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各庄村
在杨各庄村健身公园的墙壁上,《女孩有法定继承权》、《计划生育四字歌》、《独生子女一次性奖励发放程序和必备材料》等计划生育宣传展板依次排列。村支部书记张印良告诉我们,以前村民对于计划生育的了解只局限在“只生一个好”、“超生罚款”的层面,现在我们将计划生育的内容做成展板悬挂在健身园内,使村民在健身的同时也学习了知识。如今村民对计划生育的认识有了普遍提高,对我们开展工作也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张印良指着《独生子女一次性奖励发放程序和必备材料》说:“目前这是村民关注最多的一块展板。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对村民更关注哪方面的内容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适当的时候我们会对展板的内容进行更换。”
杨各庄村位于大城子镇东部,北靠锥峰山,洪门川河环村而过。全村共有150户,450多口人,经县有关部门测定,该村森林覆盖率高达85%,几乎没有裸露地表。2005年,村里投资500多万元对人居环境进行综合治理,建成占地6.5亩的休闲健身公园一座;打机井4眼,铺设自来水管道3000米,修水塔一座;完成街道硬化9600平米,安装街灯60盏,油饰街道2200平米,砌花墙300米,栽植各类花草树木8000株;入户改厕100户,完成全村98%广播电视入户,新建卫生室一个。当年实现人均纯收入7300元,被评为市级生态文明村。
爬锥峰山
在杨各庄村西有一条小道,驱车前行约5分钟路程,就到了北京市最大的原始侧柏林区——锥峰山林场。徒步前行,我们来到一处小型拦水坝处,至此林区的路分成了两条——东沟和西沟。
东沟直通锥峰山主峰,该峰峰顶尖如锥,峰座形如锥把,“锥峰山”也因此得名。一路走来,只见岩崖多变,松柏满山,奇花异草,景出天然,更有“晒经石”、“五仙洞”等景观引人入胜。锥峰山不仅风光秀丽、奇峰异采,更以传说众多而久负盛名。其中最有名的要数“盖顶李”的故事了,传说从前,河北省三河县来了个姓李的汉子,在杨各庄落了脚。他聪明过人,勤劳智慧。当时村里人做饭有锅没盖,他就用高粱秆给村里人打盖顶,所以人们都称他“盖顶李”。这年春耕时节,十几家村民找盖顶李帮忙,他都答应了下来。不想第二天,家家都有他的身影。后来这件事被官府知道了,就诬陷他收买人心,蓄意谋反。盖顶李没法只好逃进了锥峰山,从此他夜住山洞,白天在山上栽松植柏,过着“饥时松柏籽,渴饮山泉水”的艰苦生活。就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原来的荒山秃岭变翠绿成荫。但这里荒无人烟,与世隔绝的荒山生活使他心凉。这天,他走下山,行至山谷,远远地看到一个老妇人,手拿一根铁棒,吃力地在石头上磨着。他走进老人,不解地问道:“借问老婆婆,何故磨它?”老人头也不抬地告诉他:“磨根绣花针,给小女做件嫁衣。”老婆婆又道:“古语不是说铁打房梁磨绣针,功夫到了自然成嘛!”说完就不见了。盖顶李从中得到启示,又回到山上开山植树,为后世子孙造福去了。
据说磨针的老婆婆是观音菩萨变的,特来点化他。后来又有人说,观音菩萨几次试探他,他都没有再下山。就这样,盖顶李的事越传越神,有人说他已经修行成仙了,就称他为老祖爷,并征集钱粮,在山上为盖顶李立碑建庙。后来,在每年的阴历十月十五日盖顶李被逼上山的日子,十里八乡的村民们都会来这里送道粮,怀念这位“锥山老祖”。现如今,由于年久失修,老祖庙已经塌毁,再者作为大型林场的锥峰山是我县的重点防火单位,上香烧纸的习俗也就不存在了。
据张印良介绍,走西沟,沿途会看到一排石砌的房屋,那是70年代知青居住的,保存较完整。在十几里的地方,还有一个约半间房大小的山洞,那里曾是抗战时期丰滦密联合政府的一个办公地。
逛板栗园
杨各庄村属于山区村,山多林多。多年以来,该村结合实际,以发展林果为主导,着重建设绿色生态果品基地。生产果品主要包括核桃、板栗、红肖梨等,年产干果20多万吨,远销河北等地。
近年来杨各庄村重点发展生态观光采摘,于2001年在村南建成了一个占地200亩的标准化板栗观光采摘园,并联系镇林业站给予技术支持。据镇林业站周自军介绍说,该村的板栗基地完全按照标准化种植,是安全无公害食品。在采摘园内,笔者看到板栗已经长出了果实,可以预见,不久以后游人在这里就可以采摘到新鲜的板栗了。(杨小峰 邓德喜/文)
杨各庄村附近有张裕爱斐堡国际酒庄、密云黑龙潭风景名胜区、南山滑雪场、司马台长城、云蒙山森林公园等旅游景点,有北京果脯、燕山板栗、密云甘栗、老北京炸酱面、红香酥梨等特产。
