现有文化大院1个,文化室1个,益民书屋1个,数字电影放映厅1个,多媒体文化活动中心1个,农民田间学校1个,人口学校1个,人口理论学校1个,就业保障服务站1个,社区服务站1个,阳关浴室1个,妇女之家1个,计划生育协会会员之家1个,电脑、打印机、传真机、电话、电视、投影仪、音响等办公设备1套。果树园村还是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网格化服务管理示范站,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播放站。
公共体育建设:村大队东边建设了一处占地100㎡的室外健身场,共安装了室外健身器材5件,其中:健骑机一台、椭圆机一个、直立健身机一台、伸背机一台、四位组合蹬力器一台。健身场的落成方便了村民的体育文化生活,有助于增强村民体质。
文化管理:新中国成立以后,果树园村的文化管理由村党支部或行政领导班子负责,或由村班子临时指定专人负责管理。2007年,果树园村设群众文化专管员,2012年4月更名为群众文化组织员,全职负责村里的文化工作。群众文化组织员:武洪财(任职自2007年12月至2012年3月)、崔小亮(任职于2012年4月至今)。
村益民书屋:设在村委会,有房屋2间,建筑面积60平方米,有书籍1350册,其中:生活类图书240册,少儿类图书160册,政经类图书420册,综合类图书76册,文化类图书484册。村益民书屋每周周一至周五全天开放,方便村民们积极学习文化科技知识。
妇女工作:村妇代会积极配合上级工作,认真开展每年四次的孕检工作,发放避孕用品,给独生子女家庭予以奖励。并且,按照全市和县妇联关于“党群共建、创先争优”和妇女之家建设的有关要求,村妇代会在镇妇联和村两委的领导支持下,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坚持以服务凝聚力量,以活动扩大影响,主动抓住元旦、妇女节、母亲节、儿童节等契机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果树园村附近有柳沟村、八达岭长城、北京世园会、八达岭野生动物园、百里山水画廊等旅游景点,有延怀河谷葡萄、延庆葡萄、延庆国光苹果、筒子肉、永宁豆腐等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