在杨各庄村健身公园的墙壁上,《女孩有法定继承权》、《计划生育四字歌》、《独生子女一次性奖励发放程序和必备材料》等计划生育宣传展板依次排列。村支部书记张印良告诉我们,以前村民对于计划生育的了解只局限在“只生一个好”、“超生罚款”的层面,现在我们将计划生育的内容做成展板悬挂在健身园内,使村民在健身的同时也学习了知识。如今村民对计划生育的认识有了普遍提高,对我们开展工作也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张印良指着《独生子女一次性奖励发放程序和必备材料》说:“目前这是村民关注最多的一块展板。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对村民更关注哪方面的内容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适当的时候我们会对展板的内容进行更换。”
杨各庄村位于大城子镇东部,北靠锥峰山,洪门川河环村而过。全村共有150户,450多口人,经县有关部门测定,该村森林覆盖率高达85%,几乎没有裸露地表。2005年,村里投资500多万元对人居环境进行综合治理,建成占地6.5亩的休闲健身公园一座;打机井4眼,铺设自来水管道3000米,修水塔一座;完成街道硬化9600平米,安装街灯60盏,油饰街道2200平米,砌花墙300米,栽植各类花草树木8000株;入户改厕100户,完成全村98%广播电视入户,新建卫生室一个。当年实现人均纯收入7300元,被评为市级生态文明村。
爬锥峰山
在杨各庄村西有一条小道,驱车前行约5分钟路程,就到了北京市最大的原始侧柏林区——锥峰山林场。徒步前行,我们来到一处小型拦水坝处,至此林区的路分成了两条——东沟和西沟。
东沟直通锥峰山主峰,该峰峰顶尖如锥,峰座形如锥把,“锥峰山”也因此得名。一路走来,只见岩崖多变,松柏满山,奇花异草,景出天然,更有“晒经石”、“五仙洞”等景观引人入胜。锥峰山不仅风光秀丽、奇峰异采,更以传说众多而久负盛名。其中最有名的要数“盖顶李”的故事了,传说从前,河北省三河县来了个姓李的汉子,在杨各庄落了脚。他聪明过人,勤劳智慧。当时村里人做饭有锅没盖,他就用高粱秆给村里人打盖顶,所以人们都称他“盖顶李”。这年春耕时节,十几家村民找盖顶李帮忙,他都答应了下来。不想第二天,家家都有他的身影。后来这件事被官府知道了,就诬陷他收买人心,蓄意谋反。盖顶李没法只好逃进了锥峰山,从此他夜住山洞,白天在山上栽松植柏,过着“饥时松柏籽,渴饮山泉水”的艰苦生活。就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原来的荒山秃岭变翠绿成荫。但这里荒无人烟,与世隔绝的荒山生活使他心凉。这天,他走下山,行至山谷,远远地看到一个老妇人,手拿一根铁棒,吃力地在石头上磨着。他走进老人,不解地问道:“借问老婆婆,何故磨它?”老人头也不抬地告诉他:“磨根绣花针,给小女做件嫁衣。”老婆婆又道:“古语不是说铁打房梁磨绣针,功夫到了自然成嘛!”说完就不见了。盖顶李从中得到启示,又回到山上开山植树,为后世子孙造福去了。
据说磨针的老婆婆是观音菩萨变的,特来点化他。后来又有人说,观音菩萨几次试探他,他都没有再下山。就这样,盖顶李的事越传越神,有人说他已经修行成仙了,就称他为老祖爷,并征集钱粮,在山上为盖顶李立碑建庙。后来,在每年的阴历十月十五日盖顶李被逼上山的日子,十里八乡的村民们都会来这里送道粮,怀念这位“锥山老祖”。现如今,由于年久失修,老祖庙已经塌毁,再者作为大型林场的锥峰山是我县的重点防火单位,上香烧纸的习俗也就不存在了。
据张印良介绍,走西沟,沿途会看到一排石砌的房屋,那是70年代知青居住的,保存较完整。在十几里的地方,还有一个约半间房大小的山洞,那里曾是抗战时期丰滦密联合政府的一个办公地。
逛板栗园
杨各庄村属于山区村,山多林多。多年以来,该村结合实际,以发展林果为主导,着重建设绿色生态果品基地。生产果品主要包括核桃、板栗、红肖梨等,年产干果20多万吨,远销河北等地。
近年来杨各庄村重点发展生态观光采摘,于2001年在村南建成了一个占地200亩的标准化板栗观光采摘园,并联系镇林业站给予技术支持。据镇林业站周自军介绍说,该村的板栗基地完全按照标准化种植,是安全无公害食品。在采摘园内,笔者看到板栗已经长出了果实,可以预见,不久以后游人在这里就可以采摘到新鲜的板栗了。(杨小峰 邓德喜/文)
杨各庄村附近有张裕爱斐堡国际酒庄、密云黑龙潭风景名胜区、南山滑雪场、司马台长城、云蒙山森林公园等旅游景点,有北京果脯、燕山板栗、密云甘栗、老北京炸酱面、红香酥梨等特产